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初一晚上,一个黑影溜进皇妃郑姬房间,上前一把抱住了她,在身上乱摸起来。
郑姬借着微弱的灯光一看,是太子宇文赟,她大惊失色,一边挣扎一边斥责道:“赟儿,你喝多了吗?我是你母妃!”
“我爱慕你已久,你今日就成全了我吧。”宇文赟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
“混账东西,你父皇刚刚驾崩,尸骨未寒,你怎么可以这样,太不像话了。”
“废话少说,今天不让我如愿,明天我登基之后,将你抽筋剥皮。”太子恶狠狠地说。
听他这么一说,郑姬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身体瘫软下来。宇文赟一见大喜,他迫不及待地吹灭了灯,然后开始宽衣解带……
次日黎明,宇文赟心满意足,疲惫不堪地走出郑姬的房间。回味着昨夜让人眷恋的美好,宇文赟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回到自己的寝宫。
他不知道,自己的好色行径将断送北周江山。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初一日,36岁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与世长辞。
他是个亲民的皇帝,在位期间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深受大家爱戴。因此,他去世的噩耗传来,北周全国哭声一片,军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然而却有一个人不但没有悲痛之意,反而面带喜色。
在宇文邕的灵堂之上,此人更是挽起衣袖,抚摸着身体上的道道伤痕,看着棺材里的宇文邕,破口大骂道:“老家伙,你死的太好了,为啥不早死?”
宇文邕是皇帝,敢在灵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如此不敬之语的,恐怕除了太子宇文赟(周宣帝),别人没有这个胆量。
这就让人搞不懂了,老爸能把自己立为太子,还把江山交给自己,宇文赟应该感激涕零。但是他心中对父皇为何充满怨恨,以至于在对方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如此放肆,不考虑一点影响?
父子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前面说了,周武帝宇文邕是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提高底层百姓的地位,促进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
比如释放公家和私人家中年迈的奴婢,兴修水利,提倡节约,生活简朴等等。
然而人无完人,宇文邕对子女的教育上,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有这样的儿子,足以说明宇文邕教育无方。
宇文赟是个顽劣的孩子,好的不学,坏的不教就会。比如打骂宫女,虐待太监,搞恶作剧,一不高兴就乱砸东西等等。
宇文邕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这样的荒料,就不能客气,应该体罚。每当宫女或者太监报告,太子又捣乱的时候,宇文邕就会板着脸将他叫到跟前,让儿子跪在地上。
这还是轻的,严重的时候,就像有的老百姓那样,把儿子吊起来,用鞭子抽,棍棒打。
有的家长打孩子的时候,主要是以威慑为主,鞭子或者鞋底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唯恐将孩子打伤了。宇文邕可不是玩样子吓唬,每次打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将儿子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也许你会说,皇帝日理万机,根本没有时间去循循善诱,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有错了,只能靠体罚让他恐惧,记住教训,改正错误。
问题来了,天下男孩都淘气,男孩子生性顽皮,老实巴交地注定难以成大器。
同样是皇帝,为什么有的皇帝能把儿子教育好?因为大多数皇帝都不亲自教育皇子,尤其是太子。
太子几岁的时候就会请“私教”,而且往往还不止一个。
负责教太子学文化的,叫太子太师;负责教太子学军事和武术的,叫太子太傅。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太子老师的素质决定国家未来。因此他们肩上责任重大,很受皇帝器重。
一般来说,他们的官职都不低,是从一品官员。
辅佐太子习文、习武的老师,即我们现在说的助教,也是正二品官员。只要为太子选那些满腹经纶,品德高尚,又会循循善诱的学者,太子的教育不用皇帝操心。
历史上大多数太子都是在老师的教育下成才,很少是被皇帝本人教育成器的。
当然,历史上失败的皇帝老师也不少。
弘治皇帝朱祐樘的太子朱厚照(明武宗),有个名师叫李东阳,他教出的朱厚照,即位不久便开始微服出访,逛青楼,上妓院,寻觅民间美色。
不仅如此,他为了体验生活,还把妓院修到皇宫里,让宫女客串妓女。
名臣叶向高教出的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为明朝大厦倒塌做出了“杰出贡献”。
俗话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太子骨子里坏了,也很难改变。
不过,总的说来,老师去教育太子地效果,总比皇帝教育要好。
一来老师有时间,二来老师有耐性,三则老师更专业。
如果遇到好老师,即使太子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像万历皇帝和明武宗那样,虽然昏庸,但不会干出太歹毒、太离谱的事。
结合宇文赟当皇帝之后的所作所为,说明他的本质是坏的,也说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教育很失败,还说这个太子没有遇到好老师。
宇文邕在教育太子上不能说不重视,也不能说没有用心。他担心宇文赟不学好,将来不能承担皇帝的重任,对他煞费苦心。
每次朝见的时候,他都要求儿子以大臣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他给太子布置的作业也很多,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都不让休息。
太子有喝酒的爱好,宇文邕就禁止把酒和与酒相关的东西送到东宫。
