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表弟纠结了很久才回了老家,跟父母相处了一周时间,还是跟以往一样有了争吵,带着愤怒和内疚离开了家。
表弟说:“知道父母不容易,可听到他们唠叨,脾气就忍不住,每次回家心情都不好。”

父母和子女之间,不仅血脉相连,更有无私的爱和付出。
由于每个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不同,所以父母和子女的情感连接也不同。
有些人长大了,哪怕已经结婚生子,却依旧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娇;
但也有许多年轻人却发现自己与父母相处很难,甚至一和父母讲话就忍不住烦躁、想发脾气。

其实,有这种感觉是有原因的。
♠亲子关系中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如果父母经常打压你、否定你,对你发脾气,久而久之你会习惯于在父母面前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压抑并积攒很多负面情绪。
如果这些情绪一直没有被疏通、被转化的话,当和父母互动、交流时,有相似的话语、场景出现时,就会激活我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
比如,小时候,父母总是对你认可太少,批评太多,还喜欢经常拿你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李四,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每次都能考前三名。”
父母这样的比较让你感到不舒服,也让你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有很深的低价值感,这些承受的东西会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成年后,如果父母经常对你说谁的工作好,谁赚钱多时,你就会有股莫名的怒火,不知从何而起。
其实,在潜意识里,你认为父母又要那样对你了,当这种被忽视、不被理解的情绪被激活了,就会理所应当地用不耐烦的方式来“自我保护”了。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如果父母小时候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成年之后也多半难和父母和睦地相处,愉快地交流。

♠讨厌父母以爱之名的控制
有些父母的界限感不强,希望掌控生活里的一切,也包括自己孩子的成长。
小到孩子的穿衣吃饭,大到学习工作,甚至是找另一半,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并认为这是“为你好”、“爱你”的方式。
在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你既感受到父母的爱,但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被控制,被侵入了。
由于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而理智脑比情绪脑慢半拍,当你与父母相处时,因为某句话、某件事想冲父母发脾气时,理智脑冲你喊“且慢”,但情绪脑早已让你喊叫、摔门而出了。

理性上,你感激父母对你的付出,你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但是在情绪上,你是受不了的,往往会不受控地发脾气。
♠你所表达的,可能是父母情绪的投射
你所表达的的情绪,可能不是你的,而是来自父母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自身的个性、喜好、观念、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对方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比如,一些父母无法接受的懒惰的,丑陋的,不上进的,弱小的“自我”部分,往往会把这部分丢给孩子,从而让孩子充当了父母坏情绪的投射载体。
这样的父母会通过责骂孩子,来维持一种“我很好”的感觉。

现实中,一些父母总会不经意间出口伤人。
A说:“我感冒了,我妈数落我不穿秋裤。”
N说:“放假回家,起晚了,没吃妈妈做的早餐,妈妈数落我又懒又馋。”
DD说:“感觉我和爸妈聊任何事情,都给了他们骂我的理由,每一句都剐在我心口上。”
总有些人,甚至是当了父母,他们也不会直接表达感受。
如果孩子遇到了问题,明明是关心,可他们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指责抱怨,甚至是一句关心的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也变得格外刺耳,令人受伤。

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父母。
父母对你发火,也许是因为你的事引发了他们自己内心的无力感。
比如,子女经常晚睡晚起,不吃早餐,父母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可又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吃饭,既担心又无能为力,就只好把这种情绪转化为愤怒了。
因此,无论我们和身边的人多么亲近,都会遇到沟通的问题。
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父母,也许能给予父母一定的理解。
因为在父母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是这样被长大的,没有体验过“被支持”、“被肯定”、“被接纳”,因此在人格上他们是敏感而自卑的。
哪怕他们成为了父母,也很难给予子女真诚的支持、鼓励这些美好的东西。

说到底,他们没有啊,又怎么给你呢?
当你这样看待父母时,对待父母的唠叨、固执、不理解,心里的痛苦、愤怒和怨恨能松动一点了吧!
很多熟人不喜欢父母的处事态度,可最终自己也成为了父母的模样,如何让自己从父母的状态里走出来?
学会沟通,很重要♠先倾听
父母发火时,无论他们的情绪多么激动,请不要着急“对抗”,给父母一点时间。
尝试站在父母的立场,想想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等彼此冷静了再沟通
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口无遮拦,说出一些过分的话,这时候不要尝试沟通任何事。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父母的话让你很难过,暂时离开现场,找个地方,让自己冷静一下。
等彼此都平和了,再去交流。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跟父母表达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感受,告诉他们你不希望他们对你做什么,需要他们给你哪些支持。
在表达的时候,多用“我语”表达感受,少用“你语”,这样能帮助产生共鸣,避免造成对对方的指责和攻击。
总之,作为子女,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可以运用方法,避免自己深陷情绪之中。
在与父母的这段亲子旅程中,想要打破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就要学会适时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制它们,不要让内心充满负重。
学会情绪管理,我们成熟一点,亲情路上就能多一些温暖,少一些纠结和遗憾。
我是一名育婴师妈妈,育儿的路上,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