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国豪宅故事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欢迎关注➕

市桥皇宫
广州知名的民国别墅有东山春园、逵园、简园、明园、慎园、柏园等,殊不知在番禺还有一座私家园林,不过因其地处偏远的市桥,也因其主人臭名远扬,一直被雪藏。它就是有“市桥皇宫”之称的群园,论豪华,堪比广州市政府,论规模,远超东山诸园。它为什么不被人们所熟知?它昔日的主人是谁?

群园正门
走近民国“市桥皇宫”——群园群园位于番禺市桥海傍路69号,临近市桥河北岸光明大桥,距市中心天河约有30多公里,不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要花费一个多钟。

群园
群园建于1941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36平方米,建筑规模较大。园内建筑群包括前门楼、侧门楼、前楼、主楼、后楼、南楼和北楼,楼高二至三层,中西结合式仿怕宫殿建筑风格,堪比广州市政府大楼,号称“市桥皇宫”。

群园北门楼
群园建筑设计中西合璧,颇具特色。它的门楼及主要建筑的顶部沿袭了中国传统古建风格,而在建筑外观及内部又大量融入了西式建筑艺术,如高耸的抱厦廊、圆拱形门窗、室内的彩色瓷砖地面、吊顶的装饰图案等。

群园内景
如今,这座中西合璧的群园建筑已有83年历史,仍然散发着昔日的奢华。透过琉璃瓦装饰的围墙,可以看到内部精巧的岭南园林,红墙绿瓦的建筑,大红色圆柱、精细的石雕、门窗,古色古香,蔚为壮观,形似宫殿。

群园
更特别的是,群园既是精美的宅邸,又是军事据点。它的建筑外墙建有外突的一组碉楼,碉楼上的射击孔居高临下俯瞰围墙外的各个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群园曾作为番禺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如今是番禺区老干局、番禺区老干活动中心的所在地,不对外开放。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群园
2002年7月,群园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番禺区内保护级别较高的文保单位之一。

群园建筑平面图
群园,堪称民国广州豪宅之首广州市政府大楼是“南天王”陈济棠主政广东时修建的官邸,是一座仿古宫殿式建筑群。群园建筑以广州市政府大楼为参考样板,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群园外墙
院墙
群园外围砌有红砖院墙,墙柱上均装饰有中式亭子造型的琉璃构件,非常精美。

群园外墙
门楼
院墙正门为三间四柱三楼牌坊式门楼,歇山顶铺设绿色琉璃瓦,檐下饰有红色斗拱结构装饰,门额镶嵌大理石匾,阴刻“羣园”(羣qún ,同“群”)。

群园门楼
门房
门楼左侧还有一座绿琉璃瓦,歇山顶门房。

群园门房
侧门
群园在西墙开有侧门,也为红砖砌筑,样式较前门楼简单,为四坡顶绿琉璃瓦建筑,檐下装饰有简化的红色斗拱结构。

群园侧门
风水池
前门楼内建有圆形金鱼池,也是风水池,池内有琉璃龙形雕塑。可见,“市桥皇帝”也是笃信风水命理的。

群园风水池
前楼
过鱼池便是前楼,也称为“群远堂”。亦可见,草莽出身、胸无点墨的李塱鸡,也好附弄风雅。
前楼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共三层,砖混结构,为绿琉璃瓦歇山顶,檐下置斗拱,外墙为红砖砌筑,花岗岩基座。

前楼
首层四周有抱厦廊,以砖砌立柱支撑,柱子下部为中式宫殿式红色圆柱,上部柱头为仿科林斯式造型。

群远堂
一层南立面嵌有匾额,上书“群远堂”,为前楼的楼名。内部为大厅,有前后通堂门,装西式木格窗。二、三楼周围有回廊,并设有围栏。

前楼
南楼
南楼在园中的西南角,前楼西侧,坐西向东,建筑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为三层,平顶,砖墙,施黄色批荡。

南楼
二楼架有风雨廊连接前楼,三楼也设有天桥通往前楼三层。

南楼
主楼
前楼后是主楼,建筑占地面积264平方米,砖混结构,绿琉璃瓦顶,整体两层,局部三层。

主楼
正面二、三层有西式前廊,东面建有一层突出的房间。砖墙外表有浅黄色批荡。

主楼
主楼的二层建有风雨廊通往前楼。园内建有防空洞,地下暗室。

北楼
北楼
北楼在园中的西北角,后楼西侧,坐西向东,建筑占地面积250平方米。
为三层独立建筑,平顶,顶部周围有绿琉璃瓦飞檐,墙面局部有黄色批荡。
首层正面有抱厦廊,立红色檐柱,靠北设有后门厅,由北转东可入园内。

