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提及,若伊朗方面拒绝就核问题展开协商,美国或将采取军事手段介入。对此,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立场坚定,他明确表示德黑兰不会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参与任何谈判,很是硬气了。
佩泽希齐扬曾被视为亲西方的改革派,去年在联合国他还表达了与“世界大国”合作以打破核僵局、解除经济制裁的愿望。如今,美国主动提出恢复伊核谈判,伊朗却似乎并不买账,这看似与其去年的立场相悖。
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佩泽希齐扬虽有谈判意愿,但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可能并不赞同。去年伊朗对西方的示好,更多是出于战术层面的考虑,旨在向俄罗斯施压以达成合作,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变。若佩泽希齐扬真有意与西方和解,恐怕难以获得最高领袖的支持。
此外,如今的伊朗已非吴下阿蒙,其背后有着中俄两国的支持。自加入上合组织并与俄罗斯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以来,伊朗的抗压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伊朗也深知美国当前正忙于“战略收缩”和“重返亚太”,难以抽出精力对伊朗动武。即便美国发动小规模冲突,伊朗也已习以为常,并不惧怕。
在此背景下,中俄伊三国副外长在北京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三国代表深入探讨了伊朗核问题及其相关制裁的解除,强调了全面终止非法单边制裁的紧迫性,并明确指出,政治外交途径是解决当前争端的最佳手段。
那么,美国如何看待中俄伊这次的会晤呢?
二、中俄伊紧密联手,特朗普手段捉襟见肘?美国对此次会晤不会感到高兴,因为中俄伊三国,无论探讨何种议题,都不可避免地被美西方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此次会晤象征着三国间的联合与协作,这种趋势或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常因共享的利益和共同面临的威胁而自然形成联盟。尽管中俄伊三国尚未缔结正式的盟约文件,但在应对来自美西方国家的压力时,之间的协作却显得异常牢固和紧密。
俄罗斯受美西方孤立,海外资产被冻结;伊朗承受美西方严厉制裁,甚至遭到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中国则在高科技领域面临围追堵截,美国“代理人”不断挑衅。
在此背景下,中俄伊三国的会晤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应对美西方的遏制策略。
中俄伊三国联合声明的发布,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冲击。三国的联手不仅增强了伊朗在伊核谈判中的底气,还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部署面临严峻挑战。
白宫迅速作出反应,严厉谴责这一举动,称三国合作扰乱了地区稳定,危及国际秩序。
如今美国政府的应对空间正逐渐受限。在国际上,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政策引发广泛质疑,孤立感加剧,尤其是欧洲国家对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表示不满。同时,特朗普因国内政治压力需在外交上寻求突破。
在美国还没缓过神时,中俄伊有了新的动作。
三、中俄伊常规军演,美国张扬姿态难掩心虚?据国防部发布,3 月上中旬,中俄伊三国海军将联合展开“安全纽带 -2025”军事演习。此番演习聚焦于地区安全合作,其规模与展示的武器均保持在防御范畴内。
然而,美国政坛与媒体却怀疑“三国是否正构建对美战略包围圈”,这背后折射出美国对自身霸权地位不稳的深切忧虑。
尽管西方媒体频繁提及“联盟”来描述中俄伊间的互动,但三国官方一再重申,其合作旨在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非针对任何第三方。
从军事层面分析,此次演习实战性不强,更多侧重于通信联络、情报互通等基础训练,其象征意义远超实际威胁。然而,这种象征性却直击美国的战略软肋:中俄伊在能源通道安保、地区反恐、挑战美元霸权等领域的共同利益,正悄然推动一种“去中心化”的新趋势。
美国媒体迅速将此演习与地缘政治变动联系起来,部分舆论甚至夸大其词,称其为“美国海上霸权的威胁”。不过特朗普在返回华盛顿的专机上却轻松表示,对中俄伊海军的“安全纽带 -2025”演习并不担忧。
特朗普的轻松表态背后,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的军事实力,但面对中俄伊不断提升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如伊朗的无人机、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及中国的反舰导弹,美国的优势正遭受挑战。
霸权从无永恒,如今特朗普高呼“美国最强”时,世界感受到的不仅是自信,更有旧秩序捍卫者在变革面前的焦虑与不安,大家觉得呢?