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社安徽分社、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走进中煤矿建集团,用镜头记录集团项目高质量发展掠影。
在中煤矿建集团德上高速皖赣项目,媒体工作人员实地参观了四九尖二号隧道、汪村互通以及预制梁场等施工现场,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交流,全方位了解了该项目工程概况、施工进度、生产经营、建成意义等情况,用手中的镜头记录施工一线生产,以影像凝聚企业奋进力量。
媒体表示,中煤矿建集团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国家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助力完善国家及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作为媒体,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用手中的镜头记录,深入总结、宣传一线项目施工工艺中的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地讲好项目故事,积极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更好展现中国建设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据悉,近年来,中煤矿建集团持续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深化“媒体看矿建”活动,进一步擦亮企业品牌,提升发声频次和质量,讲好中煤矿建高质量发展故事,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舆论保障。
具体如下↓
新华丝路
缔造美好出行高速路——中煤矿建集团开源路桥公司德上高速项目建设纪实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连日来,在G0321德上高速公路黄山市祁门县段至皖赣界段项目现场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汪村隧道、小源河大桥、四九尖2号隧道等施工点正在“拔节生长”,每天1600多人、300多台机械,组织流水施工作业,全速推进工程,力争明年底建成通车。
紧盯进度 打造便民之路
据悉,德州—上饶高速公路,简称“德上高速”,是连接山东省德州市和江西省上饶市的高速公路,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的并行线之一,线路全长1237.907千米,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
G0321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段项目是德上高速最后一段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的省际瓶颈路段,列入了《安徽省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2022)》,并纳入了国务院重点调度项目。目前,该项目部由中煤矿建集团开源路桥公司承建,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祁门县金字牌镇,与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门段对接,途经祁门县凫峰镇,休宁县流口镇、汪村镇,终点对接德上高速公路江西婺源段,全长约31.2公里。该项目建设对完善国家及安徽省高速公路网,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汪村隧道双洞完成掘进1086米,占比50%;小源河大桥3号墩即将进入墩顶0号块施工;四九尖2号隧道双洞完成掘进1240米,占比31%。”据安徽开源路桥公司德上高速项目经理郁东苗介绍。
来到四九尖隧道工地,技术负责人陈同正带领着35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奋战在隧道深处,为隧道早日贯通争分夺秒。四九尖隧道双洞全长3933米,施工周期长,道围岩均为Ⅳ和Ⅴ级,地质条件差、围岩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项目施工人员克服困难,加大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力度,人员“5+2”“白+黑”“晴雨天”不间断作业,机械不停工,实现了每天以6米左右(双洞)的进度快速推进。
目前,四九尖隧道左洞已经掘进601米,右洞掘进639米。”四九尖隧道技术负责人陈同说。
“我们都在想方设法抓工期,赶进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进行每日调度,采取两套班组、设备,双向同时开挖,多工作面平行作业,提高机械的运用率,全力加速项目建设推进。”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条高速公路所承载的,不仅是沿线群众奔康致富的梦想,也承载了沿线城市借势实现经济发展的希望。
作为安徽省“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纵三”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建成以后,将为祁门、休宁和婺源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大通道,大大缩短的通行时间,使人员、物资的流动更加方便,将进一步优化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改善安徽交通网络环境,加强皖赣两省的交通联系,此外,对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助力当地群众奔康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破解难题 筑成创新之路
“G0321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段项目二标段全桥隧比高达到90%,高比例的桥隧工程导致全线弃渣总量多达约160万方,而设计规划的弃渣场地运输路线远、弃渣便道修筑困难且弃渣场内地形地貌复杂,弃渣难度大。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工程弃方,成为了本项目一大技术难题。”开源路桥公司德上高速项目分部副经理年旭龙介绍。
为解决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路基填料材料缺乏与洞渣弃方量大、处治困难的矛盾,项目部开展了“皖南山区隧道洞渣路基施工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以挖方区爆破开挖产生的碎石或就近设置取土场,通过强、中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成因及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皖南山区隧道洞渣路用性能和填料适宜性评价及处治技术研究,确定了区内强、中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的弃、用标准和施工工艺及路基质量控制标准。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路基填料不足、弃渣量大、土地资源占用等问题,克服了施工重点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提质降本“双丰收”。
