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午后,阳光明媚,老冯坐在金灯寺门前的石凳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他的思绪飘回到28年前的那个关键时刻,那是一次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他的记忆在脑海中徐徐展开。那是一个同样明媚的春日,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是,生活却像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让他失去了方向。
那时,老冯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在一个规模不大的戏班子里面学艺和打工。尽管收入微薄,但老板仍然不舍得辞退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正当老冯为生计发愁的时候,一个特殊的工作机会向他走来——金灯寺需要一位守庙人,让他长期看护里面珍贵的古代文物。
原本这是和尚的工作,但当时正值“破四旧”运动时期,寺庙里的僧人全部被抓去接受批斗“洗礼”,于是文化部门低调物色一位可靠的守庙人接手寺庙。老冯的师父熟知他的为人,将他推荐给了文化部门。老冯明白接下这份工作意味着要与妻小长期分离,起初他十分犹豫,但想到这是保护国家文物的使命,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接受了。老冯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留守在山寺。他开始了漫长的守庙生活,每天认真打扫、检查每一件文物,生怕有任何遗落。傍晚时分,他会在后院的厨房做些简单的晚饭填填肚子,然后在朴素的斋房里入睡。
在这古老静谧的山寺里,老冯度过了二十八个年头。虽然妻子和孩子偶尔会来探望他,但只能在寺中逗留一日便离去。陪伴老冯的只有一台布面旧收音机,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的广播,还有墙上褪色的年历。
一直持续到1996年的一个傍晚,两名敲响寺门的“女香客”打破了老冯平静的守望生活……
那天傍晚时分,老冯刚刚完成对金灯寺文物的检查,正准备走进后院准备晚饭。这时,意外地听到外面传来了微弱的敲门声。对于多年未曾有人访问的金灯寺来说,这个陌生的声音显得异常突兀。然而,老冯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便继续着手中的活计。
然而,过了一会儿,若有若无地似乎又听到了女人的呼救声。老冯皱了皱眉,放下了手中的菜刀,走到前院打开了寺门。门外,月光下站着的竟是两个年轻的女子,她们自称是来附近旅游的,却因为迷路而误打误撞地找到了这个荒僻的寺庙。夜色已深,两个女子的脸上显露出疲惫和无助,她们恳求老冯能否借宿一晚。老冯起先有些犹豫,然而考虑到女孩子独自在山中过夜太过危险,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她们。老冯将她们领到客房,又回到了厨房继续准备晚饭。在此期间,这两个女子四处张望,对金灯寺的构造仿佛了如指掌。她们锁定了文物的储藏位置,目光中闪烁着狡黠。夜深人静,老冯已然入睡,而她们却轻手轻脚地起了身,悄然来到了藏经阁,将那些珍贵的文物洗劫一空,然后迅速地逃离了这座静谧的山寺。
次日清晨,老冯在惊愕中醒来,他踉跄着走向那空无一人的厢房,只见藏经阁的大门洞开,往日熠熠生辉的文物已不复存在。他的心脏猛地一颤,一股悲凉涌上心头——他被自己的善心利用了。
老冯拖着疲惫的身躯,沿着山路踉跄而下,他跋山涉水,25里外的派出所映入眼帘。他眼含泪水,在派出所门口瑟瑟发抖地报了警。警察立刻展开了紧张的追捕行动,同时安慰这位伤心欲绝的老冯,让他相信文物一定能够被追回,让他先行返回寺庙等候。老冯却拉住警察,哭诉道:“我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的期待,不能让28年的守护化为乌有!”他的泪水如断线珠子般滚落。最终,警民齐心协力,女盗贼在短短时间内被缉拿归案,所有失窃的文物也完璧归赵。在庆功的舞台上,老冯被授予了荣誉勋章。多年后,这位守望者的名字飞入了“感动中国”的殿堂。步入晚年的老冯,虽然满头白发,但那段守望岁月的荣光仍然熠熠生辉。
他的生涯中充满了善良与奉献,他的故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光芒,照亮了这个世界。他微笑着,心满意足地望着远方,因为他深信:守望与奉献,终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