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红孩子》——央视兵器科技频道《影视背景》栏目

清浩谈军事 2024-06-02 05:42:18
影片简介

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映了一部红色儿童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片名就叫《红孩子》,由著名导演苏里执导,陈克然、宁和、王和永等出演。

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苏区的红军子弟苏保和细妹、虎崽、金根、水生、冬牙子等6个小伙伴们与白匪军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电影《红孩子》上映后,广受好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久唱不衰。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电影《红孩子》海报

影片创作过程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么?”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特殊的感情。

《红孩子》这部电影的蓝本是一部小说《苏区小司令》,作者是安徽人时佑平,他曾经也是一名小战士,熟悉部队里的一切,他根据自己和战友的经历写成了这部小说。后来,乔羽与时佑平共同进行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剧本写好后,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苏里很满意,高兴之余,大笔一挥,将电影名称改为《红孩子》。

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乔羽、时佑平著

但影片完成后,时佑平因一些问题受到审查,其名字在影片字幕中被删去。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关部门才下发了相关文件,认定时佑平是电影《红孩子》的编剧之一,可以将其名字在制作该片音像制品时添加到字幕中去。

《红孩子》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了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苏里立即着手小演员的挑选。影片中的小演员,除了16岁的陈克然(饰演苏保)来自辽宁省话剧团,其余都是来自北京的学生:宁和(饰演细妹)、陆贞冀(饰演金根)、王和永(饰演虎崽)、刘春申(饰演水生)、关敬熙(饰演冬伢子)。

电影《红孩子》剧组,正中的小女孩是小演员宁和,她身后是导演苏里

为拍摄这部电影,先期到江西苏区进行了生活体验和外景拍摄。导演苏里带领演员们,随摄制组一起走访了江西革命根据地江西会昌县小密乡。为了让小演员们亲身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苏里导演还特地让孩子们住在农民家,穿上当地儿童的破衣烂衫,打赤脚下农田,穿草鞋走田埂,过勾井河坎和石拱桥,还爬上了小密的高山。孩子们脚被磨破了,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泪。几个月下来,这些小演员们真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团员了。在小密进行电影外景拍摄期间,活下来的当年赤卫队员、当地一些农民,义务做了群众演员,还吸引了大批的群众观看。小密的不少景观选入了影片镜头片段。

电影《红孩子》在江西瑞金拍摄“白军开进李家坳”的镜头

小密乡莲塘村的莲塘山下桥和观莲阁,是电影《红孩子》的代表性重要外景拍摄地,当地人引以为自豪。莲塘山下桥,是一座建于1918年的石拱桥,长6米宽2.7米,横跨村内的勾井河,至今保留完整。据新华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会昌县志记载:“莲塘山下桥,在小密乡莲塘村……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红孩子》影片时,该桥选为外景摄入。”莲塘观莲阁,在莲塘山下桥勾井河下游边上,因拍摄电影《红孩子》而被打上红色烙印,那个特殊时期“破四旧”时未遭拆毁,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此津津乐道。

毛主席来“探班”

1958年2月14日,导演苏里带着孩子们拍摄《红孩子》最后一场戏“黑夜夺枪”。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拍片时,厂里突然派人来通知说:一会儿有重要领导来视察,到时你们复拍一场戏给领导看。由于平时来长影视察的领导人比较多,大家对此也是习以为常了,因而显得很平静。

中午十一时左右,摄影棚门忽然大开,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灰大衣的人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和厂长亚马陪同下健步走了进来,“这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么!”意外的惊喜使整个摄影棚顿时欢腾起来。毛主席边走边挥手向大家致意,厂长亚马在介绍了导演苏里后,指着小演员们对毛主席说:“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儿童团员,请主席看看像不像当年瑞金的红孩子?”毛主席端详着化了妆的孩子们,笑笑说:“像,很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嘛!”又指着扮演白军的演员说:“白军也蛮像嘛。”大家听了禁不住乐了。

毛主席和小演员陈克然(苏保扮演者)握手

小演员们围住毛主席,有的拉着毛主席的手,有的用劲的鼓掌,有的还高兴地跳起来……毛主席随后又微笑着问小演员们:“你们是长春人吗?”大家回答道:“我们是北京的。”毛主席又问:“你们都是哪个剧团的?”孩子们回答说:“我们都是学生。”看着孩子们依偎在毛主席身边这一问一答的动人情景,在场的人们心里感到暖乎乎的。当毛主席走到一片树林前停下脚步询问扮演细妹的小演员一些问题时,摄影师们纷纷举起了照相机。毛主席见状笑着说:“你们把我也当电影拍了。”他那亲切幽默的话语又引来一片欢快的笑声。

