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强力反制,特朗普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缩,在关税问题上向中国作出让步。可这种让步,还不足以让这场关税战画上休止符。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不要被特朗普迷惑,美国现阶段的让步还远远不够,最终结果必须要让中国满意为止。

【面对中国的强力反制,特朗普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缩】
这两天,美国海关发布了一份新的关税指南文件,明确了智能手机、电脑、太阳能电池、存储卡、固态硬盘等电子设备与零部件,将会享受关税豁免,在进入美国时不会加征特朗普政府设置的所谓“对等关税”。
与之前的90天暂缓不同,美方此次没有将中国排除在外,而是同样给予了中方关税豁免。
美国海关举动背后,就是特朗普及其团队在看到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奉陪到底的坚决态度,并发现中方的反制已经对美国国内经济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意识到自己一味展现强硬一面,无法达成目标后,作出的一次动态调整。

【中国商务部已经对美方的行动作出了回应】
在看到美方的动作后,中国商务部直言,此举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同时重申了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要求特朗普政府听一听国内外的理智声音,尽快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给美国方面指出了唯一的明路。
而中国商务部会做出这种相对稳健的回应,说明中国已经摸清了特朗普及其团队的整体战略。
回顾过去十余天的关税战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整体策略,与其在商界就坚持的交易谈判思路有着很多吻合之处,整体呈现出了设定高目标、充分利用杠杆、保持灵活性等特点。
具体来说,特朗普发起这场针对全球的关税战,是将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优势,作为关键杠杆,同时在“狮子大开口”,以高额关税向各国施加经济压力,逼迫各国都坐到谈判桌前,最终通过一种“交易”模式,让美国从不同国家身上,获得不同的好处。

【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一个阶段目标是要让各国接受谈判】
此后暂缓向欧盟、日本、韩国、越南等方征收关税,但不直接取消“对等关税”政策,就是要持续向对手施压,让美国在后续的谈判中,一直占据着心理等层面的优势,最终迫使各国为了取消“对等关税”而向美方让渡诸多利益。
特朗普此次对部分中国商品提供豁免,仍旧没有偏离其核心思路,其现在向中国让步的首要目标,是要让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与美国开启对话。毕竟,中国不坐到谈判桌前,特朗普就永远无法通过谈判拿到自己想要的。
而且,美方似乎已经有些急了,美国总统特别使命特使格雷内尔就表示,特朗普是“谈判大师”,但要谈判就必须对话。
中国现在强调美方所做的只是修正错误的“一小步”,说明中国看清了特朗普的思路,紧接着提出彻底取消“对等关税”则是明着告诉特朗普,想谈可以,但必须在相互尊重且平等的情况下谈。

【中国的谈判先决条件是美方取消所有加税】
可以预见到,在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145%加税归零前,中国不会给美方台阶,满足特朗普的对话要求。
此外,“反复无常”称得上是特朗普执政的一个特性,其政策目标经常会出现变动。中国不会因为特朗普的些许让步,就对其放松警惕,而是会继续按部就班,构建起更强的应对体系。
过去十余天,中国已经与世贸组织、欧盟、东盟、二十国集团、金砖等国际组织,以及西班牙、马来西亚、南非、巴西、沙特等诸多国家,针对美国的“对等关税”进行了沟通。接下来,中国与越南等诸多国家的交流中,“对等关税”问题也将是重点议题。
中国现在的思路很简单。一方面是要通过积极沟通,消除自身与欧盟等方在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确保中国对其他主要市场的出口稳定,同时推动各方在反对“对等关税”一事上形成合力,向美方施加更大的压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久前访问了中国】
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前的外交沟通,预防美国以减少关税等为筹码,尝试拉拢一些国家协助其向中国施压,降低他国将中国的利益作为交给美国“投名状”的可能性。
最后总结一下,当前的中美关税争端虽因特朗普的部分让步而稍显缓和,但远未触及矛盾的核心。
中国仍将通过多边外交构建反制联盟,同时坚守“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底线,尝试将美方单边施压转化为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契机。特朗普政府若仍寄望于通过“极限施压”换取超额利益,恐难奏效。
唯有美方率先摒弃零和思维,真正取消“对等关税”,中美才有望为谈判创造基础。而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取决于双方谁能以更开放的格局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秩序——毕竟,全球经济链条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合作而非对抗,才是破局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