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给江青下了个死命令,事后宋庆龄称赞:主席真聪明

漫步心灵田野 2025-04-12 09:50:41

1972年1月10号那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家给陈毅元帅开追悼会。周围人都沉浸在悲伤里,可毛主席的脸上却没啥表情,显得有些严肃。

没想到,来参加葬礼的宋庆龄已经快八十岁了,走起路来不太利索。可旁边的江青呢,就愣在那儿,一点也没想着上前搭把手扶一下。

周恩来一看情况,立马走上前,扶着宋庆龄的胳膊,轻轻地带着她往会场外面走。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心里很不是滋味,眉头紧紧锁在一起。他立刻用略带严厉的声音吩咐:“江青,快去帮宋副主席一把。”

听到这个指令,江青脸上瞬间僵住,眼睛猛地睁大,显然被惊到了。

几秒钟过后,江青磨磨蹭蹭地走了过去,没办法只好替周恩来把宋庆龄扶到了车里。

车开出一会儿后,宋庆龄还沉浸在难过里,她拿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然后跟司机刘凤山说:“毛主席真是太有智慧了。”

刘凤山突然被那番话说得一头雾水。

毛主席是咱们的开国大领袖,他的政治头脑那可真不是盖的,大伙儿心里都有数。可我就纳闷了,宋庆龄女士为啥非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夸他呢?

刘凤山这人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直接就问出了心里的不解:“咋突然间提到这事儿了?”

宋庆龄只是微微一笑,没说什么,转而望向窗外的景色。刘凤山见状,也知趣地住了嘴,没再继续追问下去。

为啥宋庆龄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儿,就这么夸毛主席呢?这背后,到底藏着啥没公开说过的事儿啊?

【陈毅去世,宋庆龄当即给国务院打去电话】

1972年1月6日那天,陈毅在北京因为生病去世了,他那时候71岁。

这个消息传开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也就是咱们的国务院一把手,他当晚就动手改了那份悼词,改好之后,又马上送给了毛主席,让毛主席亲自过目和批准。

毛主席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一直不算好,再加上陈毅元帅突然离世,这事儿对他打击可不小,让他短时间内感到特别疲惫和难过。

看完整个悼词,毛主席拿起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这悼词挺好,就用它吧。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让周恩来同志来安排。”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周恩来立刻行动起来,当天晚上就决定让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来主持那个追悼会,而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则负责致告别词。

由于毛主席身体状况不佳,他没法亲自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这事儿对追悼会的规模影响挺大,最后参加的人数被限制在了500人以内。

不过,陈毅元帅在世时朋友众多,很受欢迎。他以前的老下属、老朋友都想办法联系上周恩来,想亲自送别陈毅元帅最后一程。

这让周恩来感到很棘手,因为参加规格的人数有限制,他只能耐心地一遍遍解释清楚。

1972年1月9号那晚,就是开追悼会头天,周恩来在办公室椅子上累得直犯困。

这四天里头,他得忙政府的工作,还得张罗追悼会的一大堆事情,真是累得不行,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样。

周恩来正趴在办公桌上小憩,结果这时候电话突然响了,真是来得不是时候。

他立刻抓起电话,快速说道:“嗨,我是周恩来。”

电话里,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规格啥的我不管,陈毅走了,我非得去送他最后一程不可。”

周恩来一听就知道,这是宋庆龄打来的电话,肯定是来“问责”的,他只能不停地做解释工作。

最后,宋庆龄因为没法如愿,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那我就在会场门口候着,等你们搞完了,我再进去跟他道个别。”

讲完那句话后,电话那头“嘟”的一声就断了,周恩来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为啥宋庆龄非要参加陈毅的葬礼呢?

1941年皖南发生了大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关了起来,副军长项英更惨,被国民党给暗杀了。这样一来,重新拉起新四军这支队伍的任务,就落到了陈毅的头上。

陈毅为了拉拢各方的援助,到处活动,他还专门去找了宋庆龄,请她出手相助。这样一来二去,他们俩之间就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1949年5月,上海迎来了解放,随后陈毅带着第三野战军的战士们走进了上海。

陈毅马上下了道死命令:得豁出去,确保住这儿的民主党朋友们安然无恙,别让他们受到半点儿伤害。

这事儿原本是挺好的,上海刚获得了解放,但谁心里也没底,反动派会不会在背后搞啥出格的举动。因此,得确保那些民主党派的人安全无虞。

有些士兵在执行任务时搞错了方向,他们觉得所谓的“保护”,就是把民主党人的家给围起来,不让任何人进去也不让出来。

结果就出现了挺有意思的一出戏,宋庆龄回家那会儿,守在院子门口的士兵们直接把她给挡下了,还大声说:“没通行证,谁也别想进。”

碰到有家回不去的难堪情况,宋庆龄实在没办法,只好去求三野第9兵团的政委郭化若帮忙。

不久,消息就逐级往上传递,最后陈毅也收到了这个信息。

郭化若把宋庆龄安全送回家后,陈毅已经站在门口多时了。他一看见宋庆龄,就连忙道歉:“真对不起,我手下的兵没规矩,给您找麻烦了。”

