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战精彩瞬间》里,林大帅在站台上快速讲着怎么调动军队,还吩咐刘参谋长当场写下来。他说的那句“第十二纵队加上十二个独立师包围长春”,简直快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名言!不过可惜啊,这其实是电影里的加工桥段:真实情况是,在1948年10月3日,“东总”火车到彰武那天,钟伟带的第十二纵队,早就离开长春三天了!
十二纵啥时候从长春撤走的呢?那时候的纵队政委袁升平,在他的回忆录里头讲得很清楚:“东边总部9月29号发电报过来,让我们纵队把围困长春的活儿交给那些独立师,赶紧往南去开原、通江口那一带。”大伙儿忙活了一阵子,做了些准备,9月30号这天,十二纵就动身往南走了。
简单说,就是东总专列抵达彰武后,决定要改变辽沈战场的兵力安排。在这之前,钟伟已经接到命令,带着十二纵离开了第一兵团,直接冲向沈阳北边的战场。他们马不停蹄地赶了八天路,到10月8日时已经到了开原那边,怎么可能还在长春城下呢?
其实吧,为了赢得这场战役,“东总”已经打定主意,要把十二个步兵纵队一股脑儿地都派到辽沈战场上,钟伟纵队当然也不例外。至于长春那边,就变成了次要战场,随便派几个独立师去应付一下就行。所以,“林罗刘”三个人在10月3日晚上9点,就给军委发了电报,说明了这个情况。
电报里说得明明白白:“咱们得用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二这四个纵队,去拦沈阳那边来增援的敌人。然后,再拿九个独立师,这里面有新兵、老兵,还有人数少的部队,一起去对付长春那边想突围的敌人。”记住了啊,是四个步兵纵队去对付廖耀湘的部队,另外九个独立师是专门对付郑洞国的!
在东北野战军里头,有那么一些独立师,它们算是“准一线部队”。论起火力和战斗力,它们肯定要比那些还没升级的二线独立团强不少,但又没法跟一线纵队里的步兵师相提并论。所以,钟伟带着的十二纵,就成了长春周边唯一的主力军,也是围城大战里的顶梁柱。
情况来了啊,长春那边还有10万敌军在硬撑,可“东总”却把唯一的主力野战军给调走了,这就不怕郑洞国带着人马冲出来吗?还有啊,万一长春和沈阳的敌军联手了,那辽沈战场的形势可就得大大糟糕了!
一、长春战场上,咱们和敌人的部队排列情况
郑洞国那时候手头管的活儿可不少,他是东北剿匪总部的二把手,还兼着第一兵团的头头。这个兵团里头,有中央军新整编的第7军,还有滇军第60军,加一块儿是两个军六个师,再算上兵团自己的直属队伍,总共也就六万多号人。这里面,最顶尖的队伍要数新整编的第38师了。
新38师算是驻印军里头最早成立的两个师里的一个,但那时候他们手下也就一万一千多人。新7军和第60军里的其他临时编组的师,人数更是连这个数都赶不上。郑洞国一来当领导,就开始忙活着扩充军队,主要就是重新组织保安队、警察队,还有那些从四面八方逃进来想回家的还乡团。
从兴安、松江、嫩江等五个地方逃到长春的那些反动家伙,被整编成了一个叫“预备师”的队伍,人数大概有八千多。再加上“吉林保安司令部”管辖的两个骑兵旅、一个保安团,还有一些师管区和青年教导团的人,七拼八凑总算是达到了十万人。
这是在1948年5月份时的战斗安排,那时候,东北野战军刚开始打算包围城市,真的就出动了10万大军。他们的第一兵团司令部,同时还管着围城指挥的工作,到了6月10号,在吉林市把师级以上的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详细安排了围城的具体事项。
会议遵照东总的命令,打算采用“长时间包围,同时发动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等敌人粮食弹药耗尽,人心涣散后再发起进攻”的策略。决定调派十二纵的第35师和第36师、六纵的第18师,再加上独立6师、独立7师、还有独立师、独立9师、独立10师以及一个炮兵团,一起组成围城的部队。
