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人生之幸,在于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坤哥的书影世界 2024-06-20 21:35:59

近期,阿勒泰火了,旅游人数节节攀升,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阿勒泰》这部电视剧的播出。点赞最高的评论写着:“这部电视剧治愈了我们的心灵。”有的观众沉醉在苍茫牧场的巍峨景观中,有的观众沉迷于巴太纯真狂放的气质,说:“我要是住在阿勒泰就好了!”

然而,阿勒泰纯净、永恒、壮丽的绿色牧场之下,掩映的是贫穷的生活、匮乏的物质以及在大环境下对女性的限制与压迫。知道了这些,想去阿勒泰的你,还想在阿勒泰定居吗?

 

生活艰苦、老公要命

电视剧里的藏地生活,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洁白的羊群,骑着马放羊放牛的野性少年,再加上异域的装饰与特色美食。这样的拍摄,将藏地生活中原始、凌冽的一面掩藏了,呈现给观众的是草原生活美化后的旅游宣传片。

 

假如有观众对藏地生活感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真实的藏地生活。

每天清晨起床,放牛、放羊、骑摩托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井水、用羊粪加固墙、做酥油、做糌粑、做酸奶、炸藏式油条、收集羊粪牛粪……很多生活在牧区的藏族同胞都这样忙碌半生。

高原的紫外线让她们的皮肤黝黑中透着红,粗糙的手脚,时不时疼痛的关节,年纪轻轻就已经弯腰驼背,模样也比同龄人大两三岁。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忙碌都是由女人来完成的。

很多姑娘想嫁给一个像巴太这样的老公,但是这样的男人只能欣赏,不能靠近。

假如你嫁了,那么以后的日子将会是这样的:

男人是不会进厨房的,因为这是女人的事;

就算忙碌了一天哄完孩子刚刚躺下睡着,喝醉的男人带着朋友回家,也必须起床端茶做饭,不然男人没面子;

最要命的是家里的活,必须是女人来做。

这一点,在《我的阿勒泰》中也有体现。

巴太不肯在哥哥去世后娶嫂子,他的嫂子托肯说:“你说了算吗?这不是爸爸说了算……男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女人要做饭、洗衣服,还要看孩子,想出去一趟都没有时间。我跟你哥说过很多次,去小卖部给我买搓衣板,直到死也没带回来。”

甚至都不是女人喜欢的衣服饰品,仅仅是一块用在家里的搓衣板。

 

都市生活的人对“远方”的歌颂一直没有停过,但这样的远方,真的想要吗?

更多的选择、阿勒泰爆火的真正原因

前有《小森林》、《万物生灵》这样的治愈神剧,后有《我的阿勒泰》为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强的都市打工人提供美丽的远方与幸福的治愈。

这样的想象蔓延到作者李娟的身上。

最出名的是对李娟的这一段采访,记者问李娟为什么这么年轻,李娟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孩子、还没结婚、人际关系简单吧。网友戏称,她是跳出三贷陷阱,不在五险之中。三贷:车贷,房贷,传宗接代;五险:工作压力风险,婚姻风险,家庭矛盾纠纷险,生育风险,社交风险。

 

很多打工人羡慕: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状态,如果我也能这样就好了!

剧中的李文秀也是在处处碰壁、遭受生活的苦难后才去投奔母亲的。简而言之,这部剧的主题是“返乡”。

故乡是许多人心中的净土,代表着安逸、舒适以及慢节奏的生活,返乡类电视剧还有《去有风的地方》、《北京爱情故事》、《幸福到万家》等,无一例外地描述了在大城市里生活不顺利的年轻人无从适应后放下的故事。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等政策变化也引导着年轻人返乡建设家园。

与其在大城市中痛苦拼搏,不如与自己和解,回家获取那一份自然和闲适。

阿勒泰也好,大城市也罢,我们喜欢《我的阿勒泰》,不过是源自对那一份缓慢坚定地选择,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阿勒泰未必适合所有人,无论是乡村、小镇、城市,总有人哭泣,也总有人欢笑。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治愈,只是有时候难免困顿丧失勇气,但只需要一点时间,一点美好,一粥一饭也是诗意。

0 阅读:7
坤哥的书影世界

坤哥的书影世界

看有深度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