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紧张”,又能站队特朗普对中国硬一把?印度的算盘拨得响

九州品史 2024-11-20 13:54:56

如果把国家命运寄托于美国上任的每一届总统,那么注定这个国家命运是可悲的。

虽然嘴上说不担心特朗普执政,实际上印度政府现在最心虚害怕,因为特朗普已经表明他的关税政策是无差别的,只不过中国是主要目标罢了,阿三如不信,就骑驴看书本,走着瞧。

特朗普再次竞选总统,已经引发了全球的连锁反应。欧洲一片哀声,担心跨大西洋关系再遭冷遇;亚洲地区则对其“对华态度”密切关注。但印度,却表现得出奇“淡定”。这股不紧张的底气,究竟从哪里来?

印度“不紧张”,底气从何而来?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的表态相当有趣:“特朗普?我们不紧张。”这话听着像云淡风轻,背后却是一盘复杂的棋。印度对美外交,早已见过风浪。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不管白宫里换谁,印度都保持了一种独特的灵活性——一种既能搭车又能自保的生存智慧。

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时,美印关系堪称“高光时刻”。两国在军事、经济合作上加速靠拢,“四方安全对话”(Quad)更让印度在印太战略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近乎捧上台的待遇,成为印度外交的高光时刻,也培养了印度在大国博弈中游刃有余的信心。

“美国的困境并非独一无二,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如果要给苏杰生最近的言论下个注解,大概可以用“自信与自嘲并存”来形容。

毕竟,一句“我们的困境类似”不仅听得美国人云里雾里,还让外界感到某种意味深长的对比:一个是超级大国,一个是人口大国,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吗?如果有,又是什么让印度认为自己能在“大哥”的阴影下找到共同话题?

那么,苏杰生这番话背后,是试图拉近美印距离,还是一种心理安慰?这就值得玩味了。

近年来,印度总是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大的声音。从“不结盟运动”时期的冷静旁观,到今天在美中俄之间的灵活平衡,印度似乎越来越擅长玩“多边交际”。然而,苏杰生这句“困境并非独一无二”,听上去更像是某种策略性“示弱”——承认我们也有问题,但正因为如此,咱们才是同一条船上的盟友。

这看似谦逊,但却隐藏着印度的野心:既想获得美国的技术、资金支持,又不想被看成是单纯的“依附者”。苏杰生的言外之意可能是,“你有问题,我也有问题,但我们的问题是可以合作解决的”。不过,这种姿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抱大腿”的心态——即便真的是为了赢得更多国际尊重,这种语气也未免过于“热切”了。

碰瓷中国:机会从不来自模仿者

这几年,印度政客和媒体对中国的“执念”令人咋舌:从军事边境到经济竞争,甚至在疫情初期抢占国际供应链的机会,印度都一刻不放松地与中国“对标”。然而,它们的策略显然陷入了一种错位模仿。

中国用了几十年铺设了世界级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而印度,修一条孟买地铁却拖了近十年,2023年才部分完工。没有基建支持,谈制造业崛起不过是空谈。

我们凭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催生了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巨头。而印度呢?靠全球外包吃饭的软件服务企业还能撑多久?它的核心技术在哪里?

过去8年给你印度机会,你不中用啊,再给你4年,还是不行。 碰瓷中国,说明印度整个国家都有问题。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力建设印度,帮助印度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帮助印度建设工业制造能力的主力一直是中国的企业。

因为“印度”是个当今世界的时髦概念,又是为数不多的能承接这些大型企业过剩产能的国家,所以谁都想去秀一把,既能赶上时髦,又能在股东前面炫耀“成功向世界输出技术、产能”的政绩,何乐不为呢?

既然苏杰生称,“技术的性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今天,技术和国家安全是不能分割的,这是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的一部分......”

那我们的企业也要对印度提高警惕,不仅不能把制造业的技术传授给印度,还要防止印度人在中国的企业学习偷窃中国的技术。印度要把遏制中国的主要推手美国联合起来遏制中国,我们就得对印度多提防着点。

有人说,印度还年轻,有的是时间。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挥霍。8年的时间并不算短,足以让一个国家转危为安。但印度如果继续重复这些年“雷声大雨点小”的模式,再多的时间也无济于事。

站队还是摇摆?印度的地缘政治算盘

特朗普内阁整体组合好像还对印度非常有利。沃尔茨则是众议院印度裔美国人国会核心小组主席,去年8月,他前往新德里与莫迪一起参加了印度独立日庆祝活动。

印度很清楚,一旦和美国“走太近”,不仅经济上可能被“薅羊毛”,还可能彻底失去与中国修复关系的空间。

但印度聪明地保持了“模糊战术”。表面上,它可能站队美国,但私下里却在关键议题上留了余地。比如,在俄乌战争中,印度公开反对制裁俄罗斯,不仅没有遭到美国的强压,反而还以“能源危机”为借口,赢得了更多国际支持。

印度表面“不紧张”,实际上暗流涌动。它清楚,特朗普可能会再次带来一场全球政治经济的大震荡,但印度相信自己的外交“摇摆能力”。换句话说,与其说印度“不紧张”,不如说它学会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艺术。

结语

对印度而言,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不在任何一个大国博弈中“输得太惨”。策略是:既想站队,又不想被绑架,既要借势,又不想失控。

但这种“自信”到底能维持多久,还要看特朗普的政策走向,以及印度自身能否平衡好“站队”和“独立”的微妙关系。

以下为信息来源:

印度“不紧张”,又能站队特朗普对中国硬一把?

0 阅读:0

九州品史

简介:带着好奇的眼光解读有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