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7万精锐或将加入围剿?沙特的豪赌与中东新暗涌

八戒说科学 2025-04-16 13:50:04

4月13日,半岛电视台独家报道,沙特阿拉伯宣布动员7万精锐部队,并联合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全面地面攻势,目标直指红海咽喉——荷台达港。

一时间,全球舆论哗然。

沙特此次大动作,表面看是要一举终结宿敌威胁,背后却隐含了事关“2030愿景”成败的生死豪赌。

血色十年:沙特与胡塞武装的千年教派仇杀与代理人战争

沙特作为逊尼派的宗教与政治象征,与也门胡塞武装所代表的什叶派分支,扎伊迪派,彼此的敌意更是掺杂了千年恩怨。

自2015年“果断风暴”行动以来,这场冲突更像是教派冲突的现代延续。

一方面,沙特斥巨资采购美制装备,组成十五国联军对也门采取空袭;另一方面,伊朗却通过武器输送与军事顾问扶植胡塞武装,将其打造为“什叶派之弧”上的一撮尖刀。

2015年的“果断风暴”原本野心勃勃,却很快演变为溃败的教科书案例。

沙特的地面部队由于缺乏有效指挥和战斗意志,在也门山区陷入险境,反被胡塞武装缴获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制装备。

胡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锐军队,而是一支拥有宗教狂热与山区作战经验的“拖鞋军”,被外界戏称为“拿AK的山地 guerrilla”。

胡塞在2020年停火协议期间逐步壮大,并实际控制了也门80%人口所在的区域。

沙特眼看着自己投入百亿美元打下的进攻,却换来“战略失败”的尴尬结局。

那段时期,沙特国内对军事指挥层的不满、国际媒体对沙特军事能力的质疑,都在不断发酵。

到2023年,本已出现转机的沙特与伊朗复交,却因一场突发的导弹袭击再度破裂。

胡塞对利雅得炼油厂的那次精准打击,毁坏了价值高昂的设备,也打碎了沙特对“2030愿景”的美好蓝图。

事后评估显示,这场袭击造成沙特经济损失高达2650亿美元,令沙特王室再也无法容忍胡塞的存在。

对沙特而言,这不只是宗教与地缘政治的冲突,更是一次经济与未来国运的生死碰撞。

如果任由胡塞坐大,“2030愿景”可能成为一场空头支票。

生死命门:荷台达港——全球能源咽喉与胡塞的“血管”

如果说亚丁湾是中东的后门,那么荷台达港就是这扇门的最上锁钥匙。

位于红海沿岸的荷台达港,不仅是也门最大的海港之一,更是全球能源运输线路上的关键节点。

统计显示,这里承担了全球约12%的石油运输量,堪称“黄金水道”。

同时,胡塞武装的90%武器和物资补给,几乎都依赖此港进行转运,一旦港口失守,胡塞武装在前线的攻防能力必然遭受毁灭性打击。

今年这次大规模行动,沙特在作战思路上显然更加谨慎、更加“立体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叉戟”战术,从南部塔伊兹、东部马里卜以及海上的红海舰队同时发起合围,试图切断胡塞的所有增援与补给。

其中,沙特的海军力量在本次行动中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自2017年“麦地那号护卫舰遇袭”以来,沙特海军一直在对外采购和升级装备,此番投入西班牙护卫舰与美制濒海战斗舰,意在彻底摧毁胡塞海上补给线。

更大胆的是,沙特甚至调动了两栖登陆舰,希望通过对荷台达港附近的海岸滩头实施突击,来实现一次立体包围。

让外界再次聚焦的,还有美军的“外科手术”支援。

据报道,美国已在迪戈加西亚基地部署了9架B-2隐身轰炸机。

配合“死神”无人机实施的定点清除,以及GBU-57重型钻地弹对地下工事的摧毁,足以让胡塞多年来构建的防御体系遭受重创。

特别是B-2,具备长航程与高精度投弹能力,只要沙特批准美军使用其领空与基地,美军就能对荷台达周边的胡塞指挥中心开展“外科手术式”打击,将关键节点一举拔除。

一旦炮火击中荷台达周边的平民,后果便不堪设想。

荷台达-萨那走廊是连接也门南北的重要通道,聚集了大量的难民和人口。

稍有不慎,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又将酿成。

沙特对荷台达的“二次进攻”,本身就潜藏着极高风险,也注定牵动全球目光。

军备革命:胡塞武装从“拖鞋军”到“反美兵工厂”的逆袭

让这场战争格外令世界关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胡塞武装在短短数年间的惊人演变。

2024年,胡塞突袭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虽然规模有限,但足以震惊全球。

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相信一支山地游击队可以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取得任何实质性战果。

