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的Nice云炒鞋,做错了什么?

摩羯商业评论 2019-10-31 18:37:06

近日,炒鞋话题再次成为了新闻热点。起因是源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10月16日发出了一份名为《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简报,紧接着,《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网、《国际金融报》等都纷纷跟进,进行分析、问责与报道。

国家权威机构与权威媒体的集体关注,自然是把“炒鞋”这话题再次升温的直接原因。

“云炒鞋”的商业现象已经很不正常,而nice的这种遮遮掩掩的商业策略则更不正常。为什么会有这种“割韭菜”现象出现呢?答案就是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利润以及作为一家企业的“一夜暴富”上市需求。

nice的暗度陈仓,真妙

9月27日,nice发布声明《nice好货对部分用户违规买卖处理办法公告》,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商品闪购价格不合理如宜家钥匙链、哆啦A梦公仔、supreme伞兵配件等,nice已将涉及违规操作的用户账号全部封禁,并关闭该商品的“闪购转售”功能。该公告称,少量用户利用活动规则,恶意哄抬闪购价格,恶意传播违规煽动性内容。以宜家钥匙链为例,恶意利用平台活动规则、有组织哄抬价格、破坏平台秩序等违规的购买和出售行为共计66次,买家卖家共计68名。

显然,这份声明的发出来自于监管部门与舆论压力。然而,若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其中有诸多避实就虚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 nice只发了个banner,并很快撤下了,而取“闪购转售”而代之的“寄存”、“速达”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这很令人疑惑。更重要的是,如果nice下架“闪购转售”功能是充分认识到了炒鞋的危害性,那为何将“锅”甩给68名平台用户?

要知道,就在今年5月份,周首在一次直播里说:

“赚钱是必须的,谁(此处省略三个字的粗话)炒鞋不赚钱呢?只要你炒鞋,你就想赚钱,今天中国的球鞋文化不是那么健康,虽然我们nice是个炒鞋平台,说白了就是个炒鞋平台,我们卖了那么多AJ和椰子,我们相信我们平台是有责任的,但我不认为这是错的。”

——这是明目张胆给炒鞋站台了,并且还不忌讳亲手给nice认领“炒鞋”标签。

用户和媒体不可能记性那么差。把周首的这次露骨表达和现在nice的整改措施联系起来,其整改真诚度颇值得怀疑,用户和媒体也有理由怀疑其在暗度陈仓。

其次,在nice声明发出来之后,用户的实际测试发现,买家在“寄存”后,瞬间就能再转卖了,卖家端发货可以选择仓库内寄存的那件商品,也就是说商品同样没有出过仓库就可以完成多次交易。

这难免让人要问:闪购下架原来是一场拆成“寄存”和“速达”的暗度陈仓吗?

真妙。

云炒鞋割年轻人韭菜,可恶

nice无疑是鞋圈最大的黑马。就在“炒鞋”成为媒体批判的现象前夕,今年6月份,其完成了数额为数千万美元的D轮融资。

nice主打“社交分享+交易”,本质上是一种社交电商,与其他社交电商最大的不同,nice以运动鞋这个小品类为主,用户高度聚焦于年轻人。

显然,nice走的并非是社交电商正路——“潮鞋”变“炒鞋”,进而催生出“云炒鞋”这样的奇葩商业模式,其实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不得不说,这种畸形商业出现的土壤,其实是品牌方的饥饿营销与黄牛党的囤积居奇形成了合谋。

以出现频率最高的Air Jordan系列篮球鞋为例,本来这是一个已经有33年历史的老IP,随着巨星乔丹以及后面的艾弗森、科比等巨星退役,这个IP的价值本来是逐渐衰减的,品牌商在近些年的饥饿营销,让苦苦等待抽签购鞋机会的篮球粉丝苦不堪言,只能求助于黄牛。而黄牛在发现这个市场利润可以做的很大之后,就动起了炒作的念头。

这其实也是人类商业社会的老戏码,但nice之所以引起如此的关注,就是其作为平台方提供了与期货交易所高度类似的指数、K线图、涨幅榜等炒作工具,价值充当韭菜的群体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这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愤慨。

一个本来应该是交流穿鞋体验和篮球文化的社区,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互相炒作的击鼓传花社区。比如,在nice的社区里,就有很多扮演“专家”角色的博主,像荐股一样开始荐鞋。发布他们对何时买入、何时抛售以及球鞋行情的判断。其中,一些有资金优势的庄家会在其中伪装成专家来带节奏,诱导散户购买,拉动期货价格,将自己的囤货在高价时销售出去。

这样一种已经远离商业初衷的炒鞋文化社区,不可能成为nice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其中有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很多人指出,由于参与者多维学生,其金融风险要比P2P要高出很多。这就是惊动人民银行进行干预的原因。

实际上,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刚需的商品才存在可观的持有和交易价值,而运动鞋这种随时可以替代的商品,其炒作游戏的本质必然是击鼓传花。周首曾经对媒体说:

“我并不想让用户整天泡在Nice上。把在Nice上的体验延伸到线下,才是我们这个团队真正想做的事情。”

然而,现在的nice放大了年轻人不劳而获的欲望,实际上也容易成为诈骗犯的温床。

结语

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炒鞋”交易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

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金融简报还提示,需警惕可能存在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而正如人民网人民财评栏目在《“鞋穿不炒”别为击鼓传花式投资接盘》中所说:

“当一件物品被冠以‘炒’字后,其内涵和价值必将逐渐让位金钱和欲望。当前潮鞋圈里在玩的,还有几个是真正的球鞋爱好者?在品牌商、售卖平台和买家三者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不承担任何风险、赚取佣金的交易平台。品牌商制造‘限量版’ ‘XX同款’,搞‘饥饿营销’当然也有利可图,毕竟每一次疯抢都是免费的广告。买家中有一部分是炒作者,他们掌握市场资源和关系,赚一票就跑。剩下来的买家可能就是非理性的投机客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学生军’,高位接盘,被晾在了沙滩上。”

难怪有网友调侃,炒鞋成为了2000后“年轻人的第一次被割韭菜”。

P2P已经造成了诸多社会不良资产事件,甚至造成了很多人的悲惨命运。希望在国家的及时制止和监督下,nice能够认真整改,真正回到“社交分享+交易”的正常商业轨道上来。

0 阅读:2

摩羯商业评论

简介:历史纵深,空间透视,深度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