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机关枪、曲射火炮的出现,再加上单兵武器的射程和威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部队的生存率,交战双方的部队不得不挖掘战壕,进行堑壕战。
堑壕战通过挖掘并修筑防御性的土坑和战壕,为士兵提供遮蔽和防御掩体,以进行战斗和防守。在交战过程中,防守方无疑成为比较有利的一方。
一战使用的堑壕战
尽管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出现了新型装备,如坦克和飞机等武器后,堑壕战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逐渐淡出战场。
可是,在经过了100多年后,堑壕战这种古老的作战模式似乎又出现在了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上。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超过1000公里的前线,双方都在挖掘战壕、修建堡垒并广泛布置地雷,以阻止对方的进攻并消耗其兵力。
为什么在经过两次海湾战争这种高科技战争后,还会在21世界出现20世纪初的堑壕战呢?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钢铁洪流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限制了双方突破阵地的能力。
前苏联时期的钢铁洪流曾经让欧洲国家瑟瑟发抖,但是人们想象中的钢铁洪流却并没有在这次战斗中出现。
战争初期,俄罗斯的机械化纵队曾经抵达基辅郊外,绵延60公里。不过在乌克兰军队以标枪为代表的各种反坦克武器的打击下,俄罗斯的装甲总队最终被迫从基辅败退。
在后期的战斗中,坦克和装甲车基本成为了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直升机等武器的目标,无法形成集团攻势,二战中出现的装甲集群的战斗并没有在这次战争中出现。
无人机广泛应用
第二.空军战斗力薄弱,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
俄罗斯虽然在战前号称第二军事强国,不过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名不副实。俄罗斯庞大的空军不仅无法占据绝对空优,为地面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反而还被乌克兰击落了无数先进战机,就连在后方指挥作战的A-50U预警机也无法逃脱被击落的命运。
没有空军的强有力支持,双方的军队只能依靠壕沟和堡垒进行作战。
第三.无人机在战场的大量使用。
无人机首次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广泛应用,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为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武器,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其中自杀式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使用更加广泛。
在侦察无人机发现目标后,自杀式无人机就会跟进将目标击毁。即使是双方的士兵,也很难逃脱便携式无人机所携带的炸弹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机动作战进攻的一方肯定会遭受重大损失,俄罗斯付出死伤数万人的代价拿下阿夫迪夫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乌克兰还使用无人艇对黑海舰队实现了有效的打击。
堑壕战在乌克兰战场再现
由于坦克、飞机等进攻性武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从而导致交战双方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所以不得不挖掘战壕进行堑壕战了。其实,这也是交战双方技战术水平不高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