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大吃一惊的台湾语文教材都编选了什么内容?

管亥看历史 2023-10-08 02:34:05

由于政治环境与本土文化塑造之间的差异,台湾地区在数十年来对语(国)文教材的不断改革式编写中,既有其地区环境赋予的教育特色,也有其有关于“过于台湾本土化”的争议之处。

对比大陆的语文教材,台湾从小学、初中、高中到成人大学的教材也各有侧重。

但因为侧重点不一,其中尤其是成人版的代表性教材《新版实用视听华语》,在对课文内容的选编上令许多大陆人大吃一惊。

那么,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哪些内容呢?

小学至高中:削弱国家民族教育,注重品质教育

先说台湾的中小学教育。

在台湾地区,其教科书的纲目遵循一个总的规则,就是“一䋞多本”。简单来说,是无论教材产生多少个版本,它们所遵循的“纲目”是一样的,不能超纲越目。

台湾中小学的教科书主要有三个版本较为通用,分别是康轩版、南一版以及翰林版。

小学语文选编方面,我们就以康轩版为例。

在这部教材中,占绝大部分篇目的内容,是首先以培养台湾地区小学生注重品德修养和个人素质方面的科目,“民族化”“中国化”基本不明显,这一点和大陆的部编版有较大差异。

如在大陆的教材中,念小学一年级的开篇第一课,即为56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聚集在一个“中华大家庭”里面,是一张大型全家福。

这让小朋友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像“祖国”、“民族”、“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这样的概念。

但台湾方面基本缺少这样的内容展现。

另外,大陆的教材多有体现“不忘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牺牲奉献”等爱国主义内容,如《朱德的扁担》,在台湾方面,则主要以教育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品质和修养的培养,教育学生注意团结、抑制私欲。

其次,也有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内容。

此类主题典型的例子,有康轩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庾亮不卖马》,这篇讲的即是“自己如果不想要的,也请勿施予他人”。

还有以敬畏大自然、珍惜生命为代表课题的选文《马太鞍的巴拉告》,是关于教育学生从小关心自然环境,学会珍爱生命的个人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台湾的初中,所奉行的价值观教育与小学尚相差不大,比如,看台湾的翰林版初中教科书,书中喜欢选编情景、文字较美的古文,当然,也有讲时代发展的现代文章。

其与大陆部编版教材重合的古、现文章,主要如《卖油翁》、《爱莲说》、《木兰诗》及朱自清的《背影》等。

在这个教育阶段,与大陆教科书较为明显的差异,可能就是大陆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接着该讲高中教育阶段用书,这里我们是以台湾的龙腾版为例证,同时参照以大陆的人教版教科书作对照。

台湾高中语文课本开始注重时代发展特色,还有是未来规划意识。但是,在台湾的高中语文里,既没有出现政治领袖的书写,也不附录其他任何关于政府官员和国家政策宣传的内容。

虽然没有“台独”等字眼,但很明显的是,课文中开始强调“台湾本土化”和所谓“台湾意识”。

如在《纲要》规定的数十篇古代经典散文中,出现有像《台湾通史序》、《裨海纪游选》这样的明显的偏于本土化文学的篇章。

总的来说,如果光看台湾从小学到高中的语(国)文教育,可以总结为政治意识形态不明显,课文内容更倾向于对学生个人的素质教育。

此外,台湾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对应的教材本土化色彩越浓。

但如果是再对应台湾出版的成人教育教科书代表性书籍来说,其中的内容才真的是令大陆人感到有真实的意外。

《新版实用视听华话》:令人大吃一惊

相比前一节提到的台湾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材的“强”与“弱”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上“汉语热”的持续升温,除了中国大陆出版有无数海外版成人教材,台湾更紧随其后。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台湾在谋求更多向海外的发展与合作机会,试图借教育与文化的力量扩大其影响力。

第二个方面,仍是由于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地位的特别性质,使台湾一直努力凸显其“华人文化之优越性”。

但我们来看一下《新版实用视听华语》这版教科书,来讨论其在主要针对成人的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完全不同于基础类的内容编选。

首先,要说明一点,是此版教材基本是以突出“台湾人”、“台湾优先”、“台湾本土文化认同”为主要准则。

我们以四个大项来总结并举例说明。

教材中的“台湾人身份认定”。例如,在教材中有两位女生的对话,她们分别是台湾人和美国人:

艾美(台湾地区):可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可妮(美国人):我是美国人,你呢?

艾美:我是台湾人。

还有类似的对话:

伟杰(美国人):不好意思,你们是中国人吗?

大为(台湾地区):我们是台湾来的。

在这里,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教科书中十分注重强调“台湾人、台湾本土人”这样的身份主体性。

纵观整版《视听华语》,不论是留学的华人学生,还是在台湾土地上生活的居民,或者是改变国籍的华人移民,其身份主语皆强调为“台湾人”,偶尔或有不同,即是“台北人”。

从这里可见,这版教材是以“台湾本土化”为主要建构而出版的。

关于各类如人文、旅行、艺术、生活等的话题的预先背景设置,以“台湾为中心”的情况非常具体和鲜明。

例如其中较典型的一种展现,是在旅行话题中,基本均以台湾为旅行出发地或者是旅行到达的目的地。

在《视听华语》全5册的插图设计里,有95幅左右是实景类插图,其中共56幅,无论是对图的解释还是直接标上地点名称,均未脱离三个主要词汇——台北,台湾,以及中华民国。