简单说,我们用三个主要师和五个单独师,把长春那六个正规师的敌军给围了起来。东野这边的部队,人员都配得很足,八个师再加上一个炮团,人数早就超过十万了。这些兵力虽然没法硬攻长春,但要是用来挡住敌人逃跑,那可是绰绰有余。
到了五月底,敌人首次尝到了败仗的滋味。那会儿,郑洞国为了守住飞机场和抢粮食,豁出去了,派新7军的两个师,还有第60军的一个师,偷偷溜出城去攻打。可没想到,东野的主力一纵和六纵早就等着他们呢,一下子就把他们给围了。还好新38师比较能打,拼死拼活才逃了回来。
不过,暂编第56师就没那么走运了,他们在战场上损失了两个团,还被抓了一个副师长和两个团长,逃出城的敌人加起来被干掉了5000多人。这一仗打完,两边都领教了对方的厉害,郑洞国决定死守不再出击,而东野这边也改成了长期包围的战术。
死扛不出兵并不意味着人员没继续减少!从5月底一直到9月底,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郑洞国手下的兵力一直在缩水。说是有10万人马,但辽沈战役开始前,已经“七零八落快没人了”。那这些兵力到底是怎么没的呢?
二、长春的敌军已经差不多没能力突围了
萧劲光司令员指挥的围城队伍,在长达四个月的包围时间里,一直对城里的敌人实施政治劝降和军事进攻两种策略。他们发动了30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像十二纵攻打恩慈医院、独7师突袭小南屯这些战斗都很出名。这么一算,他们总共消灭了3000多名敌人。
九月份,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序幕。那会儿,郑洞国按照南京和沈阳那边的指令,又筹划了一次突围行动。他挑了个觉得防守比较松懈的地方,长春的西北角,派了两个主力师去冲一冲。可没想到,没一会儿工夫,这次攻击就被打退了,又折了2000多号人。
换句话说,从长春战役打响那一刻起,一直到第60军选择起义,郑洞国率领的兵团前后损失了一万多号人。这里面,五月底那会儿就折了五千多人,再加上中间过程的三千多人,还有突围没成功的两千多人,基本上等于一个主力师全军覆没了。
兵力减少最严重的一块,是在被围困时有很多人“选择归顺”。这正体现了我军政治宣传的强大效果。东总的电报显示:“从6月25号到8月25号,短短两个月,敌方逃跑和归顺的人数达到了10471人。这里面,正规军占了68%,其他部队占了32%,还有10%的人是带着武器过来的。”
到了8月份,萧劲光司令员亲力亲为,搞了两轮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还搞了个“政治突击周”。这效果是真的好,敌军士气大跌,开始只是零星的几个人来投降,后来整班整排的都来了。那些军官们使足了劲儿想压制,但根本没用。
新38师的直属士兵抱怨道:“八路军这招太狠了,还不如直接干一架呢。”郑洞国看到无法阻拦,也只能在高层军事会议上叹气说:“咱们就拼尽全力吧。”他的意思是,反正也控制不住了,只能顺其自然。连最高指挥官都这么悲观,军队的士气自然就上不来了。
到长春被解放那会儿,咱们围城的部队一共收拢了逃跑和主动投降的官兵一万八千人左右,里头投降的就有一万三千七百多号人,像新7军来了三千七百多,第60军也有三千八百多人。再加上因为生病挨饿没挺住的人数,郑洞国兵团前前后后又少了两万多兵力。
所以在钟伟的第十二纵队接到南下的命令前,长春那边的敌人数量已经大减,只剩六万多人了,早就不是传说的“十万雄师”了!而且,他们粮食短缺,连取暖的燃料都没有,各个部队都冷得发抖,饿得发慌,能拿着枪站着守卫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力气和胆量去突围呢?
