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元宝总给我们一种不值钱的感觉,当然的确也不怎么值钱,但是其中的背衡市价可不低,这背后有什么说法呢?宋神宗当政时应该是北宋铸币量最大的时候,由于变法和战争对货币的需求激增,朝廷就必须大量的铸钱以解决钱荒的问题。
所以熙宁和元丰两种钱,存世量真的是太大了,但这个背衡就不一般,常见的熙宁元宝几块钱,但是熙宁背衡基本上都得好几百,而且这个钱铸造不精良,如果是能看得清的那种,过千也是很正常的,这个衡指的是铸币的钱监衡州监,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
这种记地钱其它时期也有铸造,比如先秦的货币经常就有地名,唐代的会昌开元,明代的洪武,清代的康熙满汉文都是典型的记地钱,宋代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是不多,刚刚我们说的这个钱铸造的很差,说白了就是北宋衡州监铸造很差。
宋代在盛产铜铁的地方都会设置铸钱监,衡州监是宋神宗在熙宁六年开设的,一直到北宋灭亡存在了50多年,不知道背面铸造衡字是不是为了纪念这个钱监设立,但是肯定是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的,但是这个衡州监也的确不争气。
据说宋徽宗时期当时国库空虚,衡州监招来了一批亡命之徒,滥采当地的铝矿和铜矿,在小平钱的基础上冶铸折十大钱,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很丑陋的崇宁大钱,有不少都是衡州监铸造的,这些劣币和其它的崇宁钱一同混入市场流通,就导致物价飞涨衡州百姓深受其害,所以这枚背衡就成了衡州监的缩影,有着特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