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容易起冲突?可能是社交障碍!

南蕾评育儿 2025-01-04 09:08:49

越越妈妈:

我家孩子在学校里都没什么朋友,不管上课还是下课,老是招惹其他同学,脾气非常的暴躁,动不动就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起冲突,关键是小孩子下手也没个轻重,我还得经常带着人家去医院检查,幸好是都没大事……

但他这个情况,谁敢跟他玩儿呀!别说别人家长不许孩子和他玩儿,我有的时候都不想他出去,一和别人相处指定要惹点事回来,我都怕了。

但就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总要社交、总要和别人沟通交往的,光靠“堵”解决不了问题,我也担心继续下去会对他未来社交方面的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真是进退两难……

李主任有话说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同伴关系作为是同龄人的个体交往过程中建立并发展的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儿童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少父母发现,当多动症孩子到了适龄的年纪,送入校园后,常常会出现社交方面的困扰,如在学校交不到朋友、容易与其他孩子起冲突、被孤立等等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冲突发生?对于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他们想融入群体,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去做,导致引起其他同龄人的反感,这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羞辱、无力以及愤怒。当孩子一直处在这种社交情况中的话,他们就会慢慢失去和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存在社交困难的多动症孩子来说,导致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的原因:1.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2011年,几位学者曾邀请了358名儿童参与一项研究调查,其中有74%是多动症儿童,剩余的26%是普通孩子。研究者让这358名儿童的家长来评估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性,其中多动症儿童的家长表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而普通孩子里,只有15%的孩子有表现出这种问题。

托马斯·布朗说过:处理情绪的挑战始于大脑本身。研究也确认,多动症孩子之所以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并且无法自我控制和管理,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大脑中的前额叶神经递质分泌不足,导致无法高效的加工处理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 语言表达能力落后语言文字系统是社会交往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多动症孩子经常会因为语言快速检索困难而在语言上挣扎,这就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互动,也会影响到学习中的阅读、写作。

很多时候,多动症儿童的自尊心低落,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很努力地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取得成功,而同学更容易就掌握了这些任务。而这些基本技能是成功学习和表现学校所必需的。

如何提升多动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作为家长,如何在生活里,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去打破这种障碍呢?以下这几个方法或许能给你带来启发。01从大脑这方面入手:我们可以从大脑入手,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训练锻炼额叶区域的功能,让能够控制调节情绪的部位变得更加强大,让孩子懂得控制冲动、约束自己!02从语言技巧训练方面入手:除了外部的社交环境,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在与孩子的一些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当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鼓励孩子大胆开口”

培养语言沟通能力对多动症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耐心加有技巧的引导孩子表达,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表达能力重要的职能,也是让孩子敢说话的重要手段。

“提升共同注意力”

提升共同注意力,意思就是指:可以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留意一件事物时,保持投入和专注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和孩子进行共同的阅读,让孩子朗读出书里的内容,或者两人轮流一段的模式也可。

“创造表达场景”

生活中,还要多为孩子创造说话的场景,可以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让孩子感觉自然中美好,也可以带孩子去超市、乐园等,让孩子参与到与不同人的对话中,让孩子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的场景对话的内容。

03及时科学的干预当学龄期孩子出现多动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脾气差易与人发生冲突等症状时,家长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多动症,必要时应及时带孩子检测评估,积极干预,而不是盲目等待。多动症孩子需要父母、孩子及学校三方联合进行行为治疗,帮助孩子更好地达到行为改善效果。同时家长要明确,多动症可能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学习方面的,对孩子的行为发育也非常不利,多动症治疗除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社会功能,比如,日常生活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李树珍主任提醒:一般来说,6岁以前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6-12岁治疗以行为及药物干预为主;12岁以上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一定要注意!专业治疗和家庭管理都很重要,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等待自愈!

0 阅读:4
南蕾评育儿

南蕾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