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临终部署有什么问题?问题大着呢,想得挺美但其实全是漏洞

采蓝说历史 2024-01-26 05:44:23

280年,司马炎灭吴;282年,司马炎身边最大的政治大老虎贾充下线;283年,司马炎一生最为头疼的政治威胁弟弟司马攸很“巧妙”地病死了;289年,大病一场的司马炎,被士族集团借着“苍天示警”劝告要小心外戚集团,司马炎临终醒悟,开始动手削弱杨氏外戚的权力,并加封宗室王爷、增封自己的皇子们,希望他们能压制外戚、士族,保护自己那个傻儿子平安过度……

所以,到了司马炎临终前,西晋的政治格局其实基本上是回到了西汉初年的模样,一帮子手握军政大权的自家王爷去与外戚集团、功臣集团相互防范。

这种局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维持和立足,不然人家西汉怎么能逐渐完成中央集权的终极使命?但各人有各人,司马炎是得了刘邦的病,却没有刘邦的命。人家刘邦的大汉传承四百年,他的大晋30年后就会成为奇耻大辱的偏安政权了。

搭好“诸侯王拱卫皇权”的大框架后,转过年后,也就是公元290年,一辈子劳心劳力的苦命皇帝司马炎灯枯油尽了,四月份驾崩于含章殿。

他在去世的前一年,确立他叔叔司马亮的宗室核心地位,将其封为了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并把自己的亲儿子们都放到了各镇去督军事,也算是为大晋操碎了心。但是,对不起,司马炎同志,不是苍天对你一辈子的苦心孤诣有意见,而是对你们司马家几代人缺大德的操作无法认同,你的用心良苦马上就要被辜负了。

其实大家可能还是有点小瞧了司马炎的权谋之术,他明面上确实是想打造一个“宗室、外戚、士族三权分立”的政治格局。宗室势力总揽全局,控制核心军事力量;外戚和士族互相制衡,管理运营日常政务。最后,等到皇权强大后,才慢慢集权。但老狐狸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动了一点手脚的,他选的宗室和外戚首领都是他认为没啥水平的平庸之人,宗室代表是比较窝囊的司马亮,外戚杨家是最拎不清事的杨骏。

司马炎这么安排的潜在用意是什么呢?是给接班人日后集权减少阻力。

那么,难道司马炎不担心这些平庸的护主之人保卫不了他那个傻儿子吗?他觉得人多力量大。朝堂之内,有司马亮领衔的宗族势力和杨骏领衔的外戚势力共同制衡士族集团;朝堂之外,还有自己那么多亲儿子手握兵权来保驾护航。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可问题又来了,大家会奇怪司马炎如此要死要活地护着自己那个傻儿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司马衷给人当了一辈子玩偶然后去世了,大晋的未来又何去何从呢?不还是会出现各种大权旁落的风险?司马炎处心积虑一辈子,到头来不还是给他人作了嫁衣裳?

司马炎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傻儿子是一点指望不上了,丑儿媳妇贾南风更是不能给一丁点机会,那特么是政敌贾充的女儿,蛇蝎心肠,她要是得势,能把咱们司马家连根拔起都说不定。所以,司马炎来了一招“隔代传承”,他在去世前就宣布了司马衷之后,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的第一接班人。

只要司马遹能顺利接班,自己这一辈子心力憔瘁就都值得了。为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司马遹这孩子。

这孩子并不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所生,贾南风这辈子虽然凭借权力威逼利诱,睡了不少身强体壮的老爷们,但是肚子一直没啥动静。正应了司马炎当年那句话“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啥意思?贾家的种不好,妒心重、缺多德,容易断子绝孙。放到贾南风身上,便是“地不好,不容易出粮食”的意思。

也就是说,司马遹并不是司马衷的嫡子。既如此,司马炎凭什么在政治遗嘱中,指定将来要由司马遹来继承皇位呢?而且司马衷继位后,便立马落实了他爹的意愿,把司马遹立为太子了。

惠帝即位,立为皇太子

这事是不是相当诡异?不是嫡子本来就没有继承权吗?尽管皇后贾南风当时没有生育,但她毕竟还年轻,还有机会生孩子呀,你司马炎这么早就把这个事做成定局,怎么也有点说不过去吧?

