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原著,单就剧情来评价。
现在短剧是炙手可热的风口,《大奉打更人》大概率是鹅的一次试水,以短剧的模式来拍长剧,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口碑两极化。
一方觉得浮夸、尴尬、很难看,这一点的确存在。
剧情、角色、表演都走的是浮夸风且毫不遮掩,并采用短视频短平快的喜剧方式来插科打诨,不埋包袱直接抖,要的就是三分一小笑,五分一大笑。
甚至破案都不铺垫,三两下解决,税银案、通奸案、非礼案,以及扳倒户部侍郎都是如此,许七安看看卷宗或一个等价交换就手到擒来了。
可也因此漏洞百出,也就是说不能细想,一旦认真看就会发现哪哪都不对,许七安这不是在破案,这是看完剧本之后再玩真人秀,所以《大奉打更人》只适合浅看。
正因为浅看引出了觉得好看、上头、可以追的另一个方。
《大奉打更人》的所有点都踩在了短剧的特点之上,简单明快、直截了当、元素丰富、爽感拉满。
含冤入狱不怕,许七安药到病除,周立轻薄不慌,许七安四处走动,得罪权贵不急,许七安借力打力,被迫出走不忙,许七安贵人相助。
许七安这个人懂点诗词歌赋但是个半吊子,只能记得一半,烦心事不放在心上,转头就能与他人打成一片,深谙人情世故,家庭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性格风趣幽默,跟家人、同事总能整出一些段子,让轻喜剧风从头刮到尾。
当下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追剧是用来下饭、解闷,不想动脑思考被教育,只求不累愉快能放松,《大奉打更人》的短剧风正中下怀,剧情、角色、表演皆与之契合,喜欢这类风格便会上瘾,也造就了一边骂一边追的奇景。
同时,国产剧还必须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用来听的功能。
有些时候看剧都是把手机放在一边只听声音,也能起到“看”的作用,像运动、做饭、吃饭,时不时瞄几眼屏幕,其他时间是听声也不影响了解剧情内容。
这就要求电视剧的表演方式、情节编排与电影不同,电影可以细腻入微,但电视剧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这样,要的是表演大开大合一点,故事通俗易懂一些,搞笑直进直出一下,与《大奉打更人》的浮夸风正匹配,一发入魂见效快。
但电视剧有听的功能对台词功底的要求非常高,普通话得标准,声音得洪亮,不然观众“看”了个寂寞,然而这恰恰是王鹤棣的不足,大舌头、含糊不清,还不如用配音。
如果仅有这一个毛病,倒也不是不能忍受,内娱台词差的人多了,王鹤棣都排不上号。
只是《大奉打更人》千不该万不该去对标《庆余年》,前者不论是人设、故事,还是世界观、价值观都与后者极为相似,很难说作者在写的时候没有参考《庆余年》。
再者说,剧版二者也不是一个量级的,属于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与《庆余年》差了不止100个《赘婿》。
《庆余年》的编剧是王倦,白玉兰奖最佳编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获得者,8分剧都有好几部,《大奉打更人》的编剧与之一比,说句查无此人也不为过。
演员方面更是降维打击,《庆余年》的男主是男频剧的不二人选张若昀,女主是李沁、以及陈道明、吴刚,就连配角都是李小冉、辛芷蕾、田雨、宋轶、郭麒麟,把他们聚在一起,成本肯定不小。
而《大奉打更人》很显然把钱都花在了营销上,搞什么预制爆款,学什么数字生命,弄什么团综录制,声势整的要上天,落地摔得稀巴烂。
其实,就算没有强行跟梁静茹要勇气对标《庆余年》,《大奉打更人》也免不了一番批评之声,这不是洗白,这是据实说话。
一是粉圈之争,王鹤棣前两天发了首歌《命》,歌词背刺了《苍兰诀》的cp虞书欣,《大奉打更人》的导演邓科正在拍的作品是《恋人》,剧中的主演是赵露思,目前得了失语症,据说是因为在剧组过度劳累所致,粉丝质问导演,导演置之不理,所以该剧一开播,虞赵两位的粉丝就开始发力了。
二是男频女频之争,那群非要划分性别扯对立,拉起群体去抵制的拳师们又等到了一部热门流量剧,自然不能放过,很快入场根据局势发展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哪怕得不到好处也要把水搅浑,三是平台商业之争,高端的商战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其他平台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怎么也得帮帮场子。
不过,抛开这些外因看剧,感受是私人化的,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每部剧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允许我不喜欢,也要接受我喜欢。
你可以说大奉,不值得,他也可以说大奉,很值得,大家互不干涉,他不强求你看,你也别骂他野猪只配吃粗粮。
精灵之王
剧情拖沓,全是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