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惊:为什么江淮攀上华为后就拥有造豪车的实力了?

鱼小豆 2025-01-17 09:26:09

弄半天,原来有些人还没有弄清楚,买鸿蒙智行的车,核心原因不是原汽车厂商,而是奔着华为去的啊。

当然,严格意义来说的话,那就是大多数人确实是没啥兴趣去研究华为在技术上的积累和关于数据定义汽车这项事的未来。

这么说可能有些复杂了,咱们就简单来说吧。

举个例子,当下问界卖的最好的,其实最贵的是问界M9,这个车到现在应该没有人有质疑了吧?

打开12月的销量榜其实能够发现一个很逆天的事:问界的三款车型是呈现倒三角金字塔的。

因为一般的车按理来说,是越便宜的越出货,越贵的卖的越少。

但是在问界这里呈现了完全的倒转:越便宜的车卖的越差,越贵的反而越好。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因为M5和M7都是魔改车,比如说我们这些老M7车主都会自嘲的:“东风小康M7”。

然后后悔没再咬咬牙,加点钱上M9。

M9至今也还是50万价格区间,不限能源类型,不限汽车种类,不用加定语的销量冠军。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M9和M7 M5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这款车是正儿八经华为赋能加持了各种华为技术的产品。

甚至于,熟悉问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M5是魔改了赛力斯SF5,M7是魔改了东风小康。

M9不一样,是纯纯正正的华为赋能做的车。

所以在市场里会出现这种“倒反天罡”的局面:问界的车越贵,卖的越好。

当然,这里提问界,只是想说,其实造不造豪车,一方面是看厂商的技术力,另外一方面也是看华为赋能的技术力加持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江淮了。

江淮其实和小康,也就是赛力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康最开始大家是真的没信心,因为以前东风小康真的是十几万的车。

江淮不一样,当初代工了蔚来汽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有啥的?

要知道,当年蔚来也是定价30万以上,甚至ES8当初还卖过创始版54.8万(补贴前)。

单纯的从代工的角度来说,江淮实力其实不差的,举个例子,2017年江淮就和大众正式签约了,开启了大众在国内的第三家合资企业,12月22日,江淮大众正式成立,双方出资10亿元。

2020年,大众、江淮、安徽国资委签署了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大众中国将出资 10 亿欧元,获得江汽控股 50% 的股份,安徽省国资委持有 50% 的股权。

简单来说的话,那就是江淮本身的硬实力其实相当可观。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看华为是不是愿意在尊界上把牙膏挤爆。

我们举两个例子就知道了。

首先打开问界官网,我们仔细看看关于问界M9里,华为到底用了多少自己命名的技术就知道了。

不夸张的说,某种角度而言,上汽说的确实也是对的:这台车虽然是赛力斯造的,但是灵魂早就属于华为了。

在上个月,问界M9交出了1.49万的销量。

另外一个要说的则是最近卖的还算不错的智界。

其实肉眼可见的,在一些技术点上,华为对于R7用的技术没有M9那么多。

当然,核心原因在于两者的价格:R7差不多30万,M9差不多是50万。

两者拉开了一台中等车的价格。

用的技术力少,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智界的表现也确实很给力,在这个价格区间卖了1.59万,快1.6万了。

这个成绩还能要求啥呢?当然是螺丝都打出火光了。

所以从智界R7和问界M9的表现进行一个对比,我们也不难看出来,其实对于当下国内的汽车厂商而言,基础的技术力是行的,缺的是相对于高端的那部分环节:智驾、智能座舱、以及各种让汽车体验上更升级的技术力,以及最重要的品牌宣传+品牌认可。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要做鸿蒙智行的一个核心原因:华为本身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其实是非常恐怖的,而华为本身作为一个科技品牌,尤其是手机领域这一终端的消费品牌,相比较汽车行业,会更加容易打通各种节点,更好的面对用户,以及在用户群体中有更高的影响力。

这点,其实小米也是如此,相比较其他的新能源品牌,或者老品牌,在品牌穿透力这个环节,小米和华为的发布会,一场顶的上其他新能源十场,这个真不是开玩笑。

所以与其说是江淮攀上华为后拥有了造豪车的实力,倒不如说,是看看华为到底愿意为尊界挤出多少牙膏,砸出多少技术力。

比如说,今天我就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图。

 

这玩意,其实很多厂商都炫耀过,自动泊入、自动充电、自动结束拔枪、缴费、拨出。

我记得小米当初也有全自动倒车、入库、充电的技术展示。

当然,接下来就是看谁先实装,谁先实用,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了。

最后点题一下:不是说江淮攀上了华为后就拥有了造豪车的能力,而是华为本身的技术积累是能够造出新时代的科技豪车。

问题在于,华为想让谁来造,以及愿意为谁把牙膏挤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