答案还是要从司马遹的身世上去找。司马遹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话说司马衷到了该交配的年龄时,司马炎担心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傻到了忘记男人本能的份上了,便从自己后宫之中选了一个叫谢玖谢才人去技术指导或者叫循循善诱一下,结果谢才人去了东宫不久,就宣布怀孕了,生下来的这个孩子便是司马遹。

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认真去想一想。谢玖既然能被司马炎派去给司马衷做技术指导,说明她在司马炎那里一定是有过实战经验的。然后,去了之后就马上宣布怀孕了。不间断地服侍了两任男友,还刚好在交接期间怀孕的,这孩子是前男友还是现男友的,谁能说得清?

这个问题大家可能觉得很重要,但是司马炎觉得并不重要,或者说,这就是他所需要的答案。我的还是他的,不都是我们司马家的吗?贾南风生的,我才担心那不是我们司马家的血脉呢。

谢玖宣布怀孕后,第一时间就向司马炎申请回到皇宫保胎,理由是贾南风的醋劲太大。最后,在前男友现公公司马炎的庇佑下生下了孩子。

贾后妒忌之,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

司马遹生下来之后,就一直被司马炎带在身边,天天跟他的那些皇子愉快地玩耍。

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尝与诸皇子共戏殿上

完了之后,还跟他爷爷当年夸他弟弟司马攸一样,他也使劲地夸他这个“大孙子”。经常在朝堂上说,这孩子将来能把我们司马家发扬光大。

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

老是这么干巴巴地夸司马遹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司马炎后来又给司马遹找了个参考人物,这人可不简单,正是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他对群臣说司马懿像他爷爷。

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

司马炎如此大力度地捧孙子司马遹,用意是相当明显,就是学他爷爷当年隔代指定接班人呗。

可他跟他爷爷司马懿的操作条件却完全不一样。司马懿是因为司马师太优秀了,所以指定发展路线走司马师这一脉,然后司马师生不出儿子,所以从司马昭那里过继一个过来重点培养,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你司马炎呢?本身就是让一个傻儿子当家,而且儿子和儿媳妇都还年轻,生不生得出儿子犹未可知,你这早早就把司马遹指定为了接班人,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呀!

即便司马炎解释说,我就是慧眼识珠,就是一眼相中这孩子了。将来贾南风要是生不出儿子,咱就把这孩子过继给贾南风,把他顺利上位。如果贾南风生了儿子,咱就把贾南风废了,另立皇后。可万一这些新的变故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势力,他们不愿意拥护司马遹呢?

司马炎对“孙子”司马遹的偏爱多少有点莫名其妙,至于具体内情,或许只有司马炎自己知道。

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司马懿指定的司马攸,最终结局不大好,他司马炎指定的司马遹,最终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大家要明白,司马炎的临终布局其实就是一个曲线救国,他的传承核心其实是孙子司马遹,而不是儿子司马衷。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外戚势力就不会配合你司马炎的生前部署,你特么就是把我们当成了“寂寞难耐阶段的过渡者”,我们凭什么对你死心踏地?咱们誓死维护你们司马家的利益,最后你们笔锋一转,桃子都留给司马遹去摘了,我们图个啥?

再加上司马炎并没有在司马亮和杨骏之间明确主次关系,一山不容二虎的问题也随之爆发了。

就在司马炎快不行了的时候,外戚杨骏就迫不及待地大量安插自己人守在司马炎身边,他要在第一时间掌控局面。

及帝疾笃,未有顾命,佐命功臣,皆已没矣,朝臣惶惑,计无所从。而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易公卿,树其心腹

司马炎要死不死的时候,清醒过一段时间,发现身边全是杨家的人,就把杨骏臭骂了一顿。随后正式下诏让司马亮和杨骏共辅朝政。杨骏表示你都快不行了,说话指定不好使,我不要和司马亮共同辅政,我要一人辅政。于是便扣压了这份诏书。

会帝小间,见所用者非,乃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室。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

同志们,现在知道为什么立遗嘱通常要多个无直接利益关系的见证人在场作证了吗?

