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儿子结婚成家之后,就把家中的一切大权,全部交给儿子。
等父母连自己的房子和存款也交出去,才发现自己晚年彻底没有生活的主动权。
过来的老人都懂,只是不好意思承认,事已如此,不觉得这样不对,后悔也没用。
因在他们的心目中,儿子就是自己晚年的天,必须一切都听儿子的安排。
我家86岁的母亲以前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当我哥提出让母亲轮流居住养老时,母亲还觉得是自己拖累儿子了,轮流养老三年,母亲才醒悟过来。
现在母亲轮到我家总跟我说:要握紧自己的东西,别跟她一样,老了啥也没有,寄人篱下,看子女脸色活得小心翼翼。
来自56岁赵淑敏阿姨的自述,真实又无奈,老年的痛苦,从自己交出生活主动权开始。
我叫赵淑敏,今年56岁,退休6年,每月有3600退休金,独生儿子在外地成家没有孩子。
现在孩子活得清醒,生活压力也大,儿子儿媳说不要孩子,他们要好好享受生活。
老伴走了三年多,我独自居住,但每隔两个月我母亲轮到我家居住养老,每隔三个月,我会去婆家照顾她一个月。
若赶到一起,我把婆婆接到我家一起居住,不过那样的时候少,婆婆会提前把时间错开。
很多人不明白,老伴过世,我为啥还要去婆婆家,跟大伯哥和大小姑姐轮流赡养婆婆。
一是婆婆在我年轻时对我非常好,照顾我坐月子,带我把儿子带到上幼儿园;
二是我跟婆婆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年轻时经常去婆家吃饭,这份恩情不能忘记;
三是婆婆很善良慈蔼,一碗水端平,老伴过世,我儿子结婚,她一样给了50000礼金。
虽说我儿子也是她孙子,但身边有我这样情况的,老人在自己儿子过世,便不管那么多了。
婆婆和母亲年岁差不多,她们都曾是光荣的人民教师,都有各自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只是,我母亲的内心更加在乎我哥,觉得儿子才是家庭里的擎天柱,是老人心中的天。
父亲过世,母亲不知是因啥原因,明显地有种讨好巴结我哥的言语和行为。
母亲把我们兄妹四人喊回家,跟我们说,老辈人的传统,要跟儿子养老。
她决定趁自己还说了算,脑子还清醒,把房子过户给我哥,把存款也交给我哥保管。
母亲说,自己以后就跟随我哥居住养老,我们三个女儿逢年过节,去我哥家看看她就好。
哥嫂拿到父母财产,自然没有想以后的事情,而是痛快地答应,迅速把母亲接回家居住。
我和大姐小妹从小就知道母亲偏心,尤其是我这个多余的老三,父母不疼,哥姐不爱,还时常被小妹欺负,更没有话语权。
不得利也有好处,不必想着母亲的养老,尽到做女儿的本分就行。
三年前,我哥家儿子结婚,哥嫂搬到母亲原来的老房子居住,他就有了不一样的做法。
把我们姐妹三人喊回家,说赡养母亲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他一个人实在太累。
况且,我嫂子过不了多久,就要去侄子家带娃,他一个男人实在照顾不了母亲。
我哥用给母亲洗澡说事,居然还搬出“儿大避母”,嫂子不在家,他不方便给母亲洗澡。
此时的母亲,虽然也拿着高工资,但少了以往的干练和洒脱,怯生生地看着我们三姐妹。
我哥说每家两个月,这样谁也不累,母亲6200退休金,到谁家就谁取出来做生活费。
母亲生病住院,医疗和护工费由母亲存在我哥那里的存款支付,用完了,我们四人均摊。
就这样,母亲开启晚年在子女家轮流养老模式,她在我家,时常说自己悔不当初。
不该那么早把房子过户给我哥,也不该把存款交给我哥保管,最终都落入到我哥手里。
母亲说也就我们三个女儿的日子好过些,但凡有个算计攀比的,她晚年的日子就更难。
反观我婆婆,她在我老公公过世后,一切养老主动权都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大伯哥曾多次提出把婆婆的房子卖了,把钱给几个子女分了,让婆婆轮流居住。
婆婆不仅没有同意,还当着所有子女的面,说自己永远不会那样做。
她的养老,虽然也是轮流,却是子女去婆婆的家里,婆婆每月6800退休金,每月拿出5000给照顾的子女,算是子女的劳务费,再拿出3000作为生活费。
大伯哥说婆婆的退休金也不够呀,婆婆说取自己的存款,老人存钱就是在晚年的时候用。
婆婆家也是四个子女,只是我家老伴走了,婆婆说只要我愿意去照顾她,她每月再多给我1000。
她说这多出来的1000是我们婆媳之间善心传递的奖励,而我不是为这钱去照顾她,而是发自内心去替已逝老伴尽一份做子女的孝心。
有时母亲和婆婆赶到一起,我就把婆婆接到我家一起居住,这样,婆婆和母亲还能在一起唠嗑。
母亲羡慕婆婆老了还能把控自己生活的主动权,婆婆劝慰母亲说,子女们有孝心是她们的福气。
婆婆的好心态,好心情,以及爱好,带着母亲的心态也越来越平静,跟着婆婆一起做喜欢的事。
我现在身体还不错,偶尔一次照顾两个妈妈,我就在想,将来自己老了,一定要保养好身体,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多培养些兴趣爱好,不给儿子添负担,增麻烦。
若真的到了不能自理阶段,我就心安地听从儿子的安排,去养老院,或者请保姆照顾,一定要保持好心态,这样才不会因无力而懊悔。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