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心,但不同年龄段段收心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借鉴发展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去看。
同时还有要注意的,要收心那就是建立在监督和控制逻辑下的判断,那么本身学习这个行为被放到了不有趣,不好玩,孩子不愿意的地方,而学习恰恰是最需要主观能动性的。
所以以此思考,怎么改变自己的认知让孩子觉得学习有趣,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方向,
而且学校开学往往还伴随着人际等期待,如果孩子排斥的话,也可以从侧面考虑一下孩子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哪里需要我们家长去支持的。
正文解析如下:
思路上别把“学习”妖魔化,先给它“洗白白”!家长常犯的错: 一说“开学”俩字,家长立马变身“催作业”、“禁玩乐”的灭霸,搞得家里乌云密布,孩子一听“学习”就想逃。
正确打开方式: 学习 ≠ 苦哈哈!家长要自己先转变观念,别把学习当成啥洪水猛兽。 可以跟孩子聊聊新学期的新鲜事儿, 比如:“听说你们班要换个超有趣的科学老师,教你做火山爆发实验呢!” (激发好奇心)
“新学期你们班要排练话剧,你想演啥角色?要不要我帮你对对台词?” (制造期待感)
“开学就能见到你那帮‘损友’了,想他们没? 可以一起聊聊假期趣事儿!” (强调社交乐趣)
幼儿园/小学生: “玩”着“收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 游戏、绘本、动手
妙招: 一起玩 “开学角色扮演”游戏, 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 “讲课”; 读一些有趣的开学绘本, 比如《小猪开学了》、《我不想去幼儿园》; 一起动手制作新学期的手工作品, 比如书签、笔筒。
一针见血: 对小不点儿, “收心” 要像 “老母鸡孵小鸡”, 得温柔呵护, 慢慢引导, 用 “玩” 来 “唤醒” 他们的学习小雷达!
初中生: “聊”着“收心”, 青春期孩子要尊重!
关键词: 沟通、倾听、目标
妙招: 别用 “命令式” 口吻, 要用 “商量式” 语气跟孩子聊聊新学期规划; 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和担忧, 理解他们的压力; 一起制定新学期的小目标, 比如成绩进步多少, 掌握什么新技能。
一针见血: 对青春期娃, “收心” 要像 “跟刺猬拥抱”, 得小心翼翼, 保持距离, 用 “尊重” 和 “理解” 打开他们的心扉!
高中生: “放”着“收心”, 自主性是关键!
关键词: 信任、支持、规划
妙招: 高中生更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 家长要做的更多是 “后勤保障” 和 “精神支持”; 信任孩子自己能安排好学习,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帮助; 跟孩子聊聊未来的规划和梦想,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一针见血: 对高中生, “收心” 要像 “放风筝”, 线要握在手里, 但也要给他们 “自由飞翔” 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 “掌控方向”!
家长常忽略的点: 开学不仅仅是学习的事儿, 也是孩子重返社交圈的日子。 如果孩子人际关系有问题, 比如被同学排挤、跟朋友闹矛盾, 他们也会排斥开学。
正确打开方式: 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情况, 问问他们 “假期有没有跟同学朋友联系呀? 开学想跟谁一起玩?”; 如果孩子表达出对人际关系的担忧, 要耐心倾听, 给予支持和鼓励, 甚至可以主动联系老师,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一针见血: 学校不只是 “学习班”, 还是 “社交场”! 孩子在学校 “人缘好”, 心情就好, 学习自然也更带劲! 家长要当好 “社交观察员”, 及时发现 “人际小警报”, 帮孩子 “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