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中国海军急需发展,却又面临重重困难的时期。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的“伏龙芝”号巡洋舰频繁在我国东海边境挑衅,而我国海军的装备与之相比,显得捉襟见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海军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派出了“重庆号”进行监视,尽管吨位悬殊,但“重庆号”毫不畏惧,始终保持着战斗距离,展现了中国海军的英勇与决心。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海军深知,要想在海洋上立足,就必须拥有强大的航母。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航母,对航母的了解也知之甚少。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应运而生——从澳大利亚购买一艘废弃的航母进行研究。
1984年,一架载着中国海军专家团队的客机降落在澳大利亚,目标直指那艘被称为“墨尔本”号的废弃航母。这艘航母在二战时期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却屡遭事故,被澳大利亚海军视为“晦气之物”。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这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当中国专家团队第一次看到“墨尔本”号时,无不被它的庞大身躯所震撼。尽管这艘航母已经拆除了大部分科技设备,但它的整体构造、甲板设计以及舱内布局,都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中国专家团队在澳大利亚的军港旁支起了帐篷,对“墨尔本”号进行了全天候的研究。白天上船考察,晚上则打着手电筒继续研究,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澳大利亚方面却对中国专家的细致研究感到不安,担心中国只是想了解航母的基本构造,而并不打算购买。于是,澳方开始催促中国尽快做出决定。面对澳方的催促,中国专家团队经过认真考察后,报出了3000万的价格。
当澳方听到这个价格时,简直喜出望外。原本以为这艘废弃的航母只能以低价处理,没想到中国竟然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于是,双方很快签订了合同,中国成功购得了“墨尔本”号。
这一消息传出后,国际上顿时嘘声一片。许多人都嘲笑中国是“冤大头”,竟然花大价钱买了一艘“废铁”。中国真的傻吗?当然不是。中国海军深知,这艘“废铁”背后隐藏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墨尔本”号被拖回中国广州黄埔造船厂时,海军为它举行了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海军司令刘华清亲自到场,他的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他知道,这艘航母将为中国海军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专家团队对“墨尔本”号进行了全面的拆解和研究。尽管这艘航母的许多科技设备已经被拆除,但它的蒸汽弹射器和航母阻拦索却意外地保留了下来。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蒸汽弹射器是航母上至关重要的设备,能够让舰载机在短时间内达到起飞速度,从而大大提升航母的战斗力。而航母阻拦索则是舰载机安全降落的重要保障。这两项技术的获得,为中国航母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如今,当中国航母在海洋上游弋时,那些曾经嘲笑中国是“冤大头”的人,恐怕已经后悔不已。他们没有想到,那艘被他们视为“废铁”的航母,竟然成为了中国海军腾飞的起点。而中国海军,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山东好汉
当人家是傻子吗?再卖给我们之前早就不知道检查了多少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