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胡宗宪

江湖那些事 2025-01-22 15:18:05

你觉得大明朝谁是抗倭的头号人物呢?不少人或许会提及抗倭豪杰戚继光。戚大将军这辈子都没吃过败仗,把倭寇打得屁滚尿流。可实际上,戚继光纵然厉害,也不过是个武将罢了。在整个明朝文官地位尊贵的大背景下,武将就好比是一把刀。就算这把刀属于顶尖的那种,可啥时候能拔出来用、有没有机会用,那得看拿刀人的想法。而大明抗倭这件事上,那个拿刀的人,是胡宗宪。

【胡宗宪前期个人政绩】

胡宗宪的人生挺矛盾的。要说能力和工作成效,那他是相当不错的。他打小就受到良好教育,22岁中了举人,26岁考中进士,虽说名次不太好,是三甲里的第188名,算是末流了,可30岁之前就能考上,那也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人。按照明代科举选官的制度,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以后想进内阁那基本是没希望的。这类人往往会被派到地方当知县,走的是管理一个地方的路子。

在这条支线上,胡宗宪那可是颇为顺遂。他在刑部历练过后,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当了县令,接着又以七品御史的身份到宣大、湖广、浙江巡按,随后一下子就成了巡抚。他在每个职位上待的时间都没超过三年。明代吏部是三年考核一回,不难推测出胡宗宪的考评成绩应当是一直不错的。并且,他在宣大应对鞑靼铁骑以及在湖广清剿匪患的这些军事经历,也给他往后的军旅生涯筑牢了扎实的业务根基。

【胡宗宪中期抗倭经历】

在公元 1555 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六月七日,43 岁的胡宗宪步入了自己人生的辉煌阶段,当上了浙江巡抚。他放言“不把东南安定下来,就绝不回京城”,随后便开启了征程。这个时候,戚继光在山东没什么名气,俞大猷还处于被降职留用的状况,就算是日后能当上兵部尚书的谭纶,那时候混得算是最好的了,也只是个小小的台州知府。而这些文臣武将中的奇才,这些在往后几年能把倭寇吓得胆战心惊的人,都会在胡宗宪的掌控下逐一闪耀光芒。

胡宗宪在东南构建了抗倭的平台。就拿众人熟知的戚继光来说,他和历朝历代的名将相比,最大的不同并非统兵,而是练兵本事极强。他撰写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直至清末,曾国藩训练湘军时都将其视作准则。在明代,单个武将是没资格招兵的,要是没有胡宗宪的准许,戚继光人生中的转折点——义乌招兵,也就不会出现了。

要是没有胡宗宪做好物资调配工作,戚家军哪能有优渥的待遇和精良的装备呢;要是胡宗宪不给军事指挥权,戚继光往后哪能有自主且灵活多变的作战打法呢;要是胡宗宪不在朝堂上加以周旋保护,戚继光哪能拥有心无旁骛、专心抗击倭寇的工作条件呢;要是胡宗宪在战略上没抓住关键,就算戚继光再厉害,也只能成天到晚地疲于应付。

胡宗宪可不是那种只在后方发号施令的统帅,他虽是文官,却多次赶赴阵地前沿,甚至带头冲锋陷阵,特别英勇。因而,嘉靖朝东南地区的胜利,其实是胡宗宪剿抚兼施这一大方针的成功,也是他用人得当的成果,最大的功劳应当归胡宗宪。进一步讲,单说抗击倭寇这事,说他是民族英雄,我认为没啥不妥的。就连谈迁所著的《国榷》里,都把胡宗宪和于谦一同称作“功勋最为显著的两位大臣”。

【胡宗宪早期升任污点】

胡宗宪在后来渐渐不被人们所熟知,也不再被当作英雄看待,这主要是因为他虽说有很大的功绩,然而他在职业生涯中职位的不断提升,确实不太光明磊落。

了解明史的人都清楚,胡宗宪的污点源自他担任七品浙江巡按时,结识了前来祭海的严嵩义子赵文华。有人讲胡宗宪投靠赵文华实属无奈,那时严嵩权势滔天,不加入严党就难以达成自己的志向。这话有些道理,然而胡宗宪可不单单是选择阵营这么回事,他直接借赵文华之手,诬告当时的总督张经畏战以及巡抚李天宠放纵倭寇。接着又依靠严嵩一伙的势力,让继任的周冲、杨宜也遭到弹劾并被罢官。就这么着,他登上了浙江巡抚乃至浙直总督的位置。他这般主动且频繁操作,绝不是一句“无奈之举”就能敷衍了事的。

【胡宗宪后期被政治清算】

严嵩垮台后,胡宗宪顺理成章地被以徐阶为首的那帮清流给整治了。虽说嘉靖皇帝尽力护着他,胡宗宪只是被罢了官,职位也没了,只能回家养老,可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人上奏说查到他伪造圣旨。这犯上谋逆的大罪,使得胡部堂又被弄到京城。他写的自辩书送进宫里,一直也没等到答复,在这种情况下,他在牢里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然后就自杀了。

胡宗宪这人着实不好评价,在我看来,他可以说是大明276年里众多名臣中最难评判的一个了。他有功也有过,这可不是简单地说功过相抵就能说清楚的。投靠严党是他人生中不光彩的一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他在抗击倭寇这事上为国家立下了伟大功绩。就凭这一点,我们应当记住他。

1 阅读:499

评论列表

逍遥

逍遥

2025-01-27 08:38

[祈祷][祈祷][祈祷]

江湖那些事

江湖那些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