司马炎弥留之际,杨皇后启奏父亲杨骏辅政,还提前把文件都准备好了。这实际上就已经是装模做样走个流程的政变了,你司马炎已经无力去改变什么了。

信宿之间,上疾遂笃,后乃奏帝以骏辅政,帝颔之。便召中书监华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所以,司马炎去世时留下的遗命是: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这一连串官职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吧,全是分量极重的实权岗,杨骏已经大权独揽了。

至于司马炎从瘫痪到去世,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史料之中没有具体记载,咱也不瞎联想。咱只提醒大家,司马炎被封锁消息到去世中间有八天时间,八天时间能发生任何我们可以想象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重大事务的交接,一定要在自己可以独立自主的时间内完成。

夏四月辛丑,以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己酉,帝崩于含章殿

杨骏上位后,第一刀就是砍向他之前的竞争对手司马亮,下令让他滚出洛阳,到许昌去督豫州诸军事。

杨骏这招是又狠又蠢。狠在他直接拿宗室核心人物司马亮开刀,蠢在自己打压政敌居然还给人家兵权。你特么把人家揍得皮青脸肿,然后丢把刀给人家,让人家去外地勤练武功再来找自己报仇?再说,你把司马亮赶走,西晋这么一大摊子,你支棱得起来吗?士族集团当年怎么不把你们杨家当人看,你这么快就忘记了吗?你女儿原来是皇后,现在司马炎死了,贾南风才是皇后,贾充家族那么雄厚的外戚势力,你拿什么去防?

但好在杨骏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还知道怕死,上位之后就马上给自己配备规模宏大的保镖团。

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移止前卫将军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仗出入

想当年,为了劝阻司马炎赶走司马攸,禁军将领羊琇就密谋要弄死他们杨家代表杨珧。现在,你们杨家更加不可一世了,想弄死你们杨家的人就更加多得去了。你不给自己多配点保镖还真不安全。

随后,司马炎出殡时,他都不敢出殿,带着禁军百人躲在宫中当宅男。

自是二日而崩,骏遂当寄托之重,居太极殿。梓宫将殡,六宫出辞,而骏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卫

一看杨骏如此怕死,暗杀的机会恐怕比较难找了,廷尉何勖等人就已经开始游说辈分最高、官衔最大的司马亮直接明枪明刀地去弄死杨骏。

勖曰:"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或说亮率所领入废骏

司马亮啥反应?这货直接给他们司马家丢脸了,连司马炎的殡葬都没参加就跑许昌上任去了。你特么杨骏都跟你图穷匕见了,一上台就叫你滚,你还有啥客气可讲?现在有人主动给你递刀子,你怂啥?该出手就出手呗!

司马亮走了之后,杨骏如释重负,但他也知道自己才、德、名都不配位,于是大面积搞利益拉拢。朝廷内外群臣一律晋升一级,参与司马炎丧事的晋升二级,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一律封为关中侯,免除一年的赋税。

骏自知素无美望,惧不能辑和远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开封赏,欲以悦众

搞笑不?啥官职、爵位、税赋,这些在我杨骏眼里就跟大白菜一样,今天我心情不错,每人十斤,都给拿回去,不准拒绝哈!跟现在有些单位逢年过节搞慰问一样,面粉或大米多少斤,人人有份。

这里必须要跟大家讲一下,职场之中的奖惩,切记不要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否则真的会适得其反。首先,大家的待遇都提高了,以后就降不下来了,往后的维护成本就高了一个档次;其次,人人有份的情况下,是没有人会真正记你的好的,大家要记住,恩和怨、爱与恨,其实都基本来源于比较差;最后,这还会稀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容易拉仇恨。比如一个科室就5个人,你说咱们人少,内部分配就不要分彼此了,大家都享受科级待遇算了,你看原来的科长恨不恨你。

所以,杨骏认为自己这一大手笔“俘获”了宗室与群臣的芳心,以后会齐心协力辅助自己执政。但实际上,人家一边提干、数钱,一边骂他是个二百五。

杨家有没有明白人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司马炎故意没选来辅政的杨骏的兄弟杨珧、杨济两人。他们两人早已看出,没有司马炎给他们家站台,他们杨家是不可能镇得住场面的。

所以,杨济就劝杨骏要把司马亮喊回来,那是个怂货,攻击力不够,正好用来当肉盾。有啥事把他推到前面,咱们杨家躲在后面。否则,我们杨家有灭族的危险。

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

还有其他的杨家明白人,也都在劝杨骏赶紧把司马亮弄回来。还跟杨骏讲了宗室和外戚唇齿相依的道理。

咸曰:但征还,共崇至公,便立太平,无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

别看杨骏之前那么怕死,窝里横那是一把好手,他仅仅拒绝了家人们的劝导,还把有见识的俩个兄弟杨珧、杨济给安排内退了。

骏弟珧、济并有俊才,数相谏止,骏不能用,因废于家

当然,杨骏并不完全是因为杨珧、杨济劝他,他就让他们到旁边凉快去了。他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用自我削弱来示好群臣和宗室。你们看,我可是大公无私哦,把我两个兄弟都给退休了,咱不是个吃独食的人,以后大家和睦共处可好?

