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也会发不出工资?3分钟揭秘公务员工资来源真相
昊昊聊情感
2024-01-06 04:21:03
政府就好比一家公司,中央是总公司,下面有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县分公司,乡分公司。
建国初期,所有地方收入统一交给总公司,总公司再按照计划,分给省,然后一级一级往下分。
这就是大锅饭。
分公司能分到多少跟业绩好坏没关系,都得听总公司的。
那分公司还能有啥动力,混日子呗。
后来改革开放了,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工厂承包,相应的税收也搞了个地方承包。
总公司跟分公司商量了几种分配方式,大体思路就是分公司收得越多,自己留下的越多。
钱能进自己腰包了,那还不玩儿命干。
结果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分公司收入迅速增长。
可好景不长,问题出来了。
各地贫富显著分化。
东边富得流油,西边吃糠咽菜。
更关键的是,总公司还没办法管,因为税收承包了,总公司现在拿的是小头儿,也没钱。
痛定思痛,就有了九四年,税制改革。
分公司少留点,大部分还得回到总公司,然后总公司再统筹分发下去。
穷的就多分点,富的就少分点,共同富裕。
这就相当于给所有分公司托了底,就算收入再低,也有总公司给你转移支付,发个公务员工资还是不愁的。
就这么过了小30年,大家已经把公务员当成了铁饭碗,逐渐忘了90年代初公务员欠薪的事儿。
90年代末期,住宅开始商品化,分公司突然找到了一条发财的新路,那就是卖地。
直到今天,很多地方卖地已经超过税收,成了最大经济来源。
怎么才能把地卖个高价?
你的基础建设配套要好。
那些鸟儿不拉屎的地方谁会去买地?
但基础设施建设是要花钱的,而且很多时候是要提前投入,毕竟人家买家不见兔子不撒鹰。
可分公司的钱不够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城投债,借钱搞基建,卖了地再把债还了。
虽然卖地进了政府性基金的账,这个钱只能专款专用搞基建,不能用来发工资。
可房地产公司买了地,盖房子。
房子盖好,大家排着队买房。
这中间产生的大量税费,是进一般性公共预算的。
而这笔钱就可以给公务员发工资,属于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项下的行政管理支出。
如果地价一直涨,这个生意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可问题是,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从疫情开始,地就卖不出去了。
地卖不出去,分公司就没钱还债。
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化债”。
总公司统筹协调,帮分公司化解债务危机。
能展期的展期,能置换抵押的置换抵押,实在不行,总公司拿自己信用担保,借新还旧。
可你分公司都要人家总公司帮着还债了,自己还好意思大手大脚吗?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那些没办法自给自足的分公司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什么叫勒紧裤腰带?
就是减员增效。
减不了员,也要降工资,再没钱就拖欠呗。
铁饭碗裂了。
今年公务员、教师、国企拖欠工资,降薪,都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吧?
这种事本来就没什么可惊讶的,30年前不新鲜,现在也不新鲜。
在中国不新鲜,在外国更不新鲜。
美国底特律整个城市都破产了,还有英国伯明翰。
咱们起码还没破产。
你说有啥后果?
影响是有,但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相比破产的,咱起码还有制度优势,有人救。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硬着头皮熬过去呗。
中国经济,关乎每个人的钱袋子。
想要看懂中国经济,必须看懂政府的“四本账”。
限于篇幅,今天就聊到这儿。
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每晚七点陆续会聊到。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