北楼俯视
后楼
主楼后是后楼,又称炮楼,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分三层。平面呈“凹”字形,平顶,红砖墙。

北楼俯视
首层有风雨走廊通主楼,二层和三层楼梯间设有铁栅门。在第三层楼的东、西、北三面都建有悬挑突出墙面的枪堡,开有“T”形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周围。

北楼枪堡
瞭望塔
后楼东侧有一座二层高的瞭望塔,绿琉璃瓦歇山顶中式建筑造型,山花、窗框等位置塑有中式花纹,美观精致。

瞭望塔
瞭望塔上部部分外挑,下部与围墙合为一体,可以四面观察园外情况。

俯瞰群园
深扒群园的主人——“李塱鸡”群园建于民国三十年,当时能在日本占领下的广州,兴建如此豪华宏大的私家园林,非富即贵。而群园的主人,不仅有钱,还有势。他就是汪伪政府“陆军第四路军司令”、大汉奸李辅群。
这个李辅群曾是番禺臭名远扬的地痞、流氓、土匪,因此他还有一个绰号叫“李塱鸡”。

土匪出身的李塱鸡
为什么会有这个俗名呢?原来是因为他嗜赌成性,常常参加聚赌。输光之后,便向人借钱再赌,没有人愿意借给他,他就厚着脸皮,伸出二指,口说:“塱鸡”(意为“只借两元”,番禺一带方言“两”与“塱”同音,“元”又俗称“鸡”)。渐渐,“塱鸡”便成了他的浑名。
李辅群(1911-1959),原名润烺,俗名“塱鸡”,广州番禺化龙镇山门村人,幼年家境贫困,替土匪、恶霸黎潮看守鸭棚。10多岁时加入以梁苏仔、梁震岗(又名梁猛虎)为首的“广东堂”沙匪集团。由于其凶狠毒辣,深受匪首赏识,很快由一个小喽罗跃升为悍匪。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为抵御日军侵略,国民党军队在市桥成立自卫办事处。李塱鸡应办事处之邀,率200余人进驻市桥,担任“广东省第一游击区第五支队大队长”兼任市桥自卫大队长。不久,进占新造的日军警备队长佐田对李塱鸡进行利诱,李便公开投敌,当了汉奸。

耀武扬威的大汉奸李辅群
1940年5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李辅群被汪伪任命为“陆军第四路军少将司令”。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汪精卫在南京特别召见了李塱鸡,任命他为伪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赞武官,并兼任珠江三角洲指挥官,一时成为番禺地区最为著名的“大汉奸”。
他盘踞市桥后,立即纠集喽啰,把土豪劣绅、流氓兵痞网罗到自己属下,扩充自己的势力,无恶不作。
除焚烧、抢杀、奸淫、掳掠以外,李塱鸡通过征军粮、设卡抽税、经营商业,开设钱庄、粮行、赌场、烟馆、戏院等,垄断市场,积累巨额财富,在市桥建有宫殿式豪宅“群园”,在乡下也建有别墅“群庐”。
用他的话说“要住皇宫”才能配得上他的地位,因此被番禺、顺德等地民众称为“市桥皇帝”。

大汉奸李辅群被逮捕
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借有日本人、汪精卫撑腰的李塱鸡混得风生水起,耀武扬威。他指挥进犯过的地方有南村、员村、市头、丹山、曾边、钟村屏山、沙湾,还有顺德陈村、碧江,以及东莞,攻击东江人民游击队,洗劫鱼窝头、沙井、青流等地。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李塱鸡被国民政府收编,委任为“珠江先遣军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番禺、顺德等地人民纷纷向有关机关控诉其罪状。

李辅群公审大会
第二年,国民党政府迫于群众压力,将李塱鸡逮捕,并以汉奸罪判李死刑。但李塱鸡手眼通天,通过贿赂各级政府官员,其死刑判决迟迟没有执行。
李塱鸡的军师以三百万元港币重金, 聘请贵人向蒋介石求情。蒋以“曲线救国”的观点来看李朗鸡,自然没有叛国投敌这样严重,判其有期徒刑15 年。

民国时期的群园
李塱鸡被投进上海监狱服刑,正当李朗鸡庆幸逃一死难,期望逃出生天的时候,上海却出人意料地快速解放了。
然而,刚解放不久,有关部门正为寻找这位往日的“市桥皇帝”而忙碌。所谓“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1959年,李辅群被人民政府从上海监狱押回市桥,同年9月29日经人民法院审理后,在市桥被枪毙。
俗话说,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这个曾经不可一世、无恶不作的“市桥皇帝”,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李塱鸡的乡下豪宅群庐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湖北汉川人,80后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现定居广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