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出水为什么会涎水?

紫砂壶全手 2025-02-14 07:34:39

众多壶友在挑选与使用紫砂壶时,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壶嘴不涎水,换言之,收水需得干净利落,毫无滴漏。在紫砂壶作为实用器具的功能性考量上,不涎水无疑是一大优点。然而,不少壶友发现,即便精挑细选,仍难免遇到涎水的状况。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期,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紫砂壶之所以会涎水,实则与三大要素息息相关:壶形、工艺以及泡茶时的手势。

【一、壶形之因】

在紫砂壶的众多壶形之中,圆器、方器、筋纹器、花器各具特色。其中,方器与筋纹器涎水的现象相对更为普遍,这主要是由壶形本身决定的。具体到壶形的小分类,还与壶口的尺寸、出水孔的位置、壶嘴与壶盖的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壶口较大的壶相比壶口较小的壶,更容易出现涎水的情况;出水孔开设在壶身上部的壶相较于开设在底部的壶,同样更易涎水;壶嘴距离壶盖较近的壶比距离较远的壶,涎水的概率也更高。这些均与壶的整体形态——即造型与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工艺之因】

其次,便是工艺方面的原因了。若壶的口盖处理不够精细,工艺不够到位,那么无论壶形多么优美,都难免出现涎水的现象。而口盖的严密性,又与整口工艺息息相关。整口,即在第一遍烧制完成后,对口盖进行精细的打磨处理,使其紧密吻合、旋转自如。整口做得好的壶,自然不易涎水。

值得一提的是,方器与筋纹器的整口工艺相较于圆器更为复杂且难度更高,因此无法达到圆器那样的严密程度。这并非工艺处理不当,而是由壶形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壶嘴与出水孔的处理同样至关重要,壶嘴内壁是否清理干净,都会直接影响到是否涎水。

【三、手势之因】

最后,便是泡茶时的手势问题了。有些朋友在倒茶时,喜欢将壶身倾斜至90度,这样一来,茶水便会全部压向壶盖,从而增加了涎水的风险。

一般而言,如今制壶的工艺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加之整口工艺的普及,壶的气密性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有那些粗制滥造的壶才会出现严重的涎水现象。然而,即便是在工艺精湛的紫砂壶中,由于壶形的限制,如方器与筋纹器等,仍难以完全避免涎水的情况。以紫砂泰斗顾景舟制作的僧帽壶为例,尽管其工艺精湛,但由于壶嘴较短、与壶盖高度差不大且出水口接近壶盖,因此涎水现象在所难免。

0 阅读:3
紫砂壶全手

紫砂壶全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