发现十二纵部队往南移动后,郑洞国在10月4号那天,硬着头皮让新7军的新38师出动,去攻打大房身机场,想重新跟沈阳通过飞机联系起来。他还让60军也出兵帮忙,但60军的军长曾泽生直接说了实话:“咱们现在士兵们都没啥斗志,根本冲不出去,这样做只会白白牺牲更多人!”
郑洞国火了,他厉声反问:“咱们就这么干等着挨打?”曾泽生那时候心里还犯嘀咕,没铁了心要起义,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听话,让第182师出城跟上,那两万多的敌军,饿着肚子也得往前冲。
三、钟伟纵队秉持的是“一心一意,同时做好两手打算”的策略。
东野十二纵接到南下的命令后,东边总部又调来了独1师、独3师、独4师和独11师来帮忙围攻城市。这就是为什么10月3日的电报里会说,“有少、新、老加在一起共九个独立师”参与行动。大概算一下,那时候我们围攻城市的兵力减少到了大约8万人左右。
郑洞国觉得找到了突破口,在1948年10月6日那天,他让新38师打先锋,另外两个师跟着上,一下子就冲破了我们独立第7师的防线。他们的先头部队都快到大房身机场了,长春前线的局势立马就变得紧张兮兮的。萧劲光见状,赶紧向野战军司令部领导汇报。
任务指示很明确:“第一兵团得用炮火拿下机场,阻止敌方空投,还得把跑道给毁了。”一听这话,围城指挥所马上行动,派了炮兵团过去,把机场的跑道炸得千疮百孔,这样一来,敌人就算抢到了机场也没用。另一边,还赶紧调了些增援部队来,一块儿参加反击战斗。
打到10月8号那天,新38师实在冲不出去了。60军的曾泽生说要撤,新7军的李鸿也跟着说要撤。郑洞国没办法,只能让部队撤回来。长春那边的敌人最后一次想冲出去,结果是完全失败了。不过这次他们这么拼命,也说明敌人战斗力还是挺强的。
得小心提防啊!林罗刘首长给钟伟下了新指令,让十二纵得有两手打算:要么拦住长春那边可能想逃跑的敌人,要么挡住廖耀湘兵团可能的后撤。开国中将袁升平记得清清楚楚,纵队司令部是照着上面的意思,下的决心打这场仗:
我打算了两套方案:要是长春的敌人跑到梅河口那边,咱们就往东追,把他们给歼灭了;要是他们退到四平,咱们就往北迎上去,拦住他们。还有啊,咱们得准备好,全力从通江口那个地方,就是开原北边的小镇,过了河直奔大虎山、黑山,去参加打廖兵团的战斗!
10月6日那天,是郑洞国最后一次尝试突围的日子。为了确保不出差错,东总那边赶紧给钟伟纵队下了命令,让他们抽调一个师火速返回四平,随时准备给围城里的各个独立师帮忙打仗。与此同时,还把后方的独立第12师、独立第13师,还有内蒙骑兵第2师都给调了过来,全部加入到第一兵团的队伍里。
这么说吧,咱们被围的军队马上就要增加到十二个师了,里头还包括一个骑兵师。多亏萧劲光带着现有的队伍,愣是把郑洞国给顶了回去。所以你看,尽管还有一个主力师和三个师没到,但长春那边的情况已经不怎么紧张了。
1948年10月17号,曾泽生带着他的60军选择了起义。紧接着,10月19日,新7军也主动投诚了。到了10月21日,郑洞国在卫兵的帮助下,也算是“归顺”了我们。这样一来,我军只用六个独立师和十四个独立团,就轻松接管了长春。另外,还有五个独立师和内蒙骑2师,都被划到了十二纵的麾下,听从他们的指挥。
东总瞅着战场上的情况不对劲,10月20号那天,果断下了决定:让钟伟带着12纵队从开原一路往南冲,那些个独立师也跟着上。他们打算用一个师的兵力去围住并解放那个“大块头”铁岭,而大部分兵力呢,直接朝着东北敌人的老窝——沈阳,猛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