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纪录片《我的烟花三月》创作阐述

带你看动漫 2023-08-31 18:34:11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传统纪录片通常将视角聚焦于家国、英雄、社会等宏观主体之上,尽量避免主观情感和观点的祖露。

而私纪录片是一种关注私人话语的小众影片形式,它主张个体感受,在镜头前显示日常,揭示自我。

是纪录片的审美特征与情感呈现

从美学层面上来说,私纪录片受制于制作成本较低、创作人数少、场景生活化、语言通俗化等特性,它必然不能像拥有庞大制作团队的作品一样精美。

另外,私纪录片显示出“去政治化”倾向,大多取材于生活琐事和导演自我情感经历,故事呈现方式和剧情片曲折离奇的情节迥然不同。

但绝对不是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记录,而是将客观生活所承载的价值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诉诸人们的感官和内心。

私纪录片创作手法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也不是简单堆砌的家庭影像,最终要遵循艺术化原则对生活再创造,以达到超越客观生活的真实性。

导演杨荔钠在《家庭录像带》中用镜头对准她个人的生活,影片前半段是导演以主角的身份不停地向父亲、母亲、弟弟追问父母离婚的原因,他们的回忆存在巨大落差。

因自己当年的“不在场”导致追问过程呈现出更加戏剧性特征,后半段纪录每个人观看自己或他人讲述时的反应,奇怪的是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各执一词。

这种回顾性叙事视角下的“我”会带给第一人称的“我”带来诸多信息,使得从叙事自我中剥离,以重新参与者的身份跟随叙事。

同时对于观众来说,易于做出基于自己立场和判断的评论和结论,突出受众的主体地私纪录片由于个人化视角的限制,在主题上往往具有单义性的特征,但主题的单义性不等于叙事的单调性。

传统纪录片聚焦宏大价值观,希望影像能够发挥普世作用,客观的展现主体、探讨真谛,引起受众多维度的思考,所以其结构更加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

私纪录片消解了人作为主体的责任感,摒弃社会框架的束缚,转向对私人话语权的建构,达到自我关怀的效果。

比如《四个春天》按时间发展顺序将全片分为四个板块进行叙述,在第一个板块中将父母在家吃饭对唱、父母上山采野菜、父亲养鱼等碎片化的故事在较短的时间内组接起来。

没有中心化的故事线也没有明确连接叙事板块,如同在平静的讲述往往复复的三餐四季。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下来的几个板块中分别穿插着在时间中流逝的生命碎片,比如父亲二哥生病、二姐去世等,每一个碎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或浪漫,或残酷,或欢愉,零散的结构却在讲述着中国家庭二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生活史诗。

本片《我的烟花三月》整体故事发展顺序基本贴合上海疫情从始至终的进展时间线,以各个角色亲身经历的事件作为线索进行前后连接。

虽然在结构上同一主人公的情节间并不绝对无缝衔接,有时甚至呈现出断联的状态,但是就整体人物时间线索而言又是紧密贴合的。

叙事结构呈现出的零散化并不阻碍外部叙事的完整性,反而相较于传统冗长的叙事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是纪录片《我的烟花三月》的视听风格

色彩在叙事中担当起重要职能,运用色彩、色调的变化或对比构筑叙事时空、担当叙事线索、进行表情达意。

从表面上看,色彩是对现实时空的还原再现,最大程度保持画面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从本质上说,色彩不仅起到装饰、修饰画面的作用,还起到强调情感、渲染氛围的作用。

虽然私纪录片以真实叙事为主,呈现出朴素简单的风格,但是同样需要进行叙事氛围的营造、人物性格的表达,重视成片的精巧性和完整度。

本片为再现生活真实,多采用原生态色彩色调,色彩节奏上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和刻意的色彩隐喻,多使用现实空间中的时间意象丰富画面空间,同时通过意象的色彩变化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

在《我的烟花三月》中景物色彩、色调通常以大全景或者特写镜头出现,目的是使主要意象色彩铺满镜头,简明扼要地表明叙事发展程度和创作者意图。

片中的镜头色调与叙事情绪相契合,冷暖色调随着剧情变化交替呈现,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和承接展示出不同叙事板块的氛围和情绪。

绿色:片中多次出现校门口大全景空镜,道路两侧的大树由枯黄色变为稀疏的青绿色,最终更成茂密的深绿色树叶。

通过树叶颜色的变化预示着画面季节从冬天末逐渐进入晴朗的春天,同时,画面情绪也由低沉苍凉变为明亮快乐。

画面时间进入春天后也选取了其他意象镜头做出提示,比如湿润的土地中已经长出了丰茂的绿草,其上伴随中飞舞的白色蝴蝶。

渲染了温馨、欢乐的叙事氛围;河边的柳树由刚发芽的状态逐渐垂下绿丝绦,同样在重复强调此段情绪、氛围的和谐。

紫色:片中有两处紫色意象,一是学校凉亭顶部垂下的紫花,(一般花期在四月到五月上旬开放,茂盛的紫藤在影片前段被引入表示疫情发展的伊始状态。二是河边土地中盛开的二月兰, 同样预示着画面时空进入了春天。

