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小龙还活着,成龙能有今天的名气吗?

猴姆小馆 2025-01-03 17:16:13

这个在知乎属于月经问题,经常有人提,然后一群人吵。正好有读者问我这件事,今天仔细讲一下这个话题。

这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浅层逻辑,常识。一个是深层逻辑,玄学。

浅层逻辑很好解释:成龙跟李小龙最有交集的部分其实是他1976年拍了《新精武门》,是李小龙《精武门》的原班人马。票房上也很好的证明了他根本不该跟李小龙有交集。而事后跟李小龙《龙争虎斗》那部戏的导演合作拍《杀手壕》,也成为成龙在八十年代少有的烂片之一。

因此两人不止是戏路没有交集,甚至成龙越靠近李小龙,点子越背,重合度很低,李无论活着还是死了,都不影响成龙自己的舒适区,当时的动作片市场,也完全容得下两个风格相左的竞品。两人的电影差异,基本类似于张彻跟李翰祥都拍古装片,张彻的戏里偶尔也吟几句诗,李翰祥的戏偶尔也找武指拍两场打戏,但并不是因为都在古装片范畴里,两个人就可以进行平替。

因此无论李小龙以后多红,成龙只要安心做他从《a计划》到《飞鹰计划》年代的东西,都是独树一帜的巨星。

但深层逻辑就不好解释,因为一个人红与不红,并不完全由能力决定。甚至很多极端情况下,有能力的不红,没能力的反而很红,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成龙不在此列。

而李小龙如果不死,可能性跟变数是很大的,这里面随便举出一个可能性:

李小龙后期在香港名声其实并不好,很大争议,主要集中于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对一些老导演的做法上。如果他继续拍动作片,可能名誉回升,但也可能让金字招牌倒掉。也可能从其他片型另辟蹊径。什么都是可能的。

而此时的成龙根本没有成为李小龙竞争对手或者替代品的资格,他只是个当过厨师的三流演员。李小龙死不死,他一样是那个地位。甚至罗维想强行给他抬旗,结果就是新精武门那样。

中国动作片能有可观的卖埠收入,李小龙居功至伟。王羽姜大卫等人只能算陪衬。如果李小龙自己把自己玩死了,香港的动作片到底是跟着沉沦下去,还是异军突起,或者被邵氏垄断,这些都是未知数。一个人搞活一个题材,跟一个人搞的一个题材臭大街,在李小龙这种比较极端的人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观众又不是欠龙虎武师钱,先天非得进电影院看动作片不可。任何类型片的风潮,都是必然之外带着更多的偶然因素。所谓无厘头喜剧的风潮,如果没有李修贤喜欢去disco跳舞,以及不小心看430穿梭机,也许一样形成不了。

甚至可以说,从李小龙回港到死掉以后的几年,香港的动作片是在吃「李小龙山寨版」及「山寨版李小龙电影」的红利而火速发展并壮大的,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成龙的真正伯乐吴思远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在1975年拍廉政风云,以及后面继续找成龙拍带有喜剧色彩的功夫片,这是一个未知数。因为看一下吴思远的履历,会发现他从李小龙回港以后,自己导演的电影,基本都是在模仿李小龙电影的套路不断轮替。如果伯乐不存,千里马是否一定被发掘?

秉承这种宿命论的人,往往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归结于个人能力了,却忽视了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需要耗费成本跟时间来试错的工种,成龙的起点太低了,以至于他根本没有什么选择权。甚至他能被罗维带回香港,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维想继续复刻自己「捧红」李小龙的执念。虽然这个过程里成龙吃尽了苦头,可毕竟是给了他一个留在香港拍电影的机会。

举一个例子,田径天才相对来说,要比足球天才好发掘的多。因为田径不需要配合,甚至不需要场地,快很直观。但一个足球天才,你没有足球场,没有相应档次的对手来证实,甚至没有球,哪个变量都可能阻碍他的出位。而电影恰恰是一个比足球更需要人力物力的项目,成龙个人的努力与才华,需要整个市场大环境的风向,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人越红越迷信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东西根本无法通过「完善自己」去保证结果,是非常随机的。成龙的能力跟运气都够,才能达到后来的成就。

这当然是很多粉丝不愿意接受的观点,因为更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偶像是不受任何人影响,无所不能,用自己的实力打天下的。更何况是李小龙这种舆论场常见的「成龙第一对家」。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游客71613

游客71613

1
2025-01-04 09:08

不要吹的跟他妈神似的?哪怕是神那也是美国的神!成龙有成龙的特点,李小龙有李小龙的特点,各有千秋。

猴姆小馆

猴姆小馆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