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九,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惯性导航之父”。他的一生,是为祖国航天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求学海外,矢志报国
1937年,陆元九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成为中国首批航空工程人才。1945年,他公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自动控制专家查尔斯·德雷珀,专攻惯性导航技术。1949年,他获得世界上首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开创先河,奠基航天
1956年,陆元九回国后,受中国科学院之邀,参与筹建中国自动化研究所。他与新中国首批科技工作者共同开拓,在自动化研究领域“荆棘里拓荒”。1958年,他大胆提出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研究及卫星回收概念,引领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纪元。此后,他主持开展了多项导弹、飞行器等自动控制研究,成功研制出多项关键设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严谨治学,追求卓越
陆元九一生严谨治学,追求极致完美。他常说:“对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他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为中国实现火箭升空、卫星环绕、飞船登月、踏足火星等壮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之脊梁,永载史册
陆元九的一生,是为祖国航天事业燃烧自我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航天领域的不朽丰碑。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铭记他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