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关于征集2023年路跑赛事典型案例的通知》,其中第七条显示:中国田径协会自2012年发布的路跑赛事金银铜等级评定体系,因国家政策原因不再继续沿用,待公布典型案例之日起各组委会原等级评定标识停止使用,新赛事评估体系和标准将另行发布。
这意味着,此前已使用12年的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银牌赛事、铜牌赛事评定将在2024年取消,未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将不再以金牌、银牌、铜牌赛事予以区分,曾经的金银铜的标牌即将成为历史。
早在2023年底,面对国内马拉松频繁出现的各种乱象,中国田径协会就发布相关说明表示:标牌赛事级别并不能完整反映整场赛事的组织能力和水平,国内绝大多数的路跑赛事,不应该将申请标牌作为对标国际的唯一追求目标和完全的工作重心。
马拉松赛事应完善跑者服务水平,提高赛事安全保障能力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真正提高赛事的组织能力与标准、提升对于参赛者的服务水平、医疗救援保障水平、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等,同时展现城市的风貌与发展潜力。
自2012年开始,中国田径协会引入了路跑赛事的金牌、银牌和铜牌评定体系,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不同级别的标准,奖励和认定那些在组织能力、选手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表现出色的赛事。
这一评级体系的引入,本质上是对马拉松赛事管理和组织能力的一种激励和认可。通过评定,不仅可以提升赛事本身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国内外跑步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体系也暴露出了其不足之处。一方面,金银铜牌的级别划分促使一些赛事组织者过分注重等级获取,而忽略了赛事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
就比如,最令跑者向往的"双金"赛事,即同时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和国际田径联合会金标认证的比赛,已成为衡量国内路跑比赛品质的最高标准,有了双金的头衔,就拥有吸引参赛者的光环,自然也就受到赞助商和资本的青睐,报名选手扎堆,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中签率一再降低。
而当大家皆以“双金”为追求时,赛事的运营与组织开始显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双金”不仅成为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更演变为了束缚赛事的“枷锁”,这也导致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均衡,进而出现畸形、病态的发展。
如今,风云骤变,田协这项新规定将改变国内马拉松的发展格局,打破原有马拉松过度商业化、功利化的情况,注重以跑者为本,全面提升赛事口碑,进而也将彻底影响到每位马拉松参赛者。
你觉得田协这项新规定将如何影响到我们跑者自身呢?你最关心哪个问题的改变呢?是中签率?是报名费?还是那永远跑不完的马拉松比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