本周各类社交媒体的高热点集中在“2024美国大选”上。目前已经尘埃落定,特朗普笑到最后,将当选第47任美国总统。
不久前上演的“红蓝之争”,曾让投票结果一度焦灼。其实对中国留学生来讲,去美国读书之前的选校环节,也是一种红蓝州之选。那,各州都有哪些知名大学?
虽然美国官方没有明确以颜色指代两大政党,但在各国媒体的报道中,约定俗成,以红色代表共和党,长期倾向支持该党的州份称为“红州”;以蓝色代表民主党,长期倾向支持该党的州份则为“蓝州”;没有明确倾向于任何一美国党派的州称为“摇摆州”。
红州
德克萨斯州:是共和党的重要票仓,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闻名。自 1988 年起,该州在总统选举中基本都支持共和党。比如通过玩“百万美元抽奖游戏”,奋力帮共和党拉票的马斯克,此前就搬家到了德州,还宣称将要把名下公司SpaceX和X总部一起搬到德州。
知名大学:莱斯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休斯顿大学等。
佛罗里达州:尽管曾是摇摆州,但近年来趋向共和党,且在州内保守政策的推行上表现明显。
知名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迈阿密大学等。
俄亥俄州:曾经也是摇摆州,但由于俄亥俄是美国传统制造业中心之一,且白人比例较高,中老年占比突出,促使他们在投票时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知名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等。
蓝州
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的核心支持州,在气候变化、移民和社会平等等议题上立场坚定。
知名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系统(UCLA、UCB、UCSD、UCI、UCSB等)、南加州大学、佩伯代因大学等。
纽约州: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州之一,该州移民众多,拥有多家著名高等学府,思想开放,长期以来支持民主党,选民倾向于进步政策和社会自由。
知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罗彻斯特大学、雪城大学、巴纳德学院等。
马塞诸塞州:马塞诸塞州是铁杆“蓝州”,多所顶尖大学集中于此,以支持社会公正、平等和进步政策而著称。
知名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布兰迪斯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等。
伊利诺伊州:多次支持民主党,尤其是芝加哥地区,并在劳工权益和医疗等问题上表现出左倾。
知名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等。
其他蓝州还包括:新泽西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明尼苏达州、马里兰州、康涅狄格州
知名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康涅狄格大学等。
摇摆州
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佐治亚州、威斯康星州、内华达州等,属于摇摆州,也被称为“紫州”。选民结构更加多样化,选情也更为激烈,是历年大选争夺的关键。
知名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
特朗普当选后对于中国留学生影响
在之前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确出台了一系列不利留学生的政策,包括签署第 10043 号总统公告,允许拒绝为一些特定的中国学生/学者(主要是来自国防七子或者获得 CSC 资助的学生)颁发 F/J 签证;加强了 H-1B 签证的审批,增加了所有国家留学生审查和拒绝的比例。
那些年,特朗普对留学生发的“狠”,也成了如今大家的忧虑之源。
美国留学的前景在当前全球形势下显得既复杂又多元,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其中政治环境尤为重要。如今靴子落地,未来的选举结果、各方承诺的兑现与政策走向已然确定。虽然特朗普重回王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留学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在 2017-2020 年特朗普执政期间,中国留学生人数仍旧保持增长(由 16/17 年的 35 万增长至 19/20 年的 37 万)。
上到政府下到学校,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国家经济层面,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在 2022 年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总额高达 380 亿美元,其中,中国学生的消费达到 123 亿美元,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印度学生尽管数量与中国相差无几,但消费能力相差甚远,仅为 71 亿美元。
校方层面,留学生群体是学校创收的一大来源,尤其是美国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州政府拨款,而后者的财政危机会导致公立大学面临严重的财务挑战。因此,为解决财政赤字,公立大学将欢迎更多国际生入读。
如果政府出台不利于留学生的政策,学校也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阻碍政策的落地。
留学生群体涉及到众多利益方,美国高等教育的运作独立于总统,由校董事会、管理团队和地方政府管理,强调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比起政府层面的教育部和执政党(更多关注基础教育),美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层面所拥有的管辖权和话语权相对更大。
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留学家庭应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动态,了解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因素,提前规划留学和就业方向。无论是已经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还是即将出发的准留学生,都需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实现学业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