后来,陈毅自个儿在院子外面守了一宿的门,就当是给自己犯的错找个补救。这事儿让宋庆龄心里头特别暖和。

宋庆龄心里一直记挂着那份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听说陈毅已经离世,她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了周总理。她说,不管怎样,自己都一定要去参加追悼会,亲自送别陈老总最后一面。

【毛主席的突然决定,改变了追悼会计划】

1月10号一大早,离追悼会开始还有差不多4个小时,毛主席打算躺床上歇会儿。但奇怪的是,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毛主席干脆往床头一靠,随手拿起一本书就开始翻阅。

但是,平时看书飞快,今天却连一个字都读不进去。

毛主席这时才明白,自己心里真是乱得可以。陈毅走后,这阵子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干啥事儿都觉得没意思,连笑容都从脸上消失了。

想了想,毛主席赶紧问秘书小张:“今天是几号啊?”

张玉凤是机要秘书,她连忙回应说:“日期是1月10日,大概下午一点多钟。”

毛主席独自坐在那儿,嘴里轻声念叨了句啥,张玉凤给吸引过去了。

张玉凤急忙凑上前,担心地问:“主席,身体不对劲吗?要不要歇会儿?”

她边说边拿起一张毯子,紧接着就要往上面盖。

毛主席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快点安排车辆,我得去参加陈毅的告别仪式。”

这个决定太突然了,谁都没想到会这样。毛主席竟然要参加追悼会,这说明追悼会的级别一下子就提上去了。

周恩来总理迅速担当起指挥的角色,他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号码:“赶紧给所有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还有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那边发消息,只要他们能抽出身来,都请来参加陈毅老同志的告别仪式。”

接着,他赶紧给宋庆龄打了电话,告诉她可以来参加陈毅的告别仪式,送他最后一面。

在告别仪式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明显写着悲伤,毛主席和宋庆龄他们,伴着悲伤的音乐,朝着陈毅的遗体深深地弯下腰,表达敬意和哀思。

周恩来站到了前面,替叶剑英给陈毅念了悼词,对这位老将军赞不绝口:陈毅走了,我们没了位老伙伴、老兄弟,这对我党和军队真是个大遗憾。

追悼会办完后,大家开始慢慢散去。宋庆龄和毛主席聊了几句,然后她也准备走人了。

瞅见她身子摇晃得厉害,周恩来总理赶紧迈步上前,伸手去扶。可旁边的江青呢,就跟没看见似的,这举动让毛主席心里挺不痛快。

宋庆龄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还担任过国家副主席,地位崇高。相比之下,江青作为后辈,却显得非常骄傲自大,这真的很不合适。

接着,毛主席严厉地说:“江青,你搀着宋副主席先出去吧。”

一听到这个指令,一向高傲的江青明显愣了一下。但她心里清楚,不能违抗毛主席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不太乐意地走过去,接替周恩来,把宋庆龄扶进了车里。

其实,毛主席这么做,背后有着他深远的考虑。

【宋庆龄与江青】

新中国还没正式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恩来他们几个人,一块儿给宋庆龄发了封邀请信,想请她来北京,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建立新中国。

一开始,宋庆龄礼貌地回绝了邀请,但毛主席的热情实在难以推辞,最后在邓颖超的陪伴下,她在1949年8月快结束的时候到了北京。

政协第一届大会结束后,宋庆龄被选为国家的副主席,她还出席了在10月1日举行的国家成立大典。

宋庆龄要离开北京那会儿,毛主席专门让江青去火车站给她送行,代表他的心意。

这是江青和宋庆龄头一回碰面,短短聊了几句后,宋庆龄觉得江青还行。后来,宋庆龄提起她,说“那人挺懂礼貌的”。

没过多久,宋庆龄在上海自己的家里摆了一桌宴席,请了印尼的总统苏加诺和他夫人。她还特地叫上了江青一起来作陪。

那时候,大家伙儿都觉得她俩关系好得跟亲姐妹似的。江青平时待人接物挺谦逊有分寸的,这一点特别让宋庆龄瞧得上。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江青那种嚣张跋扈的脾气慢慢浮出了水面。

秘书把《宋庆龄》选集搁在江青桌上后,本来挺沉得住气的江青,一下子火了。

“哎,说真的,总理怎么还会给她写字呢,真是的!”

说着,江青一把把书甩到地上,然后开始拼命地踩。

这场面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奇怪,可谁也没那个胆子去阻止她,只能让她在那儿乱发脾气。

江青为啥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可能是她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心里头就开始飘飘然,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开了,毛主席特地喊来江青,好好训了一顿。可江青呢,还是老样子,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宋庆龄那时候在上海,也稍微听到了点风声,但她没太当回事。说起来,江青在她眼里还算是个晚辈,宋庆龄也就能够大度些,不去计较了。

毛主席让江青去搀扶宋庆龄上车,其实是想给江青一个道歉的机会。

所以后来,宋庆龄忍不住夸毛主席:“您真是太有智慧了。”

真没想到,江青这人度量那么小,根本不懂主席的一片苦心。她做了大错事之后,还不知悔改,就这么一步步堕落下去,最后只能等着人民来审判她。

2 阅读:768
漫步心灵田野

漫步心灵田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