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蒋经国回国,生母毛福梅给他发电报:要叫宋美龄“姆妈”

时光浅唱庐 2024-12-23 22:20:40

毛福梅是蒋介石14岁就娶进家门的原配,但他对这位原配的感情非常复杂,有愧疚又有不满。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自觉毛福梅照顾母亲有功,便问她有什么愿望,可毛福梅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蒋介石沉默了。

“我只要我儿经国!”

毛福梅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懵懂无知的结合

“乖儿,你现在已经结婚了,得和新娘子一起住。”

“不,我就和娘一起。”

1901年,14岁的蒋介石在新婚之夜,一股脑钻进了母亲的房间,撇下新娘子一个人独守空房。

此时的蒋介石还不明白什么是婚姻,什么是责任,毛福梅只能耐心地等他长大。

一直到1910年,毛福梅才生下了两人唯一的儿子——蒋经国。

因为当时蒋介石独自在外闯荡,先是娶了姚冶诚,又和一位叫陈洁如的女子同居,毛福梅心中也清楚,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儿子,照顾好蒋母。

而凭借着蒋母的疼爱,毛福梅一直稳坐蒋家正妻的位置,无人可以撼动。

而丈夫不经常回来,毛福梅不得不将全部的爱都投注到了儿子蒋经国身上,这个年幼的儿子,成了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毛福梅对蒋经国悉心照顾,吃穿几乎都是她一手操办的,小孩子长得快,毛福梅几乎每年都要亲手给儿子做新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就把蒋经国揽入怀中,轻轻摇着蒲扇,给他讲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蒋经国也非常懂事,经常帮母亲做活,十分听话懂事。

有一段时间,蒋介石为了娶别的女人,和毛福梅闹离婚,因蒋母阻挠未能成功,因此他心中对毛福梅越发厌恶。

有一段时间,他看到毛福梅就会觉得恶心,这种情绪甚至影响到了父子感情,蒋介石连儿子也不理睬。

毛福梅为了不影响两人的感情,只好劝儿子:“你父亲只是工作太忙了,你没事不要去打扰他,要听话知道吗?”

每到这个时候,蒋经国就会扑进母亲怀里,乖巧的点点头。

母子分离

蒋经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下长大的,所以他最听的就是母亲的话。

但是随着年纪渐长,蒋介石便把他带到了上海,寻求更好的学习条件,蒋经国先后进入了万竹高等小学和浦东中学念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有蒋介石陪伴,可是毛福梅心里总不踏实,心里时时刻刻都惦记着儿子。

她将蒋经国的表弟卢鹏达收养过来,以慰藉心中的念子之情。

好在蒋经国心里也惦记着母亲,经常写信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业,或者是诉说一些寻常的事情。

毛福梅就将这些信全部收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看。

1925年,蒋介石打算将儿子送到苏联念书,当时时局混乱,毛福梅担心儿子只身一人在国外出什么问题,竭力反对这件事。

可毛福梅人微言轻,离得又远,蒋介石怎么可能在意她的意见。

10月份,他亲自将蒋经国送上了前往苏联的船,一路行山越水,母子二人自此分隔甚远,唯余两两牵挂。

刚开始,蒋经国还和原来一样,经常写信给母亲报平安,可是过了三四年后,蒋经国的信越来越少,到最后竟然杳无音讯,

毛福梅每天在佛堂诵经念佛,她一个妇道人家没什么能为儿子做的,只能每天祈祷儿子能够平平安安的。

而每次蒋介石回来,毛福梅都会央求他尽快将蒋经国带回来,不过蒋介石并没有在意过毛福梅的意见。

后来为了娶宋美龄,蒋介石执意和毛福梅离了婚,这下毛福梅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虽然是离婚不离家,可是毕竟名义上已经不是蒋家媳妇,这让她心中倍感落寞,心中也更加期盼儿子回来了。

母子团聚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曾回乡疗养过一段时间,见毛福梅照顾完母亲又衣不解带地来照顾自己,蒋介石心中多少有些愧疚,他说:“你有什么事情尽可以提,能办到我一定办。”

毛福梅几乎毫不犹豫,又说出了那句话:“让经国回来吧。”

蒋介石顿时沉默了。

他离开不久之后,蒋经国果真回了国内,毛福梅顾不上这到底是不是蒋介石“大发慈悲”,看着已经高出自己两头的儿子,毛福梅抱着他失声痛哭。

两人再度重逢的场面,也让不少人为之动容。

不过哭归哭,毛福梅还是叮嘱儿子,让他一定要尊敬宋美龄,尊称她“姆妈”,此时毛福梅也清楚,蒋经国只有和宋美龄打好关系,才能在父亲面前站稳脚跟。

不过让他欣喜的是,这次回来,蒋经国还带回来了一个特殊的人,就是他的妻子。

“娘,我们俩是在苏联认识的,叫她方娘就好。”

看着浓眉大眼的外国媳妇,毛福梅心里也是高兴的很,听到名字后却眉头一皱:“以后我们岂不是都要叫她娘?依我看,把女去掉,还是叫方良吧!”

“行,都听您的!”蒋经国答应的痛快,足见他对母亲的敬重。

不久之后,毛福梅亲自做主,给儿子儿媳补办了一场中式婚礼,坐在高堂上之时,毛福梅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少了一些,看着精神了不少。

没多久,母子二人再次分别,临走前,毛福梅殷殷叮嘱,心中满是不舍。

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分别,没想到两年后日军竟然派人轰炸了溪口,走在墙根下的毛福梅不幸中弹,被碎石压在了下面,直到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蒋经国得知后,不眠不休赶了一天半的功夫回到溪口,匍匐在母亲身上失声痛哭。

后来蒋经国随父亲去了台湾,一生没有回过故乡,而他的临终遗愿,便是能够安葬在溪口老家,和母亲一起。

只可惜,如果蒋经国能够早些醒悟,同意两党合作,促进台湾回归,这份遗愿也不至于拖到今天还没实现了。

0 阅读:2
时光浅唱庐

时光浅唱庐

时光浅唱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