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流通交易的用途,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些包含历史发展进程的钱币,却平添了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的价值,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收藏意义和难以想象的升值空间。
光绪元宝是银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不同版别的光绪元宝都有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此枚钱币为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珍珠龙版,为南京造币厂铸造,俗称“老江南”,钱币正面珠圈内铸“光绪元宝”四字直读,中心满文,珠圈外环上为江南省造四字及年份,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字体工整秀丽,端庄大方,钱币背面中央铸龙图,龙纹极其壮丽美观,线条粗细有致,深浅分明,铸造工艺高超,神龙纹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因其背蟠龙纹鳞甲别致,如颗颗珍珠镶嵌,故得别名“珍珠龙”版,图照可鉴。藏品纹饰丰富,图案考究,工艺精美,钱币表面的包浆自然醇厚、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历史过渡性自然,未来操作空间及收藏价值不可限量,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收藏价值。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为统一币制制定了许多条议,并由中央设立了户部造币总厂,拟收回各省的造币权,但无法落实。虽然有多款设计精美的整套银币,如丙午年的户部“中字壹两”及随后的“丁未大清银币”,但因政策拿捏不定,又因各地方基于自身利益不予配合,这些钱币都未能发行。此枚钱币为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采用银铜合金铸造,工艺为镜面半精制,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大清銀幣”四字,珠圈外上镌满文“大清銀幣”四个字,两侧分镌“丁未”二字纪年,两字四周环刻六角星花及六瓣花,下镌“壹圆”两个字,银币正面的边缘镌精美的水波纹。银币背面中央珠圈内镌蟠龙图,珠圈外上镌“光緒年造”四个汉字,周围环镌“TAI-CHING-TI-KUO SILVER COIN.”,译为“大清帝国银币”。钱币细节刻画精美,铸造极为精良,包浆莹润,铸工精美,坯饼厚重,版底光洁丝滑,光泽温润,品相极为难得,铸工精良,但仅属试铸币,留传于世的很少,据资料记载仅铸400枚,是清末银币中的罕见品,被钱币收藏界称为“样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送了一组到北京但未被认可,此套样币泉界习称“上海壹两”。此枚上海一两银币,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四周环书“上海壹两”汉字,有芒纹。背面中心是英国皇冠和国徽,四周环绕英文币值“SHANGHAI ONE TAEL”、铸地“HONG KANG”和铸造年份“1867”,其背面纹饰均匀,线条流畅自然,浮雕感强烈,用手触之,可以感受到纹饰凹凸有致的触感,手感极佳,藏品整体保存较好,其色泽自然,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显得自然细腻,深浅合适,字体端正工整,清秀俊逸,可见匠师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非常值得收藏和投资。上述藏品均为实物拍摄(非专业拍摄,实物更为清晰),由上海市的民间藏家提供,为祖传之物,这些老物件均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件少一件,像这种存世量极为稀少的藏品,如今大多情况下已被占有,而且也只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如果有缘相见,也算是一种奇缘了。无纪年珍珠龙版江南光绪元宝银币,丁未大清银币,上海一两精品赏析
古钱币爱好者
2025-01-04 20:59:2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