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料到会有七国之乱,给儿子留下三招,招招致命!

爱读二十四史 2024-05-07 08:57:01

汉景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七国之乱,险些颠覆了西汉的江山。其实汉文帝早就料到了儿子会有此劫,他生前做了三件事,件件都是针对诸侯王造反的。我们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诸侯王造反,早就有苗头。刘邦打下江山,小家子思想泛滥,广封刘姓诸侯王,想盘根错节的在天下布置防线。可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某些诸侯王势力的增强,人家想把自己的“刘”字摆的更正一些。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坐天下时,发生过两次刘姓王造反事件。第一次是济北王刘兴居,趁着皇帝北上代地,朝中无主,发兵要攻取荥阳,而后进攻长安。第二次是淮南王刘长,勾结匈奴人和闽越人,野心直指哥哥的宝座。这两次谋反都被及时平息了,汉文帝这心里头的警钟可就敲响了。

要知道挑头闹事的这两头蒜,只是心大罢了,属于分分钟被搞定的类型。那东南吴国和楚国,东边的齐国,可都是有能力跟朝廷扳手腕。自己现在活着,小心谨慎的估计问题不大,要是轮到儿子挑大梁,压力会很大,可人家现在又没有明着要造反,所以我能做的只是防范。

汉文帝做的第一件事,是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根据《史记齐悼王世家》记载,汉朝的第一代齐王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也是长子。刘邦把齐国七十座城封给了刘肥,是诸侯王中地盘最大的一个。刘肥生了好多儿子,长子刘襄接班就是齐哀王。

齐哀王去世以后,汉文帝就开始动手了,他把齐国刘肥的其他几个儿子都封了王,封地采用就近原则,哥几个把父亲的土地给分了。表面上看,肉烂在锅里,没有动刘肥的利益,可分开就是分开了,大家都有各自的打算,兄弟几个很难再抱团对抗朝廷了。

汉文帝做的第二件事,是给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建立防护网。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有四个儿子,太子刘启是老大,老二叫刘武。刘武最早被封为代王,后改封为淮阳王,又被封为梁王。表面上看,在哪里当王,好像都是看皇帝的心情,可实际上问题没那么简单。

代地是汉朝和匈奴的边界,汉文帝继位之前,就在那里经营多年,他深知做代王的重要性。史书没有讲刘武年轻时候本事如何,可从后来的七国之战来看,刘武绝对是个军事好手,汉文帝当年让他去做代王,多少是有培养他军事才能的意思。

刘武最后的封地是梁国,从七国之乱的地图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咽喉要地。齐国被分割以后不足虑,东南的吴国和楚国是最大的隐患,梁地就横亘在吴楚二国进攻长安的路上。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汉文帝的苦心,可见一斑。

汉文帝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给儿子物色堪大用的帅才。

据《史记周亚夫传》记载,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北部边境。汉文帝调遣三支人马保卫京师长安,宗正刘礼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镇守细柳营。这事关长安城的安危,汉文帝历来的谨慎,就亲自到三处巡查,一则慰问将士们,二则也检查一下他们是否称职。

皇帝一行来到了霸上,将士们兴高采烈的出来迎接,等汉文帝慰问巡视结束,又前呼后拥的把慰问团送出了大营。到了棘门也同样如此,欢迎的欢迎,欢送的欢送,大家不亦乐乎。

接下去就是细柳营了,刚到营门口就发现气氛不对,没有迎接团也没有仪仗队,那士兵们一个个身着铠甲,手握兵器,还把弓拉的滚圆,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根本不让慰问团往军营走。皇帝的人嘛,总要面子的,就跟守卫商量,这车上坐着的可是皇帝,还不赶快放行。结果对方小脸一绷,这是军营,军营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这眼瞅着皇帝的车架就到门口了,可还是进不去,汉文帝只好派人拿自己的信物去通报,这军营的大门才缓缓打开,可马车还是不许疾驰。到了营帐前,周亚夫披盔戴甲手持兵器做了个揖,身着盔甲不变,请允许我军礼相见。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之中,汉文帝手扶着车护栏,对着细柳营的将士深深的致以敬意。

细柳营出来以后,汉文帝无比的感叹,周亚夫才是合格的将军,跟他一比,前面那两位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了,要是有敌人偷袭,都得当俘虏。你们再看看周亚夫的布置,谁敢小看他啊!

匈奴的威胁解除以后,周亚夫被提升为中尉。汉文帝在去世前,特意嘱咐太子,以后国家有了危难,你可以放心的让周亚夫去带兵。

削弱齐国的力量;让刘武为哥哥守大门;为汉景帝物色到平叛的三军统帅。如果没有汉文帝的这三招,汉景帝不一定能防得住七国之乱,西汉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0 阅读:30

爱读二十四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