正是在伊朗源源不断的“战略快递”支援下,胡塞拥有了6种反舰导弹,包括疑似高超音速型号,此外还配备了自杀式无人艇、巡飞弹等进攻武器,形成了不对称作战的强大威慑力。

这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思路正是胡塞能屡屡出奇制胜的关键。

而胡塞最神秘的底牌,莫过于他们在荷台达周边打造的“地下长城”。

据相关情报显示,胡塞参考加沙地带的地道网络,挖掘了纵深达40公里的坑道系统,并储存了足以支撑18个月的粮食与弹药。

这个“地下长城”不仅能躲避空袭,也能为胡塞提供机动打击的奇袭机会。

再加上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和高机动性的游击作战模式,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胡塞武装,并非沙特和美军设想的那样容易。

从“拖鞋军”到“反美兵工厂”,胡塞的逆袭既源于外部援助,也与自身的灵活战术息息相关。

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特征,当技术门槛迅速降低,火箭弹、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不再是大国专属,中东这种代理人冲突就会变得更加凶险不可控。

对于沙特而言,如何快速有效地压制胡塞新型武备,已成为战场成败的核心。

大国棋局:美沙密约背后的石油美元保卫战

如果说沙特的地面行动是一场豪赌,那么背后美国的存在则像推手般推动着这场战争的节奏。

之所以美军会提供这么积极的军事支援,缘于沙特与美国在2023年底签署的 《战略联盟协定》。

据传闻,这份协议的核心条款,是沙特必须禁用华为5G技术,并终止与中国在部分军工领域的合作,换取美国对其实施“协防”承诺。

在也门问题上,沙特还必须为美军开放领空,以便美军可以灵活调动战略轰炸机与无人机。

石油美元的影子自然也无处不在。

对于美国而言,只要沙特维持足够的石油产量和美元计价体系,美方就能稳固当前全球金融与能源地位。

沙特则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采购渠道。

长期以来,石油-军火的循环链把沙特和美国的关系紧紧捆绑在一起,沙特博得安全“保护伞”,美国则稳住石油美元霸权。

作为中东地区的关键角色,以色列一直密切关注沙特与胡塞的博弈。

一旦沙特在这场红海之战中取胜,就能进一步压制伊朗在也门的扩张,从而间接缓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与伊朗代理人之间的压力。

以色列甚至可能乘机推动阿拉伯国家建立一个反伊朗统一阵线,使自己在地区博弈中占得更多主动权。

如果沙特深陷泥沼,也能在舆论和外交层面帮以色列转移国际注意力,让外界暂时忽视加沙局势。

这种微妙姿态使得“沙特攻荷台达”不仅是单纯的地区冲突,更成为一盘牵动美国、伊朗、以色列等多方利益的大棋局。

这样看来,沙特“2030愿景”的背后不只是经济转型,还有对地区霸权的更高诉求。

如今,7万精锐已经集结,沙特国内鹰派高喊要“收复荷台达,一雪前耻”,局势已难再回到从前。

随着作战行动的打响,胡塞的反击恐怕也不会手软。

前线是否会出现新一轮导弹袭击、美军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外科手术”打击力度,都是悬在中东上空的未知数。

战争在此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令每一个观察者都揪紧了神经。

从血色十年到生死命门,从军备革命到大国博弈,沙特与胡塞早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纠缠不清。

任何一场打击或突袭,都可能在瞬间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冲突。

对于身处其中的平民来说,他们只希望能在炮火中多活一天,而那些意气风发的将领与决策者,却在思考如何在这场豪赌中赢得最大利益。

结语:沙漠风暴下的文明困局

当沙特的F-15SA战机再次升空,当胡塞的“圣城-3”导弹在红海水面撕裂浪花,这场冲突不仅是教派恩怨的延续,更是全球化时代对资源与战略空间的觊觎。

这种博弈没有绝对的赢家。

只有当中东真正跳脱教派与地缘的泥潭,才有机会迎来片刻安宁。

0 阅读:23
八戒说科学

八戒说科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