所有的课题类型,包括人类发展、全球环境、人文和自然、文化与信息、个人与社会等十几种课题,几乎都在尽可能地宣传“台湾人的观念,台湾人的生活方式”。

像是一些本不涉及台湾社会话题的涉外类课程,也会括到“台湾本土文化”的课题中。

例如,其中有篇“美国人过圣诞节”的内容,其话题引申最后是“看台湾人如何过圣诞节”。还有“在美国如果发生车祸,如何处理”也会引申到“台湾的捷运以及台湾的交通法”这样的最终课题上。

其它此类话题很多,像是引申至“台湾的me too运动,台湾的风味小吃,台湾的环保游行”等。

这里可能要触及较为敏感些的话题,即很多人关心的台湾教科书如何描绘大陆的问题。

篇幅可能比前几个项略多。分开政治描述、社会评论和文化宣传三个小项来讲完。

先看政治。

在《视听华语》的第三册第十一课里,课文题目为《台湾故事》,里面设置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伟(台湾地区):在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日本把台湾还给了“中华民国”。由于国民政府的力量这时减弱,而共产党的势力壮大起来,控制了大陆绝大部分的地区。因此当形势变化更严重时,蒋介石就决定把政府迁到台湾去。

立乐(美国人):是哪年发生的事?

吴伟:是1949年。那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这个时期开始,“中华民国”在台湾开始实行“三民主义”;而中国大陆则实行共产主义。由于制度不同,所以发展也变得不一样。

立乐:有哪些不一样?

吴伟:我们的政府朝着如同欧美国家一样的民主制度进步,期望更强大,更发达,所以,政府在包括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做出了大量建设工程。而中国大陆在实行的共产主义,我不是特别清楚。

只不过,你知道,像曾经奉行实行共产主义的一些东欧国家,最后放弃了,这不就说明了,共产主义制度并不适合于人类社会吗?你说对吗?

立乐:对的,我认为,民主化是最好的办法。

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段摘自课本上的对话要义是为说明两岸关系的由来,以及政治制度的差异,但也能看出,对话在于强调一点,即台湾所谓的“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再看一段教科书里关于对大陆生活的评论:

(预设背景:台胞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属)

向太太:我记得妈妈回去探望亲人的情形……她看到的老家的情况,和她当时离开大陆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她为此感情上很是复杂……

立乐:那她已经离开老家这么多年,回去还能住得习惯吗?

向太太:当然会不太习惯……毕竟,乡下的卫生条件真的不太好……

最后就是文化宣传方面的编写段落举例,教科书有这样一段:

无论是强劲的正楷书法,还是行意潇洒的行书,或者狂狷不羁的草书,都被华人视为既十分实用又兼具艺术美感的书写方式……

在中国大陆实行对汉文字的简化后,现今的许多大陆新生代青少年,在纵情游览山水诗碑的时候,已然不再认识那其中的大部分文字。他们在接触古人留下来的经典古籍时,也满是茫然不解。

——好了,由最后的两则举例可以看出,除去对政治制度方面的“优位展现”外,此版台湾教科书也对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有着类似误解的偏见。

还有台湾地区致力于凸显“使用繁体字更为正统”的文化地位的优越感。

许多人在看过这一版教科书的语文选编内容后,可能会不只是感到惊讶,还有一些其他的感情。

但不论怎样,这些还并不能与所谓“独派”等思想轻易划等号。大陆与台湾本属一母同胞,在台湾部分教科书强烈的“台湾主体意识”基础之上,还是应客观看待问题,进行公正的辨别。

学者与民众的态度

自从2008年海峡两岸交流更进一步,成功实现“小三通”以来,有更多的两岸学者加入到对两岸教科书编写的研究中。

迄今为止,研究的道路主要有三条,一是对两岸教科书内容选编的对比。二是对两岸编写者的背景、选取角度与纲架取舍的研究。

还有就是近些年对台湾地区从1949年以后教科书的治革历程以及改进角度方向的探讨。

有大陆学者认为,应吸收一部分台湾小学教科书中的“偏于活泼、注重个人素质教育”的内容,来应对大陆越来越凸显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对待台湾如《新版实用视听华语》这样的编写内容,可以提出意见,在理解其“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要的基础上,也应对此类教材有可能表现出的明显“独派”倾向给出坚决的“反对及批判”。

另外要提及的一点是,台湾的民众对台湾国(语)文教育提出的较为典型的意见有:

应当在语文教科书中增加有关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认同感的内容,因为在国民教科书中,应当视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的一部分。

尾声

正如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冯友兰所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延续与统一。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永远都不能也不会改变。两岸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共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顺利进入全球化布局。

强国要有力量,强国必须强文化,台湾地区的教学纲目更要正确关注到这一点。

参考资料: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国学教育交流探索》;林采凤撰稿;2018

“中国大陆与台湾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吴尚洁撰稿;2019

“大陆部编本与台湾翰林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相同篇目为研究中心”;湖南大学,王晓洁撰稿,2020

“大陆和台湾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编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龙腾版为例”;赣南师范大学;刘燕撰稿;2020

“台湾地区海外汉语教材话题设计中的‘台湾主体意识’——以《新版实用视听华语》为例”;董于雯、沈惠平撰稿;《台湾研究》,2021

0 阅读:1

管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