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与关公文化

心如意 2025-02-10 18:56:12

关公与关公文化

天下云长,气贯长虹。

一、关公

关公,名羽,字云长,忠义仁勇,至诚至刚,时人敬佩,历代尊崇,“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

关公文化,承载“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彰显“护国佑民”的责任担当,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熔入华夏血脉,锤炼民族品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公文化,深入人心,关公精神,光耀千秋。延绵至今,仍绽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力铸魂的优质资源。

把关公文化中具有精神标识、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国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二、关公神话

从东汉到清朝,随着关羽的封号越来越长,他的地位也越来越崇高。明朝时,关公的神位加封5次,明英宗还将关公封为大帝,并赐冠冕,还赐庙名,使其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同皇帝平起平坐。万历四十二年,关公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至此,关羽已不仅是人间的皇帝,还成了统管三界的君主,不仅成了神,还是神灵世界的大帝。关帝庙的出现,正是关公神话最直接的产物。

最早见于记载当中的关帝庙,是湖北当阳玉泉山麓中的关陵。据《关帝志·庙》所载:“玉泉关帝庙……兴于陈光大中(567-568年)。唐贞元十八年(802),荆南节度使、工部尚书裴均广其祠宇。”

随着皇帝加封给关公的名号越来越长,关帝庙的兴建也越来越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关帝庙不仅遍布全国,又随着战争与贸易的推动,关帝庙还走向了海外。

三、“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

关公,是华夏儿女心中的人格楷模,穿越时空,跨越地域,早已熔入民族血脉。他身上体现的“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集中而具体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绵至今,仍绽放着独特魅力,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力铸魂的优质资源。

关公信仰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沿袭已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是中国民俗信仰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将关公信仰中蕴含着诚信、正义、仁爱、忠勇等崇高品质的内容提炼出来,对社会道德的建立和公众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公是山西在全中国、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人物。关公崇拜遍布神州,远播海外,关公是世界的关公,是全球华人的信仰,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凝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深厚坚实的民间根基、包容四裔的融汇能力、绵延不绝的历史积淀和跨越时空的现实影响。

附件:历代帝王对关羽的封谥

来源:平遥古城武庙

附件:

历代帝王对关羽的封谥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曹操表封“汉寿亭侯’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

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拜前将军,“五虎上将”之首

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

刘禅追谥为“壮缪侯”

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赐玉泉祠额曰:显烈庙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忠惠公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

崇宁至道真君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

武安王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义勇武安王

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

英济王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泰定帝天历八年(公元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寿亭侯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74年)

前将军寿亭侯

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

赐庙曰“忠武’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

汉前将军寿亭侯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协天大帝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月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赐暑旒十二,如帝制

清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

易谥“壮缪”为“神勇’

乾降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

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易谥“神勇侯”为“忠义侯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清宣宗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文宗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

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0 阅读:3
心如意

心如意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