但是权力游戏,谁跟你啥事好商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以为你辞退你两个兄弟,我们就能接受你。你特么把司马亮都挤走了,就是想一家独大,我们不打倒你是誓不罢休的。

杨骏在赶走司马亮之后,他们杨家就彻底走上了一条没有回旋余地的不归路。同时,也宣布司马炎临终前的部署破产。

关于杨骏是怎么一步一步带着他们杨家走向绝境的,咱们留到后面再详细介绍,今天先来分析一下司马炎临终布局的背后漏洞。

第一点,司马炎预设司马亮和杨骏两人辅政,这种安排是非常不可取的。两元辅政历来都是最不稳定的。就两个人,谁都不一定服谁。如果谁都不一定斗得过谁,那就变成一个僵局了,有分裂的危险;如果东风压倒了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了东风,必定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内耗。一般安排辅政大臣,都是三人以上,且最好是单数。

第二点,司马炎没有明确主次,这同样是职场大忌。一个这么大的项目,你安排两个负责人,还点名主次。小事情,大家还可以相互协商、让步,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遇到重大问题呢?谁听谁的呢?谁跟谁妥协呢?这种情况,搞到最后基本上就是一地鸡毛或者鱼死网破。当下很多小夫妻争夺家庭话语权,不就是如此?

第三点,司马炎的权力交接跨度比较大,选择了曲线救国的隔代指定继承人,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权力和利益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利益则跟情感的亲密度强烈相关。你让司马衷接班是一手明牌,然后指定司马遹接班又是一手明牌,很多人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去针对性破你这个局。比如杨氏外戚,贾氏外戚都知道权力不会在自己这一系传递下去,你怎么保证他们不会乱来?比如司马家族的宗亲,一看你指定一个庶出孙子继位,其他会不会因此有想法?他们觉得自己比司马遹更有资格当皇帝怎么办?

第四点,司马炎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过于排斥士族集团的人,同样非明智之举。堵不如疏,从历史规律来看,枝繁叶茂的士族集团是根本防不住的,你既然早已知道士族集团有瓜分权力大饼的欲望,而你那个傻儿子又根本没有能力守护权柄,而且你还故意从宗室和外戚中选了两个比较平庸的人来辅政,你就得考虑宗室和外戚有可能压不住士族集团,就得预防其他势力通过拉拢士族集团从而搅浑这滩水。你的终极目的是要把皇位交到你孙子手里,至于是谁交过去,其实真的不重要。你安排一个跟你孙子走得近的士族大佬辅政,让三方势力去平衡,不香吗?

总结一下,司马炎转了个大弯、下了盘大棋,但他终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那个傻儿子司马衷把他限制得死死的,他折腾出太多花样也无济于事。其实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去赌他弟弟司马攸没有篡位之心。

为了防他弟弟司马攸,进而对士族集团亲近司马攸变得异常敏感,进而引进被封印近百年的外戚集团,司马炎和司马家的路其实基本上就走不通了。外戚专政,其实要是来自士族集团内部的外戚,与士族集团同穿一条裤子,才有可能把伤害降至最低。

东汉中后期以来,实际社会的主流和权力的基本盘都掌握在士族集团手里,这是历史大势,没有逆天的能力、手腕和勇气,是不应该去强行改变它的,这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你让外戚杨家上位,士族集团会容他?你在世的时候,他们不敢怎么样?你死了,护不着他们的时候呢?还有你儿子背后的外戚呢?他们一定会就着你开的这个口子蜂拥而至的?新外戚替代旧外戚会不会引起一番腥风血雨呢?然后,一滩浑水之中,谁能全身而退呢?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中,一定要记住一点,如果不是自己有绝对的控局能力或者清晰认识,一定是要尽量去简化一些事,不要轻易去把事情搞得更复杂,因为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之中,你会不会变得身不由己,真无法预料。

同理,尽管有时候规矩、秩序会让我们感觉束手束脚,但我们没有重建、重组的能力时,也不要轻易破坏它。

0 阅读:262

采蓝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