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村都不开村民大会,一开就炸锅,无法开展工作,事以秘成。

蒋子涵说电视剧 2024-12-11 17:08:01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这繁华的背后,民主制度的实践与落实却显得尤为滞后。绝大多数村庄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已成为名存实亡的机构,即便偶尔召开,也往往流于形式,参与者仅限于村支书及其亲信,严重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村民大会,这一曾经承载着村民共同愿景与希望的舞台,如今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被边缘化的民主象征。

村干部作为村庄的领导者,本应秉持公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但在现实中,他们却往往成为了阻碍村民发声的“绊脚石”。由于担心村民揭露问题、提出诉求,村干部往往不愿与群众面对面商讨村务,村民代表会和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在村庄中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干部的“一言堂”现象愈发严重,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村庄事务,排除了那些有威信、懂法律政策的党员和村民的参与,导致村民大会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与意义。

村民代表,这一本应代表全体村民利益的群体,在现实中却往往沦为了村干部的“傀儡”。他们被村干部所操纵,缺乏独立发声的能力,只能按照村干部的意愿行事。这样的代表制度,不仅无法体现村民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反而加剧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面对村干部的“一言堂”和村民代表制度的失效,村民们逐渐失去了对集体经济和村庄事务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开始习惯于被“代表”,习惯于沉默,对村庄事务漠不关心。现在的村民大会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召集低保户、精准扶贫户拍照、留痕上传以完成任务,村民们的声音仿佛被这片土地彻底吞噬。

村干部之所以如此害怕村民,根源在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对群众诉求的畏惧。他们担心村民提出的问题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他们选择了逃避和压制,不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导致村民大会的召开成为了一种奢望。

在决策国家优惠政策如评低保、修路、安自来水、承包工程等事务时,村干部往往擅自决定,不与村民代表大会商量。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损害村民的利益。这种自私和腐败的行为不仅加剧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召开村民大会面临着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会成本高等客观困难,但这绝不是放弃召开村民大会的理由。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等,打破地域限制,让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能参与到村庄事务中来。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村民代表常任制等制度,确保村民代表能够持续、有效地代表村民发声。

要想找回失去的发言权,村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村干部的“一言堂”。他们可以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如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加强村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也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真正为村民服务、为村民谋利益。还可以探索建立村民大会的常态化机制,确保村民大会能够定期、有效地召开。

法治是保障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村民的法治宣传与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村民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法治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回望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我们不禁要问:村民大会,你何时能“回归”?何时能让村民们再次站在这个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村庄付出过辛勤汗水的村民们。他们渴望被倾听、被尊重、被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携手努力,让村民大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村民大会的常态化机制;二是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三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四是加强法治宣传与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农村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期待村民大会的“回归”,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村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商村庄大事小情,共同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这不仅是村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