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位老刘,种了几十年的豆角。
老刘的豆角长得格外好,每年都有很多邻居来请教。
可奇怪的是,即使按照老刘说的方法去做,很多人种出来的豆角还是不尽人意。
大家纷纷讨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种豆角还有许多小窍门,稍微不注意,容易错过重要细节。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老刘的秘诀,看看是哪些步骤让他的豆角这么高产。
选对土壤和种植时间有一次,我问老刘:“你为什么种豆角从来不在同一个地块上?
”老刘说:“豆角不能重茬种,重茬病害多,秧苗长不好,产量自然就低了。
”原来,豆角类作物如豇豆、架豆、芸豆和扁豆等对土壤要求很高,不能连作,得轮作。
选择的土壤最好是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不然产量大打折扣。
种植时间也很关键。
温度太低,种子发芽慢,容易烂种。
老刘通常把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上,这样能确保出苗快、根系健壮,后续管理也轻松不少。
如果温度低于15度,虽然种子也能发芽,但生长缓慢,根系红根病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避免移栽,直接播种更好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先育苗再移栽。
可老刘说,这是误区。
移栽后的豆角根系弱,缓苗慢,还容易早衰,不容易高产。
因此,老刘总是选择直接播种。
“直接播种的豆角,根系发达,长势好。
”他指着自己田间的豆角秧说道。
这不仅减少了育苗环节的麻烦,还保证了豆角的生长速度,效果比移栽好很多。
有一年,老刘的邻居试着直接播种,确实发现豆角长得更快,藤蔓也更强健。
如此看来,想要豆角高产,弃移栽,选直接播种才是妙招。
控肥控水,防止徒长豆角秧苗期如果肥水太足,气温适宜,秧苗极容易徒长,最后虽然看起来茂盛,但产量却往往不高。
老刘在豆角出苗后到开花前,这段时间特别注意控肥控水。
他说,只要土壤不是特别干旱,就尽量少浇水甚至不浇水,爬藤前勤化锄松土保墒。
那一年,村里很多人都看到连续几天的低温和连绵的阴雨天,豆角苗长势很慢,但老刘的豆角依然绿叶葱茏。
他透露了一个小秘密,用海藻精或生物菌剂搭配磷酸二氢钾灌根,这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维持秧苗的健康。
打顶管理与开花期养护豆角藤蔓是无限生长型,不进行人工干预,藤条很容易无限制地生长,导致开花少、结豆角少。
老刘有着自己的打顶时间,他通常在藤蔓长到1米半左右时,便掐掉顶尖。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生长顶端的营养回流到开花和结豆角上,有利于多开花、多结豆角。
此外,豆角在开花前,秧子长到30-40厘米左右高时,老刘会特别补充钼肥和硼肥。
他强调:“豆角光有氮磷钾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钼和硼,这样才能多结豆角。
”从开花前到结荚后,老刘每隔10天左右就喷施一次叶面肥,连续喷3次,效果显著。
结豆角期管理,确保高产进入结荚盛期时,豆角对肥水的需求达到高峰。
这个时候,老刘会小心管理土壤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
他的方法是小水慢浇,不用大水漫灌,因为豆角怕涝。
同时,他会及时追施肥料,比如发酵粪肥水或者氮磷钾水溶肥,不仅要浇灌,还要冲施,并喷施叶面肥,保护叶片,避免早衰。
有一年,老刘的地里突然干旱,他没有选择用大量的水一次浇透,而是多次用小水慢浇,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这样豆角秧苗长势依然强劲,结荚数量显著增多。
以上这些,都是老刘多年种植豆角总结出来的实用方法。
看似琐碎,但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
如果你也想年年豆角大丰收,不妨试试老刘的方法。
农业虽然辛苦,但只要用心,多加观察和总结经验,丰收就不是梦。
结尾种植豆角,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细心的管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让每一颗豆角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正如老刘所言,“农业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决定最终的收成。
”历史告诉我们,勤劳和智慧永远是丰收的保障。
希望每一个种豆角的你,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劳动的满足和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