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路事故,撕掉了智驾的“新衣”

尤晨曦聊汽车 2025-04-13 13:32:07

“嘿,哥们儿,你信不信,我那车能自己开,贼溜!解放双手,简直就是移动办公室!”

类似的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甚至,你自己可能也这么说过?但等等,先别急着颅内高潮!咱们真搞清楚啥是“自己开”了吗?还是被某些车企忽悠瘸了?最近小米SU7那事儿,高速上“智驾”翻车,撞得那叫一个惨烈。这事儿啊,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醒了不少人。

要我说,现在汽车圈儿的“智驾”宣传,简直就是一场大型魔术表演。台上,各种高科技名词满天飞,什么“高阶智驾”、“全场景覆盖”、“AI智能体”,听得人云里雾里。台下呢?一出事儿,厂家立马撇清关系:“哎呀,这还是L2级辅助驾驶嘛,驾驶员要负全责的!”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儿“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安全、方便。结果呢?花了大价钱,买了个所谓的“智驾”车,结果发现还得自己时刻紧绷神经,生怕出事儿。这哪是解放双手,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了个“定时炸弹”!

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智驾”的皮,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啥。也给各位提个醒,买车别光听销售忽悠,咱得自己心里有数!

“智驾”这词儿,说白了,就是车企自己发明的。你在国家标准里,根本找不到这个词儿。它就像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只要是跟驾驶辅助有点儿关系的,都敢往里塞,然后美其名曰“智驾”。

那啥是真正的标准呢?是国标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这个标准把驾驶自动化分成了0到5级。

零级,那就是纯人工驾驶,啥辅助也没有。

一级,有那么点儿辅助,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但你还是得紧握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二级,就是现在车企们拼命宣传的“智驾”、“高阶智驾”的真面目。它能帮你控制方向盘和油门,但你的眼睛还得盯着路面,手也得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说白了,它只是个“辅助”,不是“替代”。

三级,这才开始有点儿“自动驾驶”的意思了。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高速公路,它可以自己开,你甚至可以看看手机、喝喝咖啡。但注意,是“特定条件”!而且,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你还得立马接管。

四级和五级,那就是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了,你可以睡觉、聊天、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完全不用管车。但这离我们还很遥远。

咱们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都是L2级辅助驾驶。就算你花了再多的钱,买了所谓的“高阶智驾”,它本质上还是个L2级!

问题就出在这儿。车企们为了卖车,拼命夸大L2级的功能,甚至暗示它可以实现“解放双手双脚”的自动驾驶。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很多人以为,买了“智驾”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呢?上了高速,打开“智驾”模式,就开始玩手机、聊天。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直接就撞上去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是拿生命在冒险啊!

小米SU7的事故,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事情发生后,小米官方说,是驾驶员“接管”了车辆。但问题是,在L2级别,根本不存在“接管”一说!因为你本来就应该全程参与驾驶,随时准备接管。

车企这么说,明显是在推卸责任。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智驾”系统还不够完善,但在宣传的时候,却拼命夸大它的能力,误导消费者,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更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媒体和“专家”,也跟着车企一起忽悠。他们为了博眼球,搞各种“智驾挑战赛”,比谁的“智驾”系统更牛逼,谁的“接管”次数更少。

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辅助驾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不是为了让驾驶员更轻松!

这些所谓的“智驾挑战赛”,只会让用户对L2级辅助驾驶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它真的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从而放松警惕,酿成悲剧。

那咱们普通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

要擦亮眼睛,别被车企的宣传忽悠了。记住,“智驾”只是个营销词汇,它的本质还是L2级辅助驾驶。

要认真学习驾驶辅助系统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它的功能和局限性。不要盲目信任它,更不要过度依赖它。

第三,要时刻保持警惕,把手放在方向盘上,眼睛盯着路面,随时准备接管。

第四,如果遇到车企虚假宣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光靠消费者自己努力还不够。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规范车企的宣传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

比如,可以禁止使用“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概念的宣传口号,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L2级辅助驾驶时,必须强调驾驶员的责任。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驾驶辅助系统的测试和认证,确保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媒体和“专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驾驶辅助技术,不要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它的能力。

要让“智驾”回归理性,让消费者真正受益于科技的进步,而不是成为它的牺牲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了吗?

当然不是!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它。但前提是,我们要确保它的安全性。

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不能光靠吹牛,要靠实打实的技术积累。

要加强对传感器、算法、控制系统的研发,提高它们的精度和可靠性。

要建立完善的测试和验证体系,确保自动驾驶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安全运行。

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不是带来隐患。

话说回来,这次小米SU7的事故,也给其他车企敲响了警钟。

以前,大家都在拼命宣传自己的“智驾”有多牛逼,但现在,大家开始反思,是不是有点儿跑偏了。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调整宣传策略,不再过度强调“智驾”的功能,而是更加注重驾驶员的责任。

这都是积极的变化。

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负责任的车企,更多客观公正的媒体,和更多理性的消费者。

让“智驾”真正成为守护我们安全的科技利器,而不是一场人命关天的赌博。

数据说话: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研究,虽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但过度依赖这些系统反而可能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风险。他们的研究表明,配备了ADAS的车辆,驾驶员在驾驶时更容易分心,例如使用手机或调整导航。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与驾驶辅助系统相关的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在推广和使用这些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监管,确保他们充分了解系统的局限性,并保持对驾驶的控制。

说到底,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让人成为它的奴隶。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智驾”不再是“致驾”,而是真正保驾护航的伙伴。

1 阅读:67

评论列表

训糇总教官

训糇总教官

11
2025-04-14 10:33

它行,真字研;它不行,全行也不行。啧啧

想你的夜

想你的夜

2
2025-04-15 07:26

法律来说确实是驾驶人的问题,但是营销来说就是小米的问题了,所以说大家各一半责任吧

15xxx92

15xxx92

1
2025-04-14 11:31

百度了一下,L3以上才是智能驾驶或半智能驾驶,事故车是L2级的。

尤晨曦聊汽车

尤晨曦聊汽车

尤晨曦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