宇文邕还吓唬太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你的太子也不是铁定的,我也会让别人当,历朝历代被废的太子多了去了。”
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儿子好,但是宇文赟却无法理解。太子表面恭敬温顺,其实内心里恨透了皇帝老爸。
但是他表面上要想方设法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尽管如此,他的人品还是为天下人所知,也被父皇得知。
有一次,周武帝宇文邕出巡,来到了同州(治所今陕西大荔)。同州万年县的地方官名叫乐运,有才华,有远见,也有胆识。在乐运的治理下,万年县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宇文邕嘉奖。
这次武帝在同州行宫召见了他,问他对太子的看法。乐运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足勇气说:“鄙职认为太子应该算是中人。”
什么是中人?不好也不坏。
用乐运的解释就是:“汉朝的班固认为齐桓公是中人,因为遇到了管仲当助手,桓公得以称霸天下;后期是竖貂辅佐他,国家便弄得乌烟瘴气。所以,中人就是能成为好人,也可能成为恶人。”
乐运的话已经够客气了,没有直接说太子是个坏人;不过宇文邕已经听了出来,说明太子不能胜任。
对宇文邕来说,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废掉太子,选更合适的皇子替代。大臣们也多次上书,说太子不行,应该废掉,但是宇文邕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
想必宇文邕心想,自己年富力强,还不到交接班的时候。
其他皇子年幼,等他们长大了再说吧。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36岁的宇文邕猝然离世,坏得不能再坏的宇文赟当了皇帝,他一直压抑的愤怒开始发泄,他极力掩盖的恶的一面开始展示,北周的江山危险了。
这不,宇文邕病逝之后,刚举行完葬礼,他就溜进了母妃的房间,干出了禽兽不如的事。
当然,宇文邕父子是鲜卑族,观念比较开放,皇帝和小妈产生感情也未尝不可。比如隋朝之后的皇帝李治,就跟母妃武媚娘结为夫妻,人家他身上有鲜卑血统,不怎么在意这些。
但是,这有个前提,一来要合乎礼节,二来要两厢情愿。
普通百姓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皇族高人一等,一天等于一个月;太子也要守孝36天,才能登基。在守孝期间,是不能同房的。
可是,皇帝去世当天,宇文赟就迫不及待,要跟母妃寻欢,这就违背了起码的礼节。
再说,李治在李世民去世之前就和武媚娘有了感情,而太子跟母妃之前并没有瓜葛,宇文赟 是霸王硬上弓,这就太不靠谱了。
如果仅仅是男女之事,也就罢了,他登基的时候也不按照规矩来。宇文邕是六月初一驾崩的,按照规定要等36天,太子才能登基。结果,第二天,即六月初二,皇太子宇文赟便急不可耐,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宇文赟即位之后,不问朝政,整天沉湎酒色。
荒唐的是,他竟然下诏仪同(三公以上)官员的女子长大了不许嫁人,等他挑选入后宫 。
不光如此,他还同时立了五个女子为皇后,刷新了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由此可见,他好色到了什么地步。
好色跟穷奢极欲是双胞胎,宇文赟在荒淫无耻的同时,又贪图享受,挥金如土,大兴土木,把皇宫兴建得金碧辉煌。沉溺酒色,荒淫无耻之下,宇文赟自然也就不理朝政,把大权交给宦官。
色令智昏的他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忠奸不分,滥杀无辜,实行高压政策,不许大臣提意见。
前面说到的官员乐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抬着棺材来到朝堂,指出宇文赟的八项过失,希望他痛改前非,励精图治。
忠言逆耳,宇文赟听不进去,反而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乐运。在内史元岩的劝告下,乐运才免于一死。从此之后,大臣们更是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真话。
宇文赟最终还是栽在了色字上面,毁掉了北周江山。他选的皇后中,有一位是大臣杨坚的长女杨丽华。
杨坚雄心勃勃,是个万岁不离口,皇位在心中的“野心家”。
但是,宇文赟因为被杨丽华迷惑,对岳父杨坚深信不疑,大力提拔,让其担任了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为了专心宠幸后妃,他在579年竟然做出惊人之举,将皇位让给年仅6岁的儿子。之后,他自称天元皇帝,不分昼夜跟嫔妃鬼混。
荒淫无道的日常习惯,让他的身体被透支,22岁就一命呜呼。
7岁的宇文阐(周静帝)即位,杨坚成为丞相,慢慢地掌握大权,为颠覆北周创造了条件。
大定元年(581年),登基仅仅2年的北周静帝被逼将皇位“禅让”给了杨坚,隋朝因此建立。
隋文帝杨坚吸取了北周灭亡的教训,他励精图治,创造了折叠开皇之治,成为千古一帝。
由此看来,宇文赟确实是个败家子。
之所以如此,除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教育方法不对,也跟他做过的一件丑事不无关系。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十月,西魏大军攻陷了梁朝都城江陵,梁元帝死于非命。西魏大军便对繁华的江陵城进行了疯狂的洗劫,十万百姓作为战利品被押解往长安。男人当奴仆,女人做奴婢。
西魏国的大将宇文泰很好色,从这些人中挑选了一个叫李娥姿的女子。此女貌美如花,婀娜多姿,风流无比,是销魂高手。
宇文泰品味之后,并让她有空的时候,多看看自己年仅13岁的儿子宇文邕,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他以为,儿子还小,不会有什么事,谁知道宇文邕早熟。就在这一年,556年宇文泰死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宇文邕钻到了“母妃”的被窝……
一夕偷欢之后,李娥姿怀上了宇文邕的孩子。这个孩子,正是日后的败家子宇文赟。
如果没有宇文邕的一夜风流,哪会有宇文赟,又怎么会把江山断送?如果不断送江山,怎么会成全到杨坚,让他成为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