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堂哥和朋友喝酒,当晚在家里去世,堂叔的做法挽救两个家庭

名著茶话会 2024-02-27 07:20:24

前年也就是2022年,那一年的情况如何,相信大家都只是在心里下意识地去掩埋,而不曾真正忘记。也就是那一年,我们普通百姓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悲情的故事,而我的堂兄,也就是无数悲剧故事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主角……

堂哥阿志,那一年才42岁,换做谁都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可阿志却像很多暮气沉沉的老人一样,已经在老家山村里带孩子好几年了。

因为家在大山深处,阿志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那年代,像他那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谈不上父母不疼。

甚至在阿志长大后自己也经常说,当年自己读书少,并不能怪父母,而是自己实在不争气,宁愿每天去山上砍柴也不愿去在学校“受罪”。

这样一来,阿志长大后就只能卖苦力挣钱。那些年大家都蜂拥南下打工,文化水平高点的人,多半都找到轻松点的工作。而阿志这样的半文盲,不是工地就是码头,全靠一身力气,倒也挣了几个钱。

我们一代人都到了该成家的年龄,比他小两岁的我都结婚成家了,只有阿志还是单身一人。原因并不是穷到没有彩礼钱,更不是阿志有什么不好的口碑,而是他们家所在村子太偏僻的缘故。

阿志的父亲虽然是我的堂叔,早年却被人抱养到了山上的村子。在那个年代,山冲里的人家,反倒还能从山里找点食物或者其它门路,吃饱肚子不成问题,堂叔的父母把他抱养出去,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

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到我们这一代人慢慢长大时,大山里交通不便的弊端日益凸显。我粗略估算一下,阿志他们村上应该成家却还单着的人,应该占了一大半,已经成家的这部分人,更多还是走出大山去别的村上当上门女婿。

堂叔有两个儿子,阿志是长子,就舍不得他去“招郎”,一来二去就耽搁了下来。

但阿志虽然没有读什么书,头脑却还算灵光,他们村里有户人家,从年龄上来说只比他大十来岁,可人家三个女儿,大女儿18岁那年,竟然就被阿志打动,死活要嫁给他。

于是,快30岁的阿志成家了,堂嫂就是那个18岁的小姑娘。

堂叔可谓是倾尽家财办了这场喜事,原因也很朴素:不能让人家小姑娘寒心,只要儿媳妇开心,家里能拿得出手的就全可以拿出来。

阿志婚后过了一年多幸福日子,可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也渐渐老去,家里的经济就捉襟见肘了。

于是,夫妻俩就把孩子丢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小两口出门打工去了。

那些年,两口子很是恩爱,阿志舍不得小娇妻吃半点苦,一直不让她出去工作。即使到了广东,阿志在河源的山里砍树,妻子就给他做饭洗衣服,虽然一个人挣钱全家人花,阿志却没有半句怨言,很是心满意足。

孩子慢慢长大,从小学到初中,很快就要上高中了,阿志也年近不惑,正忙着多挣钱存下来给孩子将来上大学,一个噩耗突然降临——阿志病倒了,送到医院检查,说是肝不好,主要就是这些年太累了导致的。

堂嫂虽然没有干过什么重活,可这些年受丈夫宠爱,两口子感情不是一般的好,第一时间就拖着阿志回了老家,说赚再多钱有什么用?肯定是先回家养病养身体要紧。只要你身体好了,我们就是再穷点也没问题。

堂嫂的决定是对的,回家半年左右,阿志的身体显著好转,基本又恢复到了曾经一切正常的水准,去医院复查,所有指标也正常了。

阿志想要再出门打工去,可堂嫂不允许,说已经受了一次惊吓,好不容易把身体养好了,怎么能再去?

可孩子上学要钱,一家人的开销也要钱,不到一年,家里的存款就见底了。这时候,堂嫂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出门打工,丈夫留在家里陪孩子上学读书。

不知道两人是怎么商量的,按常理来说,堂嫂那样没有做过什么事,连家务都做得不是很在行的人,出门打工想赚钱?谁都想得明白。

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堂嫂去了广东,阿志留在家里陪孩子上学,顺带照顾老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志的老婆出门打工,顶多两个月就得让家里寄路费回家的。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一幕没有出现,相反,从第二年开始,堂嫂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钱,数目还不小,完全顶得上阿志在外打工的收入了。

于是,便有人对阿志说:你老婆比你小了那么多,一个人去外面打工,难道你就放心吗?

对于夫妻的感情,阿志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心,人别人“好心”的提醒,也就当成耳边风了。

可慢慢地,还是有人会和阿志说,你老婆一个女人,每个月都能给你寄这么多钱,难道你就不想想,她是有多高的文化还是有难得的技能?

