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武义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是金华乃至整个浙江红色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之一。在往昔的峥嵘岁月里,在武义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革命英烈用生命谱写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共武义县委组织部、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武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武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之“探寻红色遗址 传承奋进基因”全媒体专栏,探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激励全县上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吹响“三篇文章”再深化、“二次跨越”再出发的号角,高质量开启“十四五”奋进武义新征程。
3月4日, “探寻红色遗址 传承奋进基因”全媒体特别报道小组来到了第一站白洋街道上邵村,探寻中共武义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邵李青故居,了解故居背后的红色故事。
推开那两扇掉漆的屋门,能听到木门与门轴间“吱呀”地一声,其中一扇门已有些许地摇晃,就像喝醉酒的耄耋老人,撑着门框仍不肯倒下。封存的历史也就此打开。
这座有着三进二院,占地面积达926平方米的明代建筑,背北朝南,早年间住着11户人家。经年的风雨衬得它更加沧桑、沉朴与厚重。它就像一座大山,默默地立在那儿,沉默地看着世事变迁,看着大院里的人一个一个进来,又一个一个离去,从繁华到落寞,到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走进二进天井右边最靠里的两间房子,就是邵李青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慢慢长大的地方了。在党史专家陈祖南的讲述下,邵李青的形象渐渐丰满了起来。
从故居可以看出,邵李青的上代曾是个大户人家。但到邵李青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已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邵李青幼年丧母,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在亲友的资助下才能读上书。在邵李青成长的历程中,农村的贫穷和落后,地主的剥削和欺压,让他深知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以及青年一代肩上的责任与重担。
入党之后,邵李青在邵宅建立了武义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当地的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将村里庙产的100多亩粮田收归农会,分配给60多户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邵李青参与发动上千农会会员,在纪念会上斗争恶霸地主,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他的影响下,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武义全县乡村发展农会150多个,会员达2万多人。
1927年6月,中共武义临时县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金华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县委,邵李青为县委三位委员之一;当年11月下旬,他又被选为县委书记。
早在邵李青刚参加革命时,家人们就受到了生命的威胁;邵李青在世时,家里一切多由妻子陈春凤一人打理,母子四人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陈春凤曾被反动派捆绑吊打,野蛮地脱去衣服,逼跪在雪地里一夜,要她说出丈夫的去向;陈春凤带着子女“亡命逃亡”到金丽边界的大山里,差点在逃命中“丢掉”小女儿……
告别故居,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王村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
纪念馆中,一张1930年8月26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显得格外醒目。《红旗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报道了一则题为《武义农民游击队成立红军战败白军,进攻县城》的消息,文中写道:“武义农民游击队自本年二月组织以来,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之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现在该县已在武装农民包围中,该县游击队派代表与东方军委接洽,转变为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
时间倒回到1930年1月27日。邵李青召集徐金财等8人在王村龙潭坑开会,决定成立武义红军。会后,他们分头串连,发动群众收集民间武器,积极筹备成立红军。2月,红军队伍就发展到200余人,定番号为中国共产党浙江武义红军游击队。当地村民说,红军在王村时,90%以上的村民,有的参加过红军,有的则为红军提供帮助,红军在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村里至今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红军故事。武义革命在邵李青领导下如火如荼,1930年全国红军达到十万人数时,武义(包括宣平)红军人数就达到5000人之多。当年,武义工农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当红军最光荣。”
由于红军队伍迅速发展,武器不足,为加强红军武器装备,1930年8月—9月,邵李青两次带队赴上海购枪。第一次扮成迎亲队伍,用花轿装武器运回武义。第二次装扮成丧葬队,用棺材装枪。由于奸细告密,邵李青不幸于9月13日在上海租界被捕,浙江省保安处将其押到杭州,用尽各种办法,软硬兼施,妄图迫使他投降,然而审讯一夜毫无收获。在临刑前一天,邵李青在狱中写下绝笔信。
“春凤我妻,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我俩从此诀别罢。我死以后,儿女们托汝抚养教训。汝日后的事情请你自己主张,因为我没有什么东西遗给你,况且儿女尚幼,汝年又不甚大,倘有适意人物,你可不必拘束,任汝另配。一来衣食有靠,二来免得终生寂寞。我的尸体在兰溪,你若可能的时节可来取领,如有困难,尽可不必。我这封信和下面的几首诗可留为纪念。
千里关山二分别,满腔愁情难欲言。
半世恩爱中途抛,回肠小断泪珠联。
生生死死何希罕,沧海也有变桑田。
劝君暂把愁怀释,盟会有期在黄泉。
朝生暮死不为夭,百年寿考有日了。
但能不把时光错,早休一日少点愁。
透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邵李青定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我们仿佛能看见邵李青那单薄的背影,独坐在阴森潮湿的监狱,沉默无言。执笔的一瞬,他是否会觉得笔尖如千斤重,觉得薄薄的一张纸诉不尽对妻子的深情与歉意。这封绝笔与妻书,短短258个字,是他留给妻子的最后一件遗物。
10月2日,临刑当天,当邵李青被押到兰溪台基枪杀时,毫无畏惧,仍在刑场上大喊:“今天杀了我,我的同志是杀不完的,他们将来会为我报仇的。”
英雄已逝,英魂长存。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如今的武义,已由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山区穷县,成为浙江省中等发达县;如今的上邵,是一个古朴又崭新的村庄,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小巷荡漾古韵,一个又一个人才从这里走出,踏着邵李青等英烈的足迹,带着邵李青等英烈的遗愿,传承不断,精神不灭。2020年,上邵村集体经济收入359.29万元,人均收入21021元,全村人早已告别贫困,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邵李青烈士,这盛世,如你所愿!
记者:郑丽佳 陶鸿飞
编辑:胡若男
审核:何灿
监制:陶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