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听说过不少农村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比较接地气的,生活在城里的人可能很难听到。
可能对于在城里的人来说,有些俗语听起来比较粗俗,甚至有些迷信、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其实有过足够生活阅历的人都会明白,其实这些俗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值得我们借鉴一部分的。
有一些俗语,甚至富含做人的智慧和哲理,对于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会有所启发。
有一句农村俗语叫做——“人老两大坎,63岁和74岁。”这句俗语从字面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人到老年,63岁和74岁,是两道难熬的老,很关键。
那么这句话对于老年人而言,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借鉴或者注意的呢?
农村俗语:“人老两大坎,63岁和74岁,”,到底有什么说法?
01、第一个比较难熬的坎,63岁。为什么第一道难熬的坎是63岁,不是62岁或者64岁的,其实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三”这个数字是有一定的含义的。
在《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三”是一个相对比较关键的数字,而且63岁,一般也是普通人正式退休后的第三年。
刚开始退休的时候,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都是比较轻松的,感觉突然无事一身轻了,毕竟刚刚进入退休生活,是新生活的开始。
但是往往进入到了退休后的第三年,就是63岁的时候,会开始感觉到一些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在我们以前很难意料得到的。
退休了,虽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离开了职场,可以安心享受个人生活了,但是也意味着自己逐渐跟社会脱离了。
到了63岁这一年,你会感觉自己跟社会格格不入了,有种被社会淘汰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一种老年迟暮的感觉。如果心态不好,会感觉很难熬。
第二道难熬的坎就是74岁,那么74岁有什么说法和来源呢?第二个难熬的坎,是74岁,其实7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道比较难熬的坎。
尤其在古代,能够活到70岁的人都是比较少数的,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前社会能够活到70岁的人,在古代确实算是比较优秀的,比较长寿的了。
那么为什么是74岁呢?不是71岁或者73岁呢,其实是因为“四”这个数字呢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呢,寓意不是很好。比如一些商品楼盘,四楼或者十四楼,相对会便宜一些,毕竟有些人会在意这些数字的寓意。
当然,这些传统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我们可以适当参考,不可全信。
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过了70岁之后,开始感觉身体的衰老速度加快了。
拿我本人来说,过了70岁之后感觉脸上的皱纹也是越来越多,眼角开始下垂了,可能在60多岁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到明显的衰老,但是过了70岁之后,头发白了很多,起码外表看起来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顺利的熬过这两道“年龄坎”,活得更加长长久久呢?01、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忽视了身体的一些信号,如果感觉到不舒服,要及时的去医院就医,做下全身体检,这方面的钱是不能够省的。
02、要加强锻炼,不管到多大年纪,运动都能够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运动。
在60多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强度比较大的运动,比如说游泳、跑步这些运动,但是过了70岁之后就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说散散步、做做健身操、打打太极拳这些运动。
03、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任何时候不管我们活到了多大的年纪,都要保持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生活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难题,这也是很正常的,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了,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要急躁,不要想着自己可以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些问题没有办法及时解决的,那么就先放一放,不强求,顺其自然就好了。
04、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有固定的资产,有存款。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到了老年,什么地方都要花钱,吃饭要花钱,看病要花钱,躺病床上请护工要花钱等等。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存款,有足够的“粮草”,才能轻松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才能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