这些话当然刺激到了阿志,但为了孩子,也为了家庭,尽管心里一万个疑问,在现实面前,阿志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只是有了个变化,在家的阿志,开始有了点变化,以前不喝酒的他,突然就开始喜欢找人喝喝酒聊聊天,虽然不会喝醉,但也算是有个消遣吧。

像他们那样的山村,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弱残兵,像阿志这样年龄的人,几乎没有几个。

于是,能陪阿志一起喝喝酒的,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了。

和阿志关系最好的当属阳叔,年龄大概和阿志的岳父差不多,家里也只有他一个人,孩子外出打工去了,老婆也去帮带孙子,只有阳叔留在老家照看着房子,少许种点菜食过日子。

阳叔和阿志成了忘年交,只要谁搞到了点好吃的时新的东西,必定要邀请对方来家里小酌几杯。说来两人也确实投缘,虽然喜欢喝点酒,却从不喝醉也不强劝,都是图的一个尽兴。

去年十二月,外出打工的人即将回家过年,在家的人当然得做好过年的准备,什么打扫家里的卫生啊,置办年货啊,反正也一点不比打工人清闲。

那天晚上,阳叔宰了一只羊,羊肉都是准备腌一下再熏,但羊头和羊杂可是难得的美味。

有了好吃的,阳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阿志,打电话通知他,今晚来我家吃羊杂汤咯。

阿志当然不会拒绝,天还没黑就去了阳叔家,自己动手帮着做菜,还找了个砂锅温了一壶米酒,两个人坐在火炉旁吃了起来。

按照阳叔的说法,阿志那晚并没有喝太多,顶多也就是三五两米酒。喝到最后就对阳叔说,今晚有点头晕,可能是白天搞卫生受了点风,今晚就不喝了,要早点回去睡觉去,明天再来找你喝,还叮嘱阳叔别把羊杂汤吃完了。

阳叔也没有强劝,两人这么好的关系,更没有迎来送往,甚至还坐在那里继续喝酒,阿志就自顾自回了家。

可第二天,阿志并没有出现。阳叔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都有个家,都忙着准备过年,昨晚说今天再来喝也许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直到第三天早上,阳叔两天没有看到阿志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于是便打阿志的电话,想问他在忙什么,需不需要自己帮把手。

电话是通了,可一直没有人接。没办法,阳叔直接就去了阿志的家里。

因为阿志结婚后也建了几间新房,和堂叔住的老房子也隔着那么两百来米的样子。十二月连续下了几场雪,老人家行走不便的,去儿子家的次数就很少,那几天就根本没去过。

阳叔在阿志家门口叫了半天,也没见有人答应,看着房门也是锁着的,还以为他出去玩去了,可一边往回走一边打电话,竟然听到电话在屋里响?

这可不对头,如果外出,这么能不带电话?如果在屋里,怎么就不接电话不答应?

这一下,阳叔心里就感到不妥了,赶紧去把阿志的老父亲叫过来,闻信而来的邻居们一起动手,三下两下就把阿志的家门给撬开。

这才发现,阿志躺在床上,只是已经没有了呼吸,连身子都冰凉僵硬了。

七十多岁的堂叔和堂婶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儿子,当场就哭昏了过去。

但人死不能复生,阿志的后事就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关于阿志的死因,村里有很多说法,说得最多的,主要就是集中在阳叔身上,说阿志一个四十出头的男人,如果不是喝了酒,肯定不至于这么死去。尽管阳叔请阿志喝酒并无恶意,但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怎么也脱不了关系。

这些年来,即使是我们当地那么偏远的地方,对这些“法律”知识却并不孤陋寡闻,新闻里说到的一桌子人喝酒,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全桌的人都得赔钱的事,早就被大家传得不亦乐乎了。

阳叔心里也是过意不去,好几年了,阿志这个忘年交几乎就是他最亲密的人,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走了。

于是,阳叔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取了出来送到了阿志家,说阿志的去世,自己难辞其咎,钱虽然赎不回阿志的命,但好歹也能让自己良心好过一点。

但阳叔的慷慨遭到了堂叔的拒绝,堂叔说:你和阿志这些年关系怎么样,我做父亲的看在眼里,说你对他有什么坏心眼,我是不相信的。阿志的死也是自己的命,自己是苦命人,怎么能让你这个好朋友倾家荡产?

就那样,两个人对着一堆钱你推我让不可开交,最后,阳叔就在阿志的葬礼上当着所有人说:

阿志的孩子,今后就是自己的干儿子,他上学到结婚前的开销,自己会尽量帮着负责起来,也算是对失去的好朋友阿志一个交代。

堂叔不收阳叔的钱,阳叔不忘老朋友的交情,这样的结局很快就在我们当地传开。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堂叔的决定,挽救了两个家庭。不知道您认为对不对呢?

6 阅读:4511

评论列表

我叫大林子

我叫大林子

2
2024-03-05 01:54

抽烟喝酒这事?身体不好,自己不注意还不听劝,不抽烟喝酒的人,就不能好好做事吗?不抽烟不喝酒,把事还能做好的,是真正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