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因为骂人而出名,只因他骂的不是别人,而是造反不遂者朱高煦。那时于谦还是一位不起眼的御史。朱高煦投降后,按照规矩,皇帝要派人去数落他的罪行,于是朱瞻基随便指派了身边的一位御史去执行这个任务。没想到这位御史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预期,他的名字叫于谦。而昔日位高权重趾高气昂的王爷,在于谦声如洪雷,条理清晰的骂声中,羞愧得竟抬不起头来。
于谦因此而出名,事实证明,朱瞻基并没有看错人,于谦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20年后,他将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青史流芳。
朱瞻基27岁登基,只做了10年皇帝便早早去世了,比他仅做了一年皇帝的老爹还少活10年。朱瞻基走的时候,给年仅9岁的儿子朱祁镇留了5位顾命大臣,他们是四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和六朝元老胡濙。朱瞻基安心地走了,但是他永远想不到,一场狂风暴雨即将降临大明王朝,而他留下的顾命大臣们实在太老了,他们再也不能守卫这个国家了,如果不是于谦这位奇迹的缔造者,大明王朝的国运将被彻底改变。
于谦因其深厚的骂功为明宣宗朱瞻基所赏识,后又得到顾命大臣“三杨”的着力栽培,年仅32岁,便已经位居正三品。于谦成为了他同年们羡慕的对象,也引来的别人的嫉妒和不满。为了干出成绩让大家认可,于谦离开了京城,开始了他地方官的生涯,只是没想到会一去19年,期间还被已经掌权的明朝第一干政太监王振找个借口关了起来意欲杀害,奈何于谦的人望太高,王振不得已只好又将他放了。直到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入京城,任兵部侍郎。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战,皇帝朱祁镇被抓,50多位文武大臣战死,20万大军覆灭,就在全国上下哭成一团的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首先严厉抨击了建议南迁之人,认为南迁只会像当年宋朝南渡一样,必须守住北京这个门户不动摇。然后用一招“士卒各自取粮,运送至京城”,创造性地将调兵和运粮结合在一起,同时还确保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解决了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瓦剌军兵临城下之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最好的退敌方法就是坚壁清野,等待敌军疲惫,自然退军。但是于谦不同意,他认为敌军已经到了家门口,如果坚守不出,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明威严何在,于是当时掌握实权的他下达了一道命令“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并一一分派各门守将,同时发布死令“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在于谦英明果断的指挥下,瓦剌数次攻城不破,还被出来迎敌的明军打到崩溃,临行前,还要被迫接受大明远程送来的从天而降的大炮送别礼。北京保卫战,大明完胜。朱元璋永远想不到,在他去世的同一年,同时也诞生了一位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他被称为明朝第二强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个传奇,在上皇被俘、主力被歼、士气全无的情况下,力挽狂澜,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守卫了大明王朝。
于谦向我们证明了,只要心中有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也告诉了后人,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从小刻苦读书又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如兵法等),才有了后来的用武之地。而也先(瓦剌首领)正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才会被于谦耍得团团转,最终损兵折将灰头土脸颜面尽失地逃回大漠。
对不起,最近工作上有点忙,没能如期更新了,还需忙完这个五一,我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