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每一次重大规划,都备受关注。近几日,最受关注的当属“丝路科学城片区”。
6月2日,在“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位于高新三期的丝路科学城片区规划及相关情况浮出水面,这也是高新区首次官方发布该片区的情况。
此后,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知识产权论坛等重点会议活动将于6月8日至10日在西安高新区举办。
01
丝路科学城片区,总规划面积220km²
据西安高新官微显示:丝路科学城片区,总规划面积220km²,是未来30年引领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
将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建设青春友好的未来理想城。
丝路科学城,将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聚集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三大片区将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承载高新区“556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等十个产业组团。
一城:即丝路科学城
三区:即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
中央创新区:规划面积50.5km²,将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科创城市的形象门户、科创生态的赋能中心、科技应用的未来场景。
生态文创区:规划面积21.82km²,以科技旅游、生态文创、商务会议为核心功能,发展科技绿色文旅,建设城市乐活中心、休闲中心。
硬科技产业区:规划面积147.7km²,将以五大创新源为核心,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大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秦创原”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
十个产业组团: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秉承高标准建设要求,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推进丝路科学城建设。
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到2035年,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另据了解,6月15日,丝路科学城片区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27个项目将举行集中开工仪式。
02
2035年,三大片区经济总规模将达5万亿
一直以来,高新区都是西安的“经济发动机”,在大众眼中,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是堪称“西安第一区”,对于高新区来说,今年进入而立之年。
据西安高新官微信息:从1991年成立到2021年,30年时间的发展,高新区GDP从1991年的0.6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10.08亿元,建成区经济密度达32亿元/平方公里、亩均效益1022万元,综合实力位居169个国家高新区第八。
近30年来,西安高新区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构建了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式科创体系,2020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68.51亿元;在全国最早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体系,双创载体达到164家,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8万家。
同时,培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支撑的“5561”现代产业体系,并成功引进美光、三星等高科技企业,设立境外离岸创新研发机构18个,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项目超过130家,其坚持“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也成为西部典范。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打造以丝路科学城片区、北部都市创新片区和西南部智能制造片区为“一核两翼”的万亿级生产力空间新布局,奋力在省市高质量发展中“当好龙头、做好支柱”。
03
助力陕西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3月初,陕西发布了《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这份《纲要》中,第二篇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西部创新高地”,用长达12页的篇幅、7920个字描绘了陕西十四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纲要》中明确提到: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中,“十四五”期间陕西区域重点创新载体包括:西安科学城、西部科技创新港、杨凌农科城、榆林科创新城、宝鸡科技新城、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渭南高新区、咸阳电子显示创新园。
其中,支持西安高新区“一区两谷一心一社区”建设,推进中科院西安科学园、长安大学城等建设,吸引科研机构、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集聚,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共性服务设施布局,打造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
图|来自高新官微
目前,西安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4家,均占全省1/3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上市企业54家。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732亿元,跃升中西部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2459.8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4.61亿元,保持31.8%的高速增长。
从一定意义上讲,位于西安高新区三期的丝路科学城片区,承载着陕西省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
相关阅读:
在今年5月举办第五届丝博会上,小编注意到了一张“西安市现代产业空间布局”图,提到了几个产业带,分别是先进制造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大通道、商贸文旅中心、文旅产业带。
先进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航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大通道: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经济、临空经济。
商贸文旅中心:文化旅游、商贸服务
文旅产业带: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