紫色和全片的大片绿色有所不同,紫色的加入打造绚丽的视觉效果,丰富影片视觉色彩,加强私纪录片的整体艺术化格调。另外色彩变化也可以调动起观众的兴趣,减轻私纪录片生活化叙事带来的单调感。

私纪录片的叙事线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冗长的叙事线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由于时间线的快速跳跃使得叙事空间和视觉上也呈现出零散化,纪录片应保持整体色彩色调和谐统一,减少频繁的板块色彩变化。

但是局部色彩的调节有助于消除视觉疲劳,同时更深化了情节,可以弥补碎片叙事带来的浅层表达,这主要体现在人物色彩变化之中。

人物色彩主要通过外在着装以及道具展现。导演本人作为主人公出现在镜头中时多以黑色上衣为主,这种方式在物品拥挤、色彩繁杂的狭窄室内空间中容易突出人物,不会喧宾夺主。

另外,黑色也代表着稳定、凝重,在疫情伊始状态中表现出主人公困扰、无奈的心情。

私纪录片《我的烟花三月》的叙事策略

《我的烟花三月》主要围绕“我”进行中心叙事和呈现主题思想,同时考虑私纪录片本身创作特性,选取的人物应该是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等具有亲密关系的人群。

片中的“我”是一个处于严重公共事件大背景下的普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双重困境,学校实行的封校政策使自己以及周围的同学们踌躇不前,呈现出多种状态。

本片选取“我”及我身边的人为代表,主要是人物满足疫情中的大学生这一群体普遍性特征,同时被摄主体本身在相处过程中又呈现出个体独特性。

在本片中可以看到,疫情下的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想法,他们如何在解决自身问题,乐观面对生活的考验。

由于本次拍摄选取的主人公都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舍友,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主要针对他们自身对于封控后的行动意向进行采访记录。

中期拍摄过程中持续深入挖掘每个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抓住他们的性格特征予以放大,塑造具有典型特征的私纪录片角色。

由于拍摄周期长、拍摄事件碎片化、事件发生的偶然性等导致本片的素材较为凌乱分散,需要分区块整理素材。

首先按照拍摄时间顺序整理素材,以便后续分制故事板块:其次,按照素材类别再次梳理,将人物叙事镜头、空镜景物镜头等分类,这样帮助在粗剪的基础上再进行画面间的精细修正。

最后按照人物故事进行最后分类总结,客观观察人物表情、话语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意义。

在整理好所有素材后,删掉无法使用的镜头素材和重复拍摄的镜头,保证素材的连贯和简洁。

整理好素材后重新梳理线索信息,主要根据上海疫情的时间线对标学校生活的事件发展顺序。

单个人物的情节发展基本按照人物的主观意愿和选择,人物故事间的顺序和前后串联在不违背真实性的情况下稍作优化处理以符合整体叙事逻辑。

另外,参与叙事的意象镜头或者无单独意义的空镜需要遵照各个板块的内容和情感基调进行选。

择,将所有板块进行整体连接。私纪录片在拍摄时通常对同一个主体选择“不关机”拍摄模式,对主体进行长时间聚焦记录,犹如“眼睛”一般记录下行为活动的全貌。

所以,这种拍摄模式导致单个素材时间较长、内容较为繁杂、信息量大,在后期重新梳理素材内容的时候需要选取亮点并进行标记,以便粗剪使用。比如,选择趣味性的人物话语片段;构图精美有代表性的空镜;标志性的叙事镜头等。

值得注意的是,私纪录片的情感逻辑从现实角度来说同样需要遵循日常真实性,从形式上表现在明确画面中人物谈话时产生的视觉交流线。

本片共采用两种视线交流情况,一是导演参与画面叙事并直接作为主角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此时和第三视角画面相似,以及导演不参与叙事,单纯作为“冷眼旁观者”观察主人公的行为动作。

例如,室友宋婧扬和伍越在宿舍交流如何请假的画面中,当宋婧扬说话时画面切到伍越会形成身体前倾的倾听姿势,此时两位主人公始终保持着对话交流关系,最后回到二人全景画面时也能够使人物一直持续交流状态。

二是导演作为隐藏在摄像机后的主观视角存在时,被摄人物的视线方向决定了画面方向,具有较强的情感引导感。

0 阅读:12
带你看动漫

带你看动漫

分享动漫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