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亓钦 2024-12-31 17:15:54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92年春天,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低调地回到了浙江江山,这是他阔别多年的故乡,这位老人不是寻常人物,他曾是国民党军统中的一名重要特工,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

从寒门少年到军统要员

毛森的故事,要从他的贫困童年说起,1908年,他出生在浙江江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父亲毛锡湖是个普通农民,家中兄弟三人,毛森排行最小。

尽管如此,毛森自幼聪慧,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经济条件极其有限,他的学习之路并不顺利。

15岁时,毛森才进入长台嵩高小学,虽然成绩优异,但家庭的贫困使得他几次濒临辍学,毛森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一条大胆的路——他借用了同乡毛善森的文凭,考入衢州第八师范学校。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但也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靠着冒名顶替,毛森顺利完成了五年的师范课程,开始了他短暂的教师生涯。

1930年,毛森在江山县立中山小学担任教师,然而这份工作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1932年,他辞去了教师职位,考入浙江警官学校。

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毛森的命运,在警官学校期间,毛森的冒名顶替之事被毛人凤识破,令人意外的是,毛人凤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欣赏他的胆识与机智,并建议他加入军统。

毛森就此走上了特工之路,并恢复了自己的本名“毛森”,军事情报的世界,为毛森打开了新的大门,在毛人凤的引荐下,他进入了军统特训班,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毛森的冷静与机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为他日后的特工生涯奠定了基础。

从抗日英雄到冷酷刽子手

1939年和1942年,毛森两次被日军逮捕,但他凭借自己过人的冷静与机智,成功隐瞒了身份,谎称自己是商人,最终脱险。

即使在牢狱之中,毛森依然通过秘密途径与外界保持联系,继续策划重要的锄奸行动,尤其是刺杀汪伪汉奸余阶的任务,可以说,毛森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确实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

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毛森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49年,毛森奉命在上海监狱处决了400多名革命人士和进步学生,其中就包括了《永不消失的电波》主角原型李白。

毛森的这些行为,毫无疑问让他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尽管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不容忽视,但在解放战争中,他的残暴与冷酷让无数无辜的生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无法洗清的罪行

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毛森的命运也发生了急剧变化,1949年,国民党全面溃败,毛森跟随国民党部队撤退到了台湾。

他并没有在蒋介石政权下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毛森的上级毛人凤在与蒋经国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后去世,蒋经国开始清算毛人凤的亲信,毛森因此被迫逃亡香港,后辗转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24年里,毛森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他远离了过去的特工生涯,也远离了枪林弹雨的战场,尽管身处异国他乡,毛森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浙江,在美国,毛森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乡。

1992年,毛森终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得以回乡省亲,这一次回乡,让毛森感慨万千,他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江山县的景区,他看到了一块刻有“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石刻,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与悔悟,这块石刻,似乎在提醒他曾经的选择与行为,曾经的抗日英雄,如今只能站在历史的对立面。

回乡四个月后,毛森便在美国病逝,临终前,他留下了一份遗嘱,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捐给家乡的学校,作为他最后对家乡的贡献。

毛森的这一举动,似乎是他对自己一生所犯下罪行的某种补偿,但历史并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悔悟而轻易原谅他,毛森的罪行,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的残暴行为,注定会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污点。

在抗日战争中,他的英勇表现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在解放战争中,他的冷酷与残暴却让无数无辜的生命付出了代价。

晚年的悔悟与他对家乡的眷恋,展示了他内心残存的善意,毛森既是抗日英雄,也是冷酷刽子手的双重身份,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2016-广西卫视

0 阅读:10
亓钦

亓钦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