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数字政府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一些普及工作,不求成一家之言,但求聚众人之识,以求传播常识,凝聚共识,对数字政府建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数字政府十五讲》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数字中国部署、国家数字政府建设要求,针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常识、热点、重点、难点重点展开的系列讲座。
这是数字政府十五讲的第十一讲第三十三课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政府的协同一体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政府城市治理的职能来说,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一、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交 通、水、能源、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在《“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对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方向是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并能够对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此外还包括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以及城市通信网、车联网、位置网、能源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
二是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以及5G、千兆光纤网络、骨干网互联节点设施扩容等。此外还包括面向城市应用、全面覆盖的通信、导航、遥感空 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共享。
郑州以数字政府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加快建设城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依托郑州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基础底座。
以构建大而全的城市基础大模型为导引,创新城市运行和治理场景应用。推进物联网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加强市政管理、地下管网、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安全应急、消防救援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集感知、服务、指挥、监督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机制,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城市数据资源体系的一体化是核心趋势,要实现城市数据资源一本账管理,就需要统一数据标准、开展城市数据治理、建立城市数据目录、开展分级分类、建立城市数据开放平台,开展城市数据授权运营,对城市数据安全实现统一的管理。城市数据资源体系的内容,我们可以来看两个案例。
郑州“数聚”建设
坚持“一数一源、一数多用”,完善提升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支撑能力。
完成全域基础数据归集,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数据库。
依托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和各类专题图层,建立统一的地址标准,叠加“一标多实”各类城市运行管理要素数据,打造融合基础地理、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数字治理要素一张图。
健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打造数据高效共享平台,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建立健全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推动数据精准高效共享,实现“一网享数”
重庆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版本,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数据资源体系的主要组成。
“一网统管”数据融合应用工程。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主题数据库,汇聚行业全领域、全过程实时数据,共享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燃气、电力、通信等公共服务单位的相关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市、区县、街道三级城市管理网格数据资源,打造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一张图”,实现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感知,指导工程组织实施、应急处置。
“一网通办”数据融合应用工程。强化“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汇聚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多种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渠道“一网通达”、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
“一网调度”数据融合应用工程。建立消防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城市运行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安全专项整治专题数据库,建立洪旱灾害防治、地质地震灾害防治、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气象灾害防治等专题数据库,汇聚应急、公安、交通、民政、水利等多个部门的风险监测预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等领域数据资源,实现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化、数据化、智能化。
“一网治理”数据融合应用工程。建立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基层治理主题数据库,汇聚整合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基层党建等业务系统数据,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
智慧监管数据融合应用工程。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加快汇集市场监管业务全量数据资源,完善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实现市场主体全集画像和空间可视、监管对象精准推送和监管工作留痕可溯及全程监督。建立重庆特种设备数据资源库,支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有效开展。
智慧交通数据融合应用工程。集中管控交通管理外场设备,汇聚整合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数据资源,强化对城市交通的全域实时感知。推进公共停车场智能化设施设备改造,建立停车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库,持续更新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布局及停车泊位使用、收费标准等数据,增强城市公共停车在线监管和智能调度能力。建设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主题数据库,汇聚交管、交运、停车等综合交通数据及相关空间信息,实现交通综合信息共享服务。
智慧医疗数据融合应用工程。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检查检验等数据上云,整合公安、民政、医保、药品流通等领域业务数据,建设健康医疗主题库,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汇聚和标准化、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共享、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全流程智能服务。
“三农”数据融合应用工程。汇聚农田土壤墒情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农村产业数据、农村相对贫困户数据、农民征信数据、农村科技能手和乡贤数据、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相关数据,支撑农情分析、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产业监测服务、农产品和农资信息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在线教育服务。
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构建现代化治理基础信息库
推动政务数据中心汇聚,构建市域综合人口库、综合法人库、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等基础库,赋能市域治理的应用,为建立大数据战略及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体系
构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省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对接,具备承载各类业务数据共享交换的能力,汇聚公安、人社、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为跨地区、跨层级数据共享交换提供通道保障,为各级政务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构建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打通数据融合的双向通道,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市域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三)构建全域数据流通平台体系
构建数据流通平台,探索数据的定价标准和交易模式,对接各类数据要素供需,准确提供数据服务,促进数据要素规范化流通、合理化配置、市场化交易、生态化发展,赋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构建数字治理专题库主题库
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健全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持续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布局建设执政能力、依法治国、经济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六大重大信息系统,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
