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鞭炮声还在耳边回响,人们的春节气氛尚未散去,就在这欢乐的时刻,360集团的红衣大叔周鸿祎抛出的一个大新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消息说,他要在2025年全年送出100辆国产新能源车。
这个消息一出,朋友圈、微博、各大社交平台都在热议,众说纷纭,有人欢呼说周鸿祎大手笔,有人怀疑这是个“套”人的把戏。
大家各执一词,不禁让我想起那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春节送车活动的大手笔这100辆车可不是说送就送的简单。
根据活动规则,要想获得这些车,首先你得下载360旗下的一款新的AI产品——纳米AI搜索App。
下载App之后,你还得参与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包括每天签到、分享内容、邀请好友等,完成这些任务才能获取积分。
积分越多,中奖概率也就越大。
有人调侃,这活动规则简直就像个迷宫,绕得人头昏。
你以为前面是免费的大餐,但实际上你得先干一年苦力才有可能尝到一口。
就算你费尽心力获得了积分,也还是要面临抽奖的运气考验。
一些朋友开始计算,要想获得1%的中奖概率,竟然需要完成超过50次有效邀请。
如此一来,参与者就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不断为这场营销活动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数据。
我表姐好奇地抓着手机,一边努力邀请朋友下载,一边感叹说:“这样的活动,大叔真是太会玩了!”
这一切看似热闹的背后,其实周鸿祎有着他的“小算盘”。
他用“送车”的噱头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拉动他新推出的纳米AI搜索App的用户量。
你可以看到,周鸿祎不仅在现场展示了小鹏汽车,还反复强调纳米AI搜索可流畅使用DeepSeek大模型,并设置了“纳米AI搜索推广大使”的头衔。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从品牌曝光到用户体验,周鸿祎的策略可谓是一石多鸟,计划详尽。
这些天,我发现朋友圈里多了不少关于这款App的讨论。
下载量上去了,苹果免费榜单第二的位置也被纳米AI搜索占据,乍一看成绩亮眼。
但再看那些短期留下来的用户,大多是冲着奖品来的,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忠实用户。
这就像你养了一只肥猫,看着体重大涨,结果一摸全是虚胖。
从活动上线后的数据来看,412万月活用户中,有一大半都是来短期薅羊毛的“机灵鬼”。
这种以奖励驱动的数据繁荣,掩盖了产品缺乏实际使用场景的真相。
一个朋友愤愤不平地说:“这不是花钱买热闹吗?
最后受益的还是他们自己。”
活动带来的数据与风险这次活动虽然带来了大数据的增长,但风险也随之而来。
虽然纳米AI搜索App一时风头无两,但这些短期用户的离开速度也不容小觑。
象360之前的安全卫士和手机助手,都曾陷入“装机量高、打开率低”的怪圈,纳米AI搜索恐怕也难逃此命运。
朋友小李最近就吐槽,下载安装后发现根本没用多长时间,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
比如,有些中奖者居然三次挂断电话,以为是诈骗电话。
周鸿祎虽然尽力站在“提升国产AI认知”的高度来应对质疑,还在直播中自嘲说他“连普通企业家都算不上”。
但是,360长期存在的负面口碑,尤其是广告弹窗、捆绑安装等历史问题,早已在用户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活动过程中,抖音平台以“影响生态”为由叫停了送车活动,迫使周鸿祎转战自有渠道。
这种在规则边缘跳舞的做法,一旦引发《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有奖销售的限额规定,那可真如捅了马蜂窝,合规问题立刻会暴露无遗。
互联网流量思维的终极表演秀周鸿祎的“百车行动”,挖掘的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流量思维的精髓:用短期利益换来用户的注意力,靠数据增长掩盖创新缺乏的事实。
但这种策略在互联网流量高涨的时期尚且能见成效,一旦进入技术攻坚的深水区,用户和市场开始质问“这款产品到底解决了什么真实问题”时,缺乏技术护城河的企业就会原形毕露。
朋友小王对于这个活动的评价是:“周鸿祎是个聪明的商人,但这种短期的吸引策略,最终只能在虚假的数字里自得其乐。
”我也看到了,当公众开始追求更实际的用户价值,虚化的数据增长和花哨的营销手段,终将难以继续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纳米AI搜索表面看似光鲜,但其功能并未跳出同质化的竞争,而周鸿祎宣称的“更稳定使用DeepSeek满血版”,只是进一步揭示了360在技术上的短板。
这个活动虽然让人们再度认识了纳米AI搜索,但却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热闹喧嚣的营销背后,或许我们更应思考的是:真正能留住用户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噱头,而是扎实的产品体验和实际的用户价值。
周鸿祎的这场“机关算尽”虽然一时引发了大量关注,但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作为支撑,当热潮褪去,纳米AI搜索仍然可能面临用户快速流失的尴尬处境。
毕竟,营销可以带来一时的流量,但真正留住用户的,始终是产品自身的实力和价值。
当流量的潮水退去,我们最终看到的,是谁在真正为用户考虑,谁又在沙滩上“裸奔”。
希望这个故事能启发更多的企业,回归到用户价值的本质,真正为用户创造长期的、可持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