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来了!中企收缩,出售部分海外资产!墨西哥、阿根廷或后悔

生产队的刘 2024-11-29 10:39:07

墨西哥这波“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

当初信誓旦旦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如今突然翻脸不认人。

墨西哥政府最近出台新政策,打算从生产链中剔除中国产零部件,还要求部分中企技术转让甚至无偿支持墨西哥本土发展。

这种“既想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要求,实在让人无语。

更令人惊讶的是,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还公开表示,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是“错误的”。

看来,这不仅是对中企的否定,更是对两国间合作信任的严重打击。

背刺中企,墨西哥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多年,建立了不少大型项目。

从汽车制造到电子设备,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促进了经济发展。

以比亚迪为例,这家中国电动车巨头曾计划在墨西哥建造动力电池工厂,为北美市场提供支持。

现在政策一变,投资环境急转直下,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合作关系眼看就要崩塌。

墨西哥的真实算盘可能是想“薅羊毛”。

他们希望中国企业转让技术、提供支持,却完全忽略了一个现实:全球化合作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中企再有钱,也不可能“白给”。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已多次明确表态,禁止核心技术外流,比如动力电池技术和高能耗产品出口退税的调整,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中企的反击来了!

面对墨西哥这种不友好的态度,中国企业迅速调整了战略。

比亚迪暂停了在墨西哥的新工厂计划,而青山集团更是直接以50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阿根廷锂矿项目的全部股权。

此外,中国能源巨头蜂巢也停止了在欧洲的建厂计划,并逐步退出其他海外业务。

这种主动“瘦身”的做法,其实是一次未雨绸缪的战略调整。

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转变,让中企意识到,必须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全球化的裂痕正在加深。

墨西哥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

墨西哥对中企的态度转变,短期来看或许迎合了美国“去中国化”的要求,但长期来看,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首先,墨西哥本身经济不强,对外资的依赖很大。

如果中国企业撤资,墨西哥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重创。

其次,墨西哥决定站队美国,但美国真的会“优待”它吗?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可能对墨西哥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到那时,墨西哥不仅失去中国市场,还可能在美国市场遭遇更多打击。

中国需要怎么应对?

对于墨西哥的“背刺”,中国企业并非毫无办法。

首先,依据双方签署的投资协议,中企可以向墨西哥提出索赔。

如果对方拒不赔偿,中国完全可以通过WTO等国际组织维护合法权益。

其次,中国正在加速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过去,中国以“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换取经济增长,但现在更多的精力转向提升内需和科技创新。

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不仅让中国更有底气面对外部风险,也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全球化破裂,中企如何自保?

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变脸,只是全球化受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抬头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以“保护主义”为由限制外资。

俄罗斯的遭遇更是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被西方“冻结”,这让中企意识到,必须提前规避类似风险。

中海油就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它正在出售美国的页岩气资产,并计划全面收缩在美、英、加等国的业务。

“未雨绸缪”是中企的生存之道。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的主动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减少对高风险市场的依赖,将更多精力投入国内和相对友好的合作伙伴中,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企会完全退出国际市场。

相反,这是一种更理性的全球化战略。

比如,中海油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业务布局依然广泛,未来的合作潜力依然巨大。

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墨西哥和阿根廷的政策变化,表面上看是站队美国,但实际上却是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伤害。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事件既是挑战,也是一次反思的机会。

如何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坚持创新、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墨西哥等国家,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时代的合作,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希望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各方都能少些算计,多些真诚,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0 阅读:2
生产队的刘

生产队的刘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