(五)构建数字治理全域数据大脑
构建集综合展示、即时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大脑,结合不同委办局业务数据,根据规范接入各类动态指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指标阈值设置、实时数据调用,实现政务监测、效能评价、事项呈报、应急指挥、市场监管、经济监测、公共安全、数据共享、云网态势等的自动监测、评估和预警。直观反映城市运行情况,辅助各级领导科学决策。
三、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所谓一网统管,是以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理念、技术、机制和组织协同创新为主 线,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手段、配套的体制机制变革、完善的规章制度,宏观上面向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各领域的政府管理服务,微观上聚焦城市治理多跨事件,形成的横向跨部门协同、 纵向跨层级联动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
“一网统管”运营的核心是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和方式,通过对数据、业务和组织等进行连接、 融合、协同和重构,对城市进行有效治理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城市治理事件进行集成化、协同化、闭环化的高 效处置,以及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的全景呈现。
通过运营体系规划,在“一网统管”建设初期将运营组织、部门、岗位以及相关配套规范等内容提前考虑
并纳入顶层设计,规范化各组织间运行机制和标准规范,并根据运营组织、运营流程、规章制度、评价度量等
方面的变化持续迭代更新,避免项目建成后没有运营组织承接运营工作,导致“一网统管”部分环节停摆。
通过业务运营,围绕“一网统管”高效处置城市事件的目标,规范化事项梳理优化和流程优化等运营工 作,避免事项清单和流程因业务变化而未及时更新,导致责任不清晰、部门互相推诿、案件反复处置等各类问 题出现影响“一网统管”整体运行效率。
通过数据运营,充分挖掘、发挥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和AI挖掘分析汇聚“一网统管”平台内的城市事件 数据,从源头发现问题、减少问题、预警问题,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数据依据,从事件分拨效率、处置时长、 办结率等方面分析事件处置效能,为事件处置时效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共性支撑平台运营,规范化各平台数据、接口对接标准,为充分发挥共性支撑平台的共享能力、智能发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监测、分析、提升优化等运营工作,为“一网统管”高效运行、融合创新提供平台支撑。
通过应用运营,持续完善运营机制和体系,优化基层力量效能,提升“一网统管”应用价值,并赋能推广通用共性平台能力及优秀应用,促进基层数字化能力构建。
通过安全运营,构建完备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应急处置以及事后进行
业务恢复,并对系统运营定期进行合规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应急处置的持续优化,助力持续提升智慧城市“一网统管”的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场景化运营,围绕防台防汛、网格治理、重大活动保障等具体业务场景,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梳理与分析、场景保障方案设计、场景化应用设计、预案设计等运营工作,充分利用数据、共性支撑平台、各类应用的有效融合,设计、创新业务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精准提升业务场景数字化效能。
通过运营工具平台,为“一网统管”数字资源管理、场景化应用快速构建等方面提供运营管理与业务支撑能力。
其中有几个核心系统需要建设:
(一)建设数字治理智能指挥中心,推进一体协同
整合各类社会治理相关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数字治理智能指挥中心,发挥指挥神经中枢和信息中心作用,实现上传下达、综合汇聚、协同会商、专题研判和指挥调度功能,为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联动指挥体系提供支撑,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建设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数字治理能力
建设基层治理平台,包含基层智慧党建系统、网格化精细管理系统、多元矛盾纠纷处理系统、党员志愿服务系统、网格培训系统、基层疫情防控系统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党建管理能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群众服务水平、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
(三)建设社会治理平台,提升社会数字治理能力
建设社会治理平台,通过构建综治组织及综合业务、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等综治9大基础数据库支撑资源管理系统、风险防控系统、专项工作系统、重点人群管理系统、大数据展示及应用系统、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系统等应用,各基层治理平台与社会治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基层治理数据支撑上层决策,上层应用赋能基层治理的正循环。通过掌握全域基础数据、精准管理人员队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四)建设数字法治营商,提升市场数字治理能力
建设营商环境治理平台,解决传统手段中研判难到位、问题难定位、措施难就位的痛点,以经济研判趋前化、产业分析全景化、经济治理精准化的思路,建设营商环境监管分析一体化平台,打造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企业全景洞察等应用,以数字赋能行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营商环境宣传平台,通过网页、APP、公众号、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矩阵,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积极展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果,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
目前城市CIM建设在很多地方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其重要性日趋增加,以郑州为例,提出“建设城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依托郑州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基础底座”。武汉大概也是这个思路,只不过更加全面,“完成全市域CIM白模建设,中心城区达到CIM精模级别,建成城市信息模型空间数据底座(CIM及基础平台)。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空间数据底座,明确数据交换、共享、安全等标准,支撑“一标三实”数据、城市感知数据等精准建设、落格上图。制定标准地址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和管理工作规范,建设市级统一标准地址管理系统,指导和规范“一标三实”建设。基于“一标三实”工作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工作机制,保障各部门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基于万物标识统一编码标准,建立编码赋码机制,完成赋码平台建设。推进全市域房屋编码赋码工作”。
五 城市数字化治理需要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从城市政府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部署: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民情感知等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探索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形成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促进业务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强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应用,探索依法依规建立城市数字服务供应商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房屋建筑、重大项目等“落图 + 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提升“一网通办”效能,以便民惠企为导向,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拓展涉企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大环节精简,流程优化再造,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覆盖城市公共服务高频事项。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构建统一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集成部署与共享协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同时,完善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一网统管”建设,通过促进城市各环节数据的融合,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业务的联动,使得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此外,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的探索,通过推动业务的协同和上下的联动,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城市码”的探索,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数字政府还通过提升“一网通办”效能,通过推动政务服务的改革和优化,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完善的政务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的流通和运用,为智慧城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数字政府的建设和发展,将持续推动智慧城市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的方向演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