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究竟该怎么翻译

杨章林文化 2024-04-11 00:16:53

弘扬国学,首先得把古文译成现代文,方便大家学习。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塔上最耀眼的明珠,满载生存智慧。

非常遗憾,《道德经》的译文差强人意的少之又少,而各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译文解读诠释泛滥成灾。

我们不妨请出一篇原文,大家来看看究竟该怎么译?就略见一斑了。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的这篇文章短小精干,意义深远。不得不佩服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对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竟然有这么深邃的见解。

文章的结构一点也不复杂,作者的意思也非常明显,讲一目了然也不为过。如果你觉得有难度,只不过是古今表达的差异,或者说写作风格不同罢了,更直接点说,你被误导了。

文章从个别到一般。以造车子、生产器皿、建房屋为例,强调有用的不只是建造的物品——物质,它们的空间一样重要。进而得出结论:是物质和空间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家园。

这样的解读简单明了,如果非要逐字逐句地去翻译,效果会怎么样呢?“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车毂之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车轮才能转动,起到车辆的作用。

这样的解读怎么看怎么不通。三十根辐条?二十九根应该可以,三十一根也应该行,它就是一个概数。再说,辐条之间的空处有什么用呢?

再来看生产器皿,“埏埴以为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正因为器皿之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器皿才能盛物,起到器皿的作用。

用泥土制作器皿,铜铁也是要得的,只不过举例罢了。再说,空的地方有用,制作器皿东西呢?端着水杯说水杯无用?坐在板凳上说板凳无用?

前面的翻译步入歧途,后面的就面目全非了。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所提供给人们的种种便利,完全依靠“无”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是怎么样起决定作用的呢?这样的解读谁读得懂?

“有”应该是呼应前面的车子、器皿、房子——物质。“无”也是呼应前面三样东西的空间。最后结论:是物质和空间共同组成了生命的乐园。

句子里边的“利用”二字,除了字形不同而外,意思完全一样。假设当年的作者把“用”和“利”交换,有何不可?有用的必定有利,反之亦然。

逐字逐句的“直译”是翻译道德经的大忌,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0 阅读:4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