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创投+训练营,它正在打开创作者更多的可能性

影视产业观察 2024-09-30 11:51:08

当下国内电影节展很多,各有特色,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作者来说选择也比较繁杂。有的重资历,有的重创意,但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真正需要的还是制作上的保驾护航以及真金白银的支持,毕竟有了这些,才有将灵感变为成片的可能。

我们关注到今年第六届海南岛电影节首次推出了“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主要针对的是短片创投单元,近期还在北京与海南开展线下工作坊,这种模式在行业内比较稀缺,引发从业者们较多的讨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及前瞻其发展,我们实地走访体验北京部分的工作坊内容,对“青椰计划”创办的初衷和完成度有了许多新的体会。

为什么需要细分工种的陪伴式引导?

与很多电影节的创投与训练营不同,“青椰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希望尽可能更直接、有效地给创作者们提供机会和帮助。“以短片作为敲门砖”、“以短片作品作为创作者简历”、“当即就开拍的机会”、“行业前辈不只是评委而是言传身教”以及“去真实地感受海南”。

北京的线下工作坊以课程为主,邀请到的导师阵容堪称豪华,有《风平浪静》的导演李霄峰、《推拿》的监制耐安、《拉姆与嘎贝》的导演松太加,以及《我不是药神》的剪辑指导朱琳。这四位导师各有所长,且都有着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可以从导演、制片、编剧、剪辑、表演等创作的不同维度对创作者们进行辅导。

除了这四位导师外,工作坊还有关于调色、后期全流程、制片管理、摄影等部分的课程,将电影创作流程细分。很多创作者并非科班出身,这些细致的课程,会帮助创作者更加了解电影制作的“门道”,而对于有过这方面教育经历的创作者,则会巩固自己的专业,并重新审视全制作链条的重要性。

要知道,一部作品的完成不仅仅是导演的艺术,各个环节都很重要,青椰计划训练营对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尊重,也是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尊重。

当然以上只是概念的提出,创作者的体验与收获能否最大化,还需要现场实际感受。

我们来到线下实地探访了北京部分的工作坊,三天的课程安排得紧锣密鼓,早上9点,来听课的创作者们就聚在了一起,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导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很多样,不仅仅有讲述与分析,还通过片段拉片让创作者们更直观地看到作品中的细节。训练营官方还提前收集了创作者们在拍摄中的困惑与疑问,导师现场答疑,直接且高效。

在李霄峰导演的“短片与长片制作分享交流”课上,他从自己拍摄短片的经历开始谈起,之前他在拍摄短片时面临过周期严苛的极端情况,而这会大大限制短片创意的发挥,所以他认为做好规划是很重要的。

李霄峰很重视编剧,从他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后,便开始有意识地与其他编剧合作制作电影。无论是长片还是短片,他很少自己创作剧本,而是一直在探索是否可以在别人的文字和语境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此外他还谈到了执行导演、摄影指导、声音指导、剪辑等多工种人员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其中他提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导演什么都懂,那还要其他主创干什么?”越有创造力的主创,越希望发挥对于剧本的理解,导演要起到鼓励和统筹的作用。

剪辑指导朱琳的分享课上,她提到自己从来不会去看短视频,而且是有意回避,因为怕短视频会影响到自己长片的剪辑节奏,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商业片项目的制片人会发短视频给她参考,让她感受这些爆款视频的节奏感和嗨点,这让她时常会感到困惑。这份困惑也令在场的年轻创作者们陷入了沉思。

有着多年监制及与青年导演合作的耐安,直接且尖锐地指出了与演员制度和工作有关的几点注意事项:选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选角完成后筹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开机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耐安的观点是:作品的诞生是不断解决和克服各种麻烦的过程,只要克服了就一定会迎来成功。这也给在场的创作者们很大的信心。

导演松太加的分享则侧重从剧本到成片的路径,他认为剧本创作,首先要有自己的创作观,尤其是首作,要注重自己的想法,不要杂念太多,用简单的方式描摹能够打动你的感受,这样才能让作品传递出的情感真实、动人。

能看到这些导师们都是从自身的从业经验出发,来为创作者们提供建议,提出的都是深入浅出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可以帮助初出茅庐的创作者们少走很多弯路,也是“青椰计划”训练营做线下工作坊的初衷。

毕竟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将经验的分享效果最大化。

在北京工作坊结束后,学员们又转程前往海南,继续“青椰计划”训练营的采风活动和终审路演,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前面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可以说在环节的设置与安排上,训练营官方还是用了心的,真正做到陪伴式引导。

为什么是短片和创投?

“青椰计划”将重点放到了短片创作与创投路演这两部分上,这两个关键部分的选择还是非常务实的,且切中了当下许多青年创作者的痛点。

短片是长片的基石,很多优秀的导演都是先从短片拍起,比如影响了很多创作者的法国导演戈达尔和特吕弗,他们在很早的时候都是从短片开始拍起,在当中慢慢摸索独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华语地区,杨德昌、侯孝贤等大导演,也都是通过短片开启了台湾电影运动的新篇章,这些短片如果今天来看同样不会过时,因为当中对于人性的精妙捕捉和洞察,是可以跨越时间,且具有共通性的。

短片的操作难度其实并不亚于长片,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塑造好人物,体现摄影、剪辑以及作为导演的创作风格,是一件很难的事。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的短片带给观众的启迪与深思,应该并不亚于一部标准的长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知名导演在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会愿意重新拍一些短片来调剂一下自身的创作,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充电再出发的过程。

创投则是现在创作者们获得资金支持的最重要来源,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动评审,讲出项目的亮点,获得更多机会,这其实是能力与心理素质的综合比拼。尤其是现在每次创投环节,都有大量的项目出现在评审们面前,要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得评审的青睐,这也是一项需要修炼的能力。

“青椰计划”训练营将当下创作者们最该聚焦的这两部分进行集中整合训练,是务实且有特色的。放眼国内的各大训练营,能够将这二者引导创作者强化训练,“青椰计划”尚属首次,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训练能收获到什么样的效果,但尝试总是好的,因为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我们对“青椰计划”还有哪些期待?

前面提到的更多是创意及创作本身的帮助,而“青椰计划”的助力其实不仅于此。

此次通过终审选定的八个短片项目,训练营官方将提供各12万元人民币资金支持和行业资源扶持,最终实现八部短片的成片落地,会给到真金白银的支持,并给予电影节荣誉以及后续参与电影节活动的优先权,可以说是从资金和精神双方面给到了创作者们最大的鼓励。

从开始入选的15强项目中来看,影片的主题很广泛,而且大多扎根于现实生活。比如《风马》,讲述没有答案的女性自我救赎和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偷拍者》,以恶制恶的设计出人意料,已经能看到扩展为类型长片的扎实基础。这些创作者通过来到海南实地采风,会打开思维,启发新的想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解决了当下许多电影人闭门造车、作品虚浮的问题,还可以为团队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

最后,《长假》《城市心贼》《公开课》《观音旅馆》《浪来了再拍》《某条金鱼死于某个下午》《杀死艾达》《无名指》等八个项目以其独到的创意和扎实的制作计划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成功入围八强。

我们欣慰地看到,虽然“青椰计划”只是首届,但整个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相信随着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青椰计划”会为中国电影发掘并输送更多新鲜血液,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在这里见证更多好作品的面世。

0 阅读:3

影视产业观察

简介:关注中国影视潮流脉动,放眼全球影视产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