毛主席和小演员宁和(细妹子扮演者)亲切交谈

接下来毛主席沿着羊肠小道走进景区,指着用油纸做成的树叶和用麻做成的青草问道:“真的能不能用?”厂长亚马答道:“能用。”毛主席又问:“那这场戏怎不到实景中去拍?”苏里接话说:“因为季节关系,我们只能在摄影棚中搭景拍摄。”毛主席幽默地说:“拍电影是允许弄虚作假的嘛。”

这话把毛主席都给说笑了。之后,毛主席又高兴地观看了《红孩子》影片的特技模型,并给出了极高地赞赏。毛主席还不忘鼓励剧组要不忘初心好好拍,拍出人民群众都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孩子们都非常激动,一是因为他们实打实地见到了毛主席,二是因为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在毛主席离开摄影棚时,小演员们还依依不舍,不舍得让毛主席离开。

1958年2月,毛主席视察长影厂时与影片《红孩子》中饰演细妹的小演员宁和的合影上了《电影画报》的封面。

毛主席的到来,给《红孩子》剧组以巨大的鼓舞,大家都决心一定要将这出戏给拍好,大家都非常争气,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角色中。

最后,《红孩子》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影片上映之后,受到各方好评,它的主题歌也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红孩子》是毛主席唯一探班的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最后的成绩,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鼓励与期望。

主要演员

扮演苏保的陈克然:194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53年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员。在《红孩子》之前,他就被借调到长影,参加了《祖国的花朵、《罗小林的决心》拍摄。1955年调至长影演员剧团,在《红孩子》中扮演男主人公。《红孩子》摄制完成后,长影剧团通过组织手段“偷偷”地把陈克然调入了长影。此后,他出演了《古刹钟声》《画中人》《羌笛颂》等多部影片。1977年后任制片、副导演。参与导演《十六号病房》《中国的“小皇帝”》《黄山来的姑娘》等十几部影片。

陈克然饰演苏保

扮演细妹子的宁和:1945年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1957年,长影《红孩子》剧组在全国遴选小演员,剧组虽到过儿童广播剧团,但在那里只是选到了其他小演员,正在北京大木仓小学读四年级的12岁宁和在北京什刹海游泳池的门口,被副导演李华偶然碰到了。

宁和饰演细妹子

《红孩子》上映后,特别是宁和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宁和一下子出了名,但她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而是继续回到大木仓小学读书,中学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中学毕业后,父母、老师和她自己考虑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能够大有作为,便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上世纪70年代初,宁和在贵州省织金县劳动锻炼了两年后,鉴于《红孩子》的拍摄经历,她又回归了影视艺术,于1972年底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科教、纪录片导演,故事片编剧、导演等。

2007年宁和参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纪念电影《红孩子》拍摄50年纪念节目

扮演李公公的张延:影片中李公公的作用太大了,他实际上就是红孩子的幕后领导者,帮助、指导红孩子,没有李公公,红孩子根本坚持不下去。扮演李公公的张延是长影演员,1921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49年由野战部队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曾在《黎明的河边》《红孩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七天七夜》《古刹钟声》《三进山城》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张延饰演李公公

扮演还乡团团长黄静波的李孟尧:北京电影演员。1926年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李庄村。1950年底入电影局所属电影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电影表演,三年后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从影数十年扮演很多经典银幕形象,参演《夏天的故事》《红孩子》《地下尖兵》《青年鲁班》《昆仑山上一棵草》《小兵张嘎》等十余部影片。电影《红孩子》中的黄静波,《昆仑山上一棵草》中的老惠,《小兵张嘎》中的老村长等,都是经典之作。

李孟尧饰演的黄静波说过一句经典台词:“我黄静波又回来了!”该台词与《闪闪的红星》中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如出一辙,但“黄静波”却比“胡汉三”早了16年。

李孟尧饰演黄静波(右):“我黄静波又回来了!”

扮演还乡团大队长肖振五的安振江:1928年出生于北京昌平。曾在北平汇文中学、私立辅仁大学附中读书。1948年,曾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1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表演班,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专业电影演员。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沙家店粮站》,饰演了地主“坏种”,因为他演得太“好”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坏蛋”的路上越走越远。

安振江饰演还乡团大队长肖振五

50年代至60年代,安震江先后参演了《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暴风雨中的雄鹰》《地下尖兵》《红孩子》《粮食》《红旗谱》《暴风骤雨》《红河激浪》《小铃铛》《侦察兵》等片。特别《红孩子》里的肖振五、《粮食》里的“四和尚”、《侦察兵》里的王德彪给人印象深刻。

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1958年,《红孩子》刚一上映,便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而专门为影片主题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共产儿童团歌》由编剧乔羽作词,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主任张棣昌谱曲,曲调参考了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

准备好了么 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 必定是我们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小兄弟们啊 小姐妹们啊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呀

牵着手前进 时刻准备着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帝国主义者 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 时刻准备着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红色的儿童 我们是前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美丽的前景 在眼前高亢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后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和队歌歌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就来源于这首歌。

《共产儿童团歌》歌片

0 阅读:1

清浩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