据项目部混凝土拌合站负责人王磊介绍,“该项目构造物占比超88%,合计混凝土使用设计方量共计约70万方,工点多、材料调配任务繁杂,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减少人力投入,合理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功能优化生产调配过程,更好的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加强了山区公路工程智能化水泥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来到项目部智能化水泥混凝土拌合站集控中心控制室,一排排LED电子显示屏呈矩阵排列,通过搅拌机高清监控、料位监控、运输车辆监控,可以实现全场景实时可视化生产,同时支持各项数据实时滚动更新,原料采购和库存、数据看板、车辆调度监控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统一标准、全过程、全方位智能化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智能化、高效化、规范化。该数字管理中心既体现了现代化智慧拌合站的高效率,又展现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硬实力。
呵护生态 铺就绿色之路
青天如洗,碧水如练;群峦如黛,岫云如烟。
在安徽黄山市的崇山峻岭间,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颜值高速公路正要冲破山与川的阻隔,带领沿线人民加速奔向美好明天。
据了解,该项目穿越安徽黄山大睨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三区三线区域,位于新安江源头。新安江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水源,也是千岛湖、钱塘江水系的主干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不对沿线的自然资源和水资源造成破坏。这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施工,风景虽美,挑战却不小。如何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到实处,成为我们建设施工的头等大事。”开源路桥公司皖赣项目部总承包部书记兼工会主席魏向东表示,“由于环保要求比较高,我们在方案阶段就对安全环保措施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针对环水保难度大、敏感度高的问题,项目部严格执行“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管控要求,累计设立15处围挡、80000平方米绿网等管控措施;设立2处大气、2处噪声、3处生活、生产废水、3处河流定期监测点,精准掌握不同阶段对周边环境影响水平;施工过程中,在各隧道洞口合适位置建设收集沉淀池,主要收集隧道洞内排水;针对施工便道、场站及各工点,安排专人定期清理,洒水降尘,清扫保洁;在主要拼交口设置洗车平台和沉淀池9处,同时配备专人及高压水枪对过往渣土车辆进行冲洗,采取源头防控,减少带泥上路。目前,项目已陆续投入洒水车、雾炮车、扫地车等10余台用于沿线降尘,聘用了15名环水保治理专员、两台挖机、皮卡车等用于治理环水保工作。同时,项目部通过无人机航拍并结合卫星影像图片、利用余方进行微地形塑造等手段,有效减少了弃土弃渣量,增加了植被恢复面积,极大减少土壤流失量。
在施工中,项目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多点发力,用一套套绿色施工组合拳,达到了绿色施工规范要求,对全线环境未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受到了沿线群众积极拥护。
中煤矿建集团开源路桥公司作为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认定的“科改示范企业”,在G0321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段项目建设中,筑牢安全防线,依托科技赋能,不断刷新工程建设“进度条”,全力以赴打造品质工程,以促进人们收获更舒适、更便捷、更优质的出行体验为目标,向着更绿色、更智慧、更美好的方向,继续前行
安徽日报客户端、安徽新闻网
中煤矿建排万难“辟新路” 建设“绿色高速”
13公里的高速公路标段,12公里要建桥梁隧道;地处深山用电困难,不得不拉着毛驴翻山越岭架电线;因穿越生态环保区,如何“绿色施工”成了必答题……
一道道难题,就像项目所在地的一座座山峰,横在中煤矿建集团皖赣高速(德上高速皖赣段)项目施工人员面前。
征服,是必须的。
作为“基建狂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中煤矿建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顶两天”,不仅要让“天堑变通途”,更要将德上高速皖赣段建成“绿美高速”新标杆。
筑路人在皖遭遇“蜀道难”
德上高速是连接山东省德州市和江西省上饶市的高速公路,全长约1237公里。在安徽境内路段,也是该省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安徽“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纵三”的组成部分,德上高速安徽段建成以后,将为安徽祁门、休宁和江西婺源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大通道,大大缩短通行时间,使人员、物资的流动更加方便。此外,对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助力当地群众奔康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寄以如此厚望的一条路,一头连着美好的向往,一头却是修建中的“崎岖坎坷”。
其中,祁门至皖赣界段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的省际交通瓶颈路段,被称为德上高速最后一块“拼图”,更是特别“难啃”的一段。
德上高速皖赣段项目北起祁门县金字牌镇,途经凫峰镇和休宁县流口镇、汪村镇,终点对接德上高速公路江西婺源段,全长约31.2公里,其中中煤矿建集团承建的二标段全长13.3公里。
据中煤矿建集团皖赣高速项目负责人介绍,德上高速其他路段都已通车,祁门至皖赣界段因种种原因至今未通,是这条高速公路最后一段在建项目,也是德上高速项目施工中最难路段。
举例来说,该路段地处群山深处,全段仅13.3公里,却要修建10座桥梁和6条隧道,其中桥梁总长4.6公里、隧道总长7.3公里,桥隧占比达90%;该路段施工将产生160万方弃渣,但因地处新安江上游和黄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弃渣处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解决;项目关键节点“四九尖”隧道周围都是四级和五级岩石,稳定性很差,施工危险性大、难度高……
“不仅施工难度大,用电也难。项目地处深山,域内电压低,架设电线非常困难。”10月10日,在施工现场,说起施工中的种种困难,项目负责人如数家珍:“怎么办?只有想千方设百计,日夜不停加油干,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创新赋能建设“绿美高速”
为顺利推进项目,该集团派出路桥公司副总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利用新技术、综合施策解决施工和环保问题,创造条件解决材料运输难、职工生活不便等问题,项目开工至今推进有序、进展顺利。
10月10日,记者一行在项目路段看到,蜿蜒的山道只够一辆货车通行,隔一段就有个“路岛”供车辆停车交汇,不时有工程车或洒水车经过。“为解决材料运输难题,我们通过与地方政府协商,13公里的项目我们修了17公里的施工便道。”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后来又和江西协商,从江西引来工程用电,“去年冬天,靠驴驮人扛翻山越岭架设电线,还摔死了3头驴”。
施工便道和用电问题解决了,施工产生的弃渣的处理问题又摆上了案头。
据测算,德上高速皖赣段施工将产生160万方弃渣,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堆出一座近300米高的摩天大楼。如何处理这些弃渣,成为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设计规划的弃渣场地运输路线远、又在山区,要修建运输弃渣的便道非常困难,弃渣场内地形地貌复杂,处理弃渣难度很大。”项目部一位工作人员说:“面对这种困境,我们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经过摸索,最终解决了弃渣和地基填料的问题,既节能又环保。”
据介绍,中煤矿建集团针对弃渣问题开展了专门研究、取得了技术突破,随即制定了相关标准。依据标准,德上高速皖赣段项目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在弃渣中掺拌一定比例的其他物质,提高弃渣用作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了施工质量要求。这一技术突破性解决了路基填料不足、弃渣量大、土地资源占用等多道难题。
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其他环保问题,项目部也制定了一整套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督查执行。
比如,在项目沿线设立15处围挡、80000平方米绿网;设立2处大气、2处噪声、3处生活和生产废水、3处河流定期监测点,时时掌握周边环境变化;在各隧道洞口合适位置建设收集沉淀池,收集隧道洞内排水;对施工便道、场站及各工点,安排专人定期清理,洒水降尘,清扫保洁;配备专人及高压水枪对过往渣土车辆进行冲洗,减少带泥上路;投入洒水车、雾炮车、扫地车等10余台用于沿线降尘;聘用15名治理专员,用两台挖机、皮卡车等进行专职环保工作;同时,项目部通过无人机航拍结合卫星影像图片,利用剩余土方进行微地形塑造等手段,有效减少了弃土弃渣量,增加了植被恢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流失。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隧道口有工人正在一边施工一边洒水,远处的山坡上覆盖着一块块地毯一样的绿网,来回不停的洒水车把灰尘降到了最低限度……
中煤矿建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项目施工中,该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用一套套绿色施工“组合拳”护航“绿美高速”建设,目前来看,德上高速皖赣段项目施工未对全线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因此受到了沿线群众的好评。
在创新解决环保难题、高质量打造德上高速的同时,勤奋、智慧的中煤矿建人还一边攻坚克难筑路,一边将施工工地当作科研“阵地”搞技术攻关。
比如,项目部开展了“皖南山区隧道洞渣路基施工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路基填料不足、弃渣量大、土地资源占用等问题;通过对洞渣的合理调配、加工运输,广泛综合利用于路基施工应用,严格控制了原生植被被破坏的范围,保证了植被多种多样、原生树木优美,实现了提质降本“双丰收”。
另外,为减少人力投入,项目部加强了“山区公路工程智能化水泥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通过搅拌机高清监控、料位监控、运输车辆监控,可以实现全场景实时可视化生产,同时支持各项数据实时滚动更新,让原料采购和库存、车辆调度监控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进而实现了管理智能化、高效化、规范化。该数字管理中心既体现了现代化智慧拌合站的高效率,又展现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硬实力。
使命感激发筑路“加速度”
困难是试金石,中煤矿建人在一次次考验中,克服技术难题、解决环保问题……均交出了完美答卷,眼下正与时间赛跑,力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2025年年底完工。
“每天1600多人、300多台机械进行流水施工作业,24小时3班倒不间断施工。”10月10日,中煤矿建集团皖赣高速项目经理对记者说。记者在该项目四九尖隧道看到,伴随着机器奏响的奋进强音和电焊划过的优美弧线,数十名工人正奋战在隧道深处。据介绍,四九尖隧道双洞全长3933米,施工周期长、岩石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人员正不断克服困难,机械不停工、人员“5+2”“白+黑”不间断作业,力争早日完成隧道施工。
“我们都在想方设法抓工期、赶进度,比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每日调度,采取两套班组、设备,双向同时开挖、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提高机械的运用率,全力加速项目建设。”四九尖隧道项目负责人说。
同时,德上高速皖赣段项目路基工程、桥梁工程、路面及交安工程都在高质量快速推进。在项目部预制场,一块蓝色的宣传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全体施工人员的信心和斗志:“抢晴天、抓阴天,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顶两天。”
截至目前,路基完成挖方总量的92%,完成填方的87%;桥梁工程的桩基完成总量的83%……一切都在向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这一切,均是中煤矿建集团“忠诚、求实、创新、奋进”精神的生动诠释。这条即将实现穿越群山的“绿美高速”,凝结了中煤矿建集团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煤矿建人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追求真理和实际成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解决了奋进道路上的道道难题。中煤矿建人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更高目标的精神,是此次“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强保证。
采访返程途中,那块蓝色的“宣誓牌”、隧道深处的那道金黄色的弧线仍在记者眼前不时浮现。
来源: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新华